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迪秋 《华章》2007,(12):207-207
哲学课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在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哲学课教学中得以渗透.  相似文献   

2.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平等中敢于说话学校的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的交流中实现的,师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趣,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  相似文献   

3.
有效课堂对话的前提——课前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严 《生物学教学》2008,33(8):20-21
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对话情境能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话运用于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效课堂对话必须在课前实现课前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资源和设备对话。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心学生是否"知之"而忽视了"好之"与"乐之",而结果就是学生消极被动甚至厌学。因此,打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一、师生平等,课堂民主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把"平等、宽容、民主、合作"带进课堂。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张扬个性,培养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动机和需要等。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动态资源的生成与开发。目前教学中还存在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学习的过程,忽视学生情感的体现;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方向推进,无视课堂生成。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要求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单向的线性教学走向灵活、真实、多向的板块式教学;使课堂呈现出不愤不悱,生机勃勃、精彩纷呈动态变化的新亮点。要求教师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因此,教学的过程必须把握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通过预设去促进意外生成,通过意外生成去补充教师的课前预设,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邱剑真 《考试周刊》2012,(39):25-2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教师要把握好这一角色.课前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现有的学习资源做好预习,课上要为学生营造平等、信任、理解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并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堂建立开放的、多维的、动态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空间,"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为此,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现着"活力课堂"这一目标。一、开放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氛围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地  相似文献   

8.
丁龙 《学子》2013,(9):23-24
"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就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交流,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愿望,提高学习主体自主  相似文献   

9.
一、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用民主、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相似文献   

10.
历代教育家认为"教师主导教学"是指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引导、启迪、导向作用,而不是一言堂、满堂灌。在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主导教学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即:课前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因材施教,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课后练习,改革考核方式。无论是课前课后,还是课堂中,每一环都是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便无从体现。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的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特点,经常把很枯燥的教学内容稍加改进变为数学实践活动课。因为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一、创设平等、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实践课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合  相似文献   

12.
1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问题意识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实验问题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转变"师道尊严"的思想,以学生为本,努力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做到师生、生生平等对话,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力,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只有正确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才能造就完整性的教育和完整的人,才能真正提升教育的"软实力",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具有平等性、民主性与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首先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平等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整个教学在民主与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在师生密切和谐的互动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学习乐园。  相似文献   

15.
袁廷盛 《考试周刊》2015,(22):44-45
<正>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成功与否,与教师有无把握对话的心理机制有直接关系。实践证明,善于运用对话的心理机制,发挥心理机制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能有效优化对话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一、对话必须实施真正的民主,要在角色置换上动脑筋。民主是对话教学中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要在对话中真正实施民主,教师必须放下架子,甘当自己学生的"学生",引导学生"将心比心",也就是心  相似文献   

16.
林湖 《广西教育》2007,(9B):44-44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平等的教学主体,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何甫权 《考试周刊》2007,(42):48-49
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不断进步,学生主体性在教学得以凸显,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在新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翻译课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情感所支配的.物理由于物理量很多及一些物理规律的抽象性,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感非常重要和必要.当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信心、兴趣、欣喜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时,学生就会对物理学习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良好状态,这样学生就会更主动地去探索物理知识.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呢?一、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和保证。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气候"和"土壤"。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愉快,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而教师对学生平等相待,能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现代教师应该放下架子,给学生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刘立华 《教育》2011,(10):57-57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毫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