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评论人之贤否是持客观态度的,既不执着于个人恩怨和一己爱恶,也不因其有某些缺点错误而埋没其功劳,贬低其品德。他尤其反对“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主张“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据《仲尼弟子列传》所记:“孔子之所严事,……于齐晏乎仲(即晏婴),于鲁数称臧文仲、柳下惠。”晏平仲对孔子个人是极其反对的。孔子在齐时,齐景公欲封以尼谿之田。他力加阻挠,而孔子却称他“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臧文仲孔子虽称  相似文献   

2.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中,“柳”的第六个义项为:“姓。春秋时有柳下惠。”很显然,编者认为柳下惠姓“柳”。《辞海》:“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展氏,名获,字禽。食邑在柳下。谥惠。”柳下是古地名,春秋时鲁地。一说在今山东新泰市柳里(今名夏家隅);一说即河南濮阳东部的柳下屯(简称柳屯)。由此可知,柳下惠姓展,不姓柳,柳下是其食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春秋前期的柳下惠与春秋后期的孔子思想之同异:两人都是周礼的维护者,而孔子却有变革的思想;前者是"仁"的实践者,而后者却是"仁学"的创立者;前者是"和"的实践者,后者却是"和"理论概括者;前者始终坚持"直道"精神,后者既肯定"直道",也包含"权"变.文中并指出了两者思想同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有两个齐桓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人,两人在齐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强盛了齐国,首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田午在战国时期创办了稷下学宫,为齐国招纳了大量人才,为齐威王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并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5.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相齐期间,对齐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使齐国很快发展起来,并成为春秋霸首。管仲在相齐的政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思想,这些思想不但体现了齐文化开放性、兼容性的鲜明特色,而且也大大丰富并发展了齐文化,使得齐文化融入到中国主流文化之中,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时间为界 ,对春秋不同时期齐国对外的盟誓分别作了分析 ,认为 :春秋时期齐国与列国的盟誓具有阶段性特征 ,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并对春秋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杰 《邯郸学院学报》2008,18(1):110-111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是因为先秦即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在山东海岱之间这块古老、肥沃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建立过两个大的诸侯国,一曰齐,一曰鲁。齐建都临淄。鲁建都曲阜。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山东分别以临淄和曲阜为中心,形成了两个文化系统,即齐文化和鲁文化。作为先秦霞要地域文化之一的齐文化首先是齐国历代圣贤及广大民众务实性的产物。其次,务实也是齐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以时间为界,对春秋不同时期齐国对外的盟誓分别作了分析,认为:春秋时期齐国与列国的明誓具有阶段性特征,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春秋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鲍叔牙侍奉的公子小白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  相似文献   

10.
寿光市博物馆藏有三百余枚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刀币和圜钱,这些钱币铸造精工,保存完好,所铸铭文清晰,对这些铭文的正确释读有助于揭示其中的史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比肩继踵     
春秋时,齐国的相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见晏子身材矮小,就傲慢地对他说:“你们齐国难道就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么矮的人来呢?”晏子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们齐国的人比肩继踵,伸开袖子可以遮住太阳,  相似文献   

12.
齐国大地军事家辈出,兵法著作内容宏富,孙武生长于泱泱大国的古老齐国,齐国是中国的兵学发源地,先秦的主要兵书出自齐地,孙武的兵学思想上承源远流长的齐国兵学传统流脉,深深承受于地域文明滋养,深深打上了齐文化的印痕。在中国兵学发展历史上,从姜尚到孙武再到其后的孙膑,形成了源远流长而又一脉相承的齐国兵学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齐国名的政治家。他在齐国推行改革,使齐国迅速强盛起来。后来又帮助齐桓公“尊王攘夷”,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历史上与管仲并称的人物很多,现辑录如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4.
孟子称柳下惠为“和圣”.柳下惠之“和”至少包含“和”、“恭”、“达”三层内涵,其中“和”是柳下惠的核心文化品性,是平和的自我认知,是明达礼法的仁智之道,是不矜、不伐、不苛察的为官之德,是和睦邻邦的大智慧;“恭”是柳下惠的律己交往之道,凡事以“恭敬”之心处之,以德律己,以礼待人,以“信”外交,不卑不亢,敢于担当;“达”是柳下惠的知人明世之道,在于有自知之明,在于洞明世事,不妄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里,“柳下惠”是宽和、厚道、诚信、睿智、豁达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性符号.  相似文献   

15.
孙膑出生于齐国,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春秋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年轻时和一个叫庞涓的年轻人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并设计陷害。孙膑被迫在魏国服苦役时,向一位齐国使者表示了自己愿意为祖国效劳的愿望。齐国使者  相似文献   

16.
据钱穆先生考证,孟子两次游齐,前后共达二三十年之久,在齐国的游历占据了孟子周游时间的半数以上。那么当时的齐国究竟有什么突出之处,吸引孟子长期滞留呢?历来人们均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齐国的强盛,然而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孟子在齐国的长期滞留,是相似的文化心理、齐国的强盛和敬贤礼士的文化政策,以及稷下学宫的文化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清孟子长期游齐的这一个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孟子的研究,同时有助于分析齐国在战国中后期成为诸国"文化重心"的背景。  相似文献   

17.
据钱穆先生考证,孟子两次游齐,前后共达二三十年之久,在齐国的游历占据了孟子周游时间的半数以上。那么当时的齐国究竟有什么突出之处,吸引孟子长期滞留呢?历来人们均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齐国的强盛,然而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孟子在齐国的长期滞留,是相似的文化心理、齐国的强盛和敬贤礼士的文化政策,以及稷下学宫的文化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清孟子长期游齐的这一个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孟子的研究,同时有助于分析齐国在战国中后期成为诸国"文化重心"的背景。  相似文献   

18.
徐刚 《现代语文》2007,(8):3-13
采自齐国诗歌的《齐风》,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齐国的独特地域文化:反映了齐文化所具有的滨海文化特色,反映了齐国作为东夷故地所具有的独特习俗文化,反映了当时齐地尚奢的风俗,对于我们研究古齐国的文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自春秋初期就是东方强国。齐国士卒,以善击技而名重当世。齐国军队的战斗力,一向被世人所推崇,其原因主要在于齐国较早实行了功爵制。功爵制,即因军功或事功而赐给爵位、田宅、食邑乃至奴婢的爵禄制度。它是与血爵制相对立的封赏制度。血爵制,即因与天子、君王血缘相近而赐给爵位、封地和奴隶的爵禄制度。它是西周血缘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封赏制度。《国语·周语》记周襄王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代表社会各阶层、各集团利益的知识分子,在这个时期都自由地抒发他们的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自由意识、学术最繁荣的“百家争鸣”时期。下面,让我们浏览一下先秦诸子的大概情况。 先看管子和管仲学派。管子即管仲,是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任齐国国相四十年,帮助齐桓公进行改革,对齐国称霸诸侯起了重要作用。现存《管子》一书,被认为是管仲学派的集体论著。管子主张以法治国,严于刑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