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晓丹 《收藏》2006,(8):106-109
继2003年中国油车市场好转以来,2005年中国油画价格再度上扬、嘉德秋拍油画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占其总成交额六分之一;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和陈衍宁的《毛主度视察广东农村》分别拍至2200万元和1012万元。对于这样一次重大飞跃,很多人担心是市场炒作或价格泡沫。而笔者认为,中国油画价格潜力的勃发,是中国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必然趋向,是在“大中国画”视野下中国油画价值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2.
赵春雷 《收藏》2010,(11):60-63
一个时代的艺术语言是最能直接体现这一时代整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心理状态和精神现象的,当代中国油画伴随着中国现实的发展,其多元特征和复杂性是任何时期和任何国家不曾经历的,仿佛没有明显的艺术准则和价值判断可以概括它在艺术思想和社会文化思潮方面的倾向性。但在纷繁复杂的油画艺术语言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中国当代油画独具时代性的审美特质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0,(7):170-170
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艺术市场》杂志主办的“碰撞——刘世彪油画展”5月23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刘世彪为近来油画市场异军突起的一股新兴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受到理论界与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次展览共展出画家新近创作的油画作品40余幅,展示了画家近年来在油画创新与探索上的艺术成果,也是画家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由我国多名著名理论家参加的刘世彪油画艺术理论研讨会也于展览开幕式当天举行。  相似文献   

4.
张彧 《收藏》2008,(10):54-58
潘玉良(1895~1977年)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画家,原名陈秀清,又名张玉良,江苏镇江人。她是我国第一代赴西欧学习绘画的画家之一,是中国油画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她坚持将西方油画融人中国艺术风貌,并在中国绘画中注入西方绘画技巧,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她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举足轻重的一笔。在艺术品市场中女画家普遍缺席的情况下,潘玉良绘画所附有的市场价值却凸显出来,反映了她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郭浩满 《收藏》2008,(12):25-25
经过2005年中国画的急速上升周期以及近两年的“当代中国油画”的国际炒作热潮,中国书画市场明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异常的市场大环境和书画市场内部调整的内外夹击之下,中国艺术市场、中国绘画界产生一个个巨大的问号:2008年后,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3,(4):167-169
2011年10月26日,张新权油画艺术研讨会邀请了十几位国内著名的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对张新权油画艺术进行了一次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大的深入分析和交流。2011年10月26日,张新权油画艺术研讨会在位于中国美术馆附近的华侨饭店二层C号会议室举办。  相似文献   

7.
寒风 《收藏》2006,(10):49-50
油画是来源于西方的艺术门类,明、清两朝的外国传教士将其带入我国。而我国人民真正接受此门艺术不过百余年历史。20世纪上半叶,系统学习油画的专业人员如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刘海粟、颜文操、庞薰莱、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王悦之、卫天霖、许辜之、倪贻德、丁衍庸等,经过留学,真正掌握了欧洲油画技法,是我国油画艺术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8.
董凡 《收藏界》2014,(1):104-105
艺术档案:1991年,油画作品《泸沽湖畔的普米姑娘》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年展”;  相似文献   

9.
油画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外交的限制,我国的油画发展全盘苏化,美术教育事业一味的模仿苏联的教学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大背景下,中国文化艺术和思想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革。中国的油画发展借鉴和学习了西方的现代主义,油画发展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风格的多样化、样式的繁多、画派的层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艺政策进一步提出“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发展局面,[1]油画发展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油画发展进一步向现代主义绘画探索和发展。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也走向世界。但是中国当代油画发展依然受到“架上绘画”死亡论和“照相科技”的抨击。面对艺术市场的火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我们如何去认识当代油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本文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凯 《收藏》2011,(7):58-60
林风眠(1900~1991年)的艺术生涯,演绎了东方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发展,不仅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行的参考,特别是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进程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且给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提供了现实的例证,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2,(8):150-151
面对当前价格趋高的当代艺术,真假难辨的中国书画,是否还有第三种可以选择的架上绘画艺术品作为墙上的摆设?答案也许是西方经典油画。 2012年4月29日起,“艺术北京2012”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开幕。展馆分为当代馆与经典馆两大部分,其中西方经典油画在经典馆中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周武发     
《收藏界》2014,(7):32-33
1961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二届助教研修班,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油画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工作于中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  相似文献   

13.
形神论这一艺术理论与佛教思想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油画创作十分重视形神之说,其艺术理念与佛教思想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代中国的油画艺术创作在宗教、哲学的影响下更加注重对作品神采的追求,以形写神、轻形重神等理念在多种风格的油画作品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3,(7):167-169
2011年10月26日,张新权油画艺术研讨会邀请了十几位国内著名的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对张新权油画艺术进行了一次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大的深入分析和交流。2011年10月26日,张新权油画艺术研讨会在位于中国美术馆附近的华侨饭店二层C号会议室举办。共计有十几位国内著名的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参与了张新权油画作品的艺术研论会,这些专家年纪跨度超过半个世纪,供职于美术学院、美术  相似文献   

15.
范迪安 《收藏》2013,(6):136-143
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界面临的最重要的文化命题。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革,中国艺术在今天正迫切地需要从中西文化观念碰撞的旋涡中,也从全球化趋势的浪潮中走出自己独特的航线,并且以鲜明的文化特征在世界文化之林拥有鲜明的形象。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不仅指目前一般称为"当代艺术”的狭义上的当代形态,同时也指包括油画以及其他艺术载体和类型的所有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审美观念的日益变化,油画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随着油画收藏投资价值的日益显现,无论是藏市,还是拍市,油画都是势头两旺,逐年升温。2005年中国油画市场更是空前火爆,已经成为艺术品市场新的热点。新年伊始,本刊应广大藏友及读者要求,特开辟了“油画艺术特区”专栏,推荐名家新作和画坛新秀,展现油画艺术魅力,敬请读者、藏家及画家关注。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观念     
常磊 《收藏界》2014,(7):22-23
油画艺术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不过,作为体系的建立完善仅仅百余年。在上个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的艺术家几经社会和历史的波折,在种种必然和偶然的合力中建构起了属于中国人的油画传承体系和审美样式。这个体系传承于西方却又不同于西方。从技术语言和内在的人文精神两个逻辑视点都与西方的油画有相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油画属西方艺术,产生至今不过600年的历史,但在数百年的发展中,西方油画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精品荟萃,影响巨大,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性绘画。过去油画在人们的眼里是西方艺术,是阳春白雪。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和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油画已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形成了新的收藏热潮。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7,(9)
同样是出自于徐悲鸿之手同样是人物女子油画肖像同样是1939年作于新加坡同样是以抗日战争作为背景几乎是同样的尺寸拍卖时间仅相差一个多月而为何它们之间相差4710万元2007年5月27日,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和"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拍卖会上,徐悲鸿的一幅油画作品《珍妮小姐画像》以2490万元成交。而一个月之前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徐悲鸿的另一幅油画作品《放下你的鞭子》却以7200万元成交,这幅作品不仅大幅刷新了徐悲鸿油画的拍卖纪录,而且再次创下中国油画的世界拍卖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13,(12):132-133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人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人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常画的奔马、雄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