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二是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的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二是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  相似文献   

3.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刚类型的教育形式: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我们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探究性学习”。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看,这两种教育、两种学习方式不可或缺,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强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  相似文献   

4.
马晶 《甘肃教育》2010,(9):22-22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一种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另外一种则是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使用知识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师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得的。所谓“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是指把学习置于实际、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6.
一、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承担促学的重任。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要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现代教师最突出的标志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如果说教育者是传统教育活动的中心,那么可以说学习者是现代教育活动的中心。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科学知识的剧增,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内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根本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该改变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要把学生从“一…  相似文献   

7.
葛彬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1):170-170,178
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把传授书本知识经验作为课堂教育的唯一目标,而是要完成传递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和更新知识能力的双重任务,而阅读又是人类接受知识的最高形式,也是“学会学习”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况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外界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  相似文献   

9.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抛锚式教学模式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对于学习的含义和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而“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成为其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所以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2.抛锚式教学模式摘要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在一定情境(自然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等)的帮助指导,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我校是一所刚由师范改制的中学,生源普遍较差。面对这样一些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存在畏难情绪的学生,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一、确立“为理解而学习”的教学目标学习的目的不是机械地记忆一些概念、原理或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而是要让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是通过意义建构的途径形成的,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呈螺旋式不断前进。“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  相似文献   

12.
人类早期赋于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学会”先生传授的化知识及前人积累的经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是死记硬背,其实质是被动地接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觉得,只让学生“学会”是不够的。还应该使学生“会学”。所谓会学,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谓想学,就是要求教师使学生在“学会、会学”的基础进一步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学习变为一种乐趣。进而达到“想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体验性学习”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通过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实践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事物成为孩子们的体验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体验,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联系所学知识,从而产生一种渴望学习探究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有些教师注重生物学知识传授和复习,忽略习题讲评和新形势下讲评课教学模式优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即“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生物课加强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当然也包括对习题的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1.接受式学习的本质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占有传授者提供的经验,把前人创造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使自己成为辨认事物、处理问题的工具。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习者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由传授者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习者的,学习者不需要事事亲身经历,只需要将所学材料内化,以便今后可以利用。分析接受式学习,它包含了三种子类型:机械性接受学习,被动性接受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学习。机械性接受学习是指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被动性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由于缺乏学习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进行的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以思维…  相似文献   

16.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固着点”;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头脑里的已有知识通过相互作用建立起合理与实质的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有意义接受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选择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构建合适的“潜在距离”策略;站在系统的高度传输知识策略.  相似文献   

17.
1.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人类科学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一方面,人类知识的增长迅速、更新周期变短,仅靠有限的学校学习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达到当代社会的要求。因此,“终身教育”的理念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被提出,并在此之后,为弥补“终身教育”只强调“教育”的一面,而忽视了学习者自身进取和努力的方面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延伸,它更强调学习者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因此,它需要的是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即自觉自愿地、积极科学地学习。另一方面,“知识爆炸”的出现使得仅靠“灌输”的方式来传递有限知识受到严重挑战。学习者如何更多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必然要以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实验原理教育学理论指出,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的完整含义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应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对于师范生来说尤为重要。这就决定了我们师范课堂教学的特色是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或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启用了导学模式。2实验…  相似文献   

19.
如果非要指出教师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这就要从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来说了。界定教师角色,就应从“育人”谈起。“育人”,即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而人的教育、培养和发展,是一个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发展能力为标志,以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角色就是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教育、培养和发展人的工作者。从传授知识来看教师角色应从以下几点来定位:(1)教师是终身学习者,让自己不断“充电”,成为不息的“源头水”和“长流水”,并且成为通识型教师。(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带给学生学习幸福感的…  相似文献   

20.
皮亚杰所提倡的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知识的建构。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四大要素从实质上来说都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把接受型的学生转化为求知型的“探索者”,显然这与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理论相一致。化学是一门探索性较强的学科,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能够把化学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