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艳 《钦州学院学报》2013,(3):35-37,49
楹联是最具中国语言特色的一种独有的文学体裁,楹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高校楹联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当今高校的楹联文化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通过对高校楹联文化教育策略的初步探索,提出引导学生自学基础知识;组织学生户外采风,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热情;聘请知名联家开展校园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广泛参与社会文化交流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书院是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官学和私学的补充。如今,书院在育人的同时还承载着怎样的使命?范老师在介绍四海孔子书院、苇杭书院和什刹海书院的过程中,指出了现代书院的社会功能。各个书院虽然各有特色,但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相同的。由此,范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树立“书院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标志,书院兴,则民族文化兴”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而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字约意丰的特点,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深得人们的喜爱。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楹联教学,不但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而且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多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将楹联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地应用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则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为夯实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健全自己的人格。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根溯源,让学生感悟汉字的内涵;要多元诵读,让学生体味诗词情感;要组织活动,拓展教学外延,扩大学生视野。这样,学生才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学校开展楹联教育,不仅是践行“传承中华文化”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的要求,更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强调的,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需要。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楹联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中国元素”,又有世界眼光的新时期主人,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基于这一背景,我校在开展楹联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晋商大院是晋商曾经辉煌的标志,具有多重文化价值。晋商大院的建造者们在选址筑屋时,遵循着传统文化的礼仪制度;大院内的砖雕石刻,都是按照传统文化思想来选景取物;楹联匾额中的文字,更是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思想对人们言行举止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家族文化"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小说。通过对家族文化的代表文献"家范"的形成及内容的梳理,考察其对作为同一文化层面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把握现代小说作品所演绎的传统家范在转型期的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状态,说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仍具有的某种脐血关系。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38):22-23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领略到本国文化的历史,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点多样渗透传统文化,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家族文化"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小说.通过对家族文化的代表文献"家范"的形成及内容的梳理,考察其对作为同一文化层面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把握现代小说作品所演绎的传统家范在转型期的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状态,说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仍具有的某种脐血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根基,是我们的灵魂。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让优秀传统文化既得到传承,又可以创新发展出更好的现代文化。本文主要探讨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化小说,从文艺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其萌蘖起码有着两个方面的背景:一是,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历史发生了较五四时期更为剧烈而深刻的嬗变,现代商业意识及其对世态人心的浸淫,使得中国传统价值文明受到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痛失民族之本的危机感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于是,接现代史上两种文化论争之余绪,文化小说作家(特别是寻根派)提出了“文化寻根”的口号。二是,文学自身也呼吁建构一种全新的文本,以超越现实政治与伦理的囿范,获得更为充分的表现自由。其基本方式是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经验,向民族文化传统开掘。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近日,"弘扬传统文化,书写美丽汉字"2015年上海市迎新春楹联文化传承活动在五角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让书法家和学生书法爱好者运用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93):60-61
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同样也蕴含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通过初中语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但是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呢?这是现阶段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本文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而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文化不断接触、碰撞、交融、竞争。当代中国文化最强有力的影响者和竞争者,无疑是基督教文化,它已经成为英美主流文化,正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迅速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让人担忧。祖国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14,(1):33-33
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2013年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近几年,学校以楹联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学校文化活动,形成了"书香联韵润童心"的教育特色。学校创办学生楹联社团"联韵"社团,下设楹联诵读、楹联书法和楹联创编三个分团。每月组织开展征联活动,每学期进行楹联硬笔书法比赛、楹联小状元晋级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楹联迎春校园文化节,打造了独特的"联韵"品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被誉为"诗中之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找到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①文中所引楹联均引自《沂蒙当代楹联诗歌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②《沂蒙当代楹联诗歌选》执行主编闵宜简介栏。 新时期以来,不少地方利用传统文化中一些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广东的《新三字经》等。悠久的历史与新的生活在人们熟悉喜爱的传统形式中广泛传播,传统艺术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展示了它的魅力。 如今,在沂蒙老区又出现了利用楹联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形式,不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宣传,且把这一形式引入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形成其情感…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汉语是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儿童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并利用传统文化的因素,使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语文课堂,那么传统文化将是激发语文课堂活力的一泓清泉。如何才能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渗透渠道,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笔者做了以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楹联对我和学生们来说是神秘的,认识楹联、走近楹联、解开楹联的神秘面纱,孕育创作楹联的自信心,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以传统文化楹联为载体,让楹联濡染学生,让生命走向厚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