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青年对成年人的“反哺”几乎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到文化的表层,如流行时尚和新器物,甚至也影响到成年人价值观的判断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文化反哺”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充满魅力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何 《青年教师》2006,(5):20-21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大至抽象的行为规范、伦理标准、人生信仰、价值观念等等。因此人类学家认为.人不仅是“社会人”,而且是“文化人”.  相似文献   

3.
一、信息文化对教育渗透的两个层面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超越了纯粹技术的界线,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信息文化。一般认为它是“人们信息活动中所创造的不同于自然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们在信息社会生活的方式。”基于这一界定,本文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信息文化进行结构解析。  相似文献   

4.
高度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文化反哺现象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反哺现象的产生 ,必将冲击着我们固有的思想观念 ,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方式。以文化反哺视野来重新审视目前业已存在的师生关系 ,并试图在文化反哺意识的支配下建构一种崭新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就是“面向未来的、民主平等的、合作互动的、积极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卢旭 《教育导刊》2008,(3):20-22
在社会文化急剧变迁的今天,“文化反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传承方式对传统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社会文化变迁及师生主观因素的差异,使学生手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重新审视学生的地位与作用,并通过师生的密切合作。回应“文化反哺”带来的巨大的文化冲击。  相似文献   

6.
徐宝康 《老年教育》2008,(11):28-29
“孝道”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渗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不断涌现的文化反哺现象,使教育者的传统权威受到挑战,知识权威相对弱化,感召权威亟须增强。这要求教育者必须从“制度权威”到“魅力权威”实现教育者权威意识的转换;从“前喻文化”到“后喻文化”,实现文化传递意识的转换;从“师尊生卑”到“师生平等”,实现师生关系意识上的转变,以建构新型的教育者权威。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网络“物联网”的建设在规模和深度上都发展到了全新的层次,依附于网络的社会网络文化现象及其表现出的文化特征,其对城市数字生活设计和与之相关联的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显得非常突出,城市数字生活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通过数字生活方式和艺术设计手段来传播城市文化,特别是社会网络文化.城市环境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数字文化设计的价值表现,也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城市文化对公众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关怀.如何更好的运用数字生活元素和艺术设计语言并将之融合到城市设计之中,并通过努力提高网络文化转换能力来实现城市数字生活,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朝圣与旅游的文化人类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靓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有异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透析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而旅游则是一种现代精神文化的“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0.
文字本身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本运用实例和史实,论述和分析了“左”“右”的文化历史变迁,从而揭示了“左”“右”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与民族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文化反哺”日益凸显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本文在对“文化反哺”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探讨其产生的社会渊源,并尝试提出“文化反哺”对当前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以期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无处不在的时尚文化 当今,时尚文化大行其道,无处不在,任何人无法回避。从港台流行歌曲的走红,到“哈日”、“韩流”;从琼瑶、金庸到如今的明晓溪、郭敬明;从“樱桃小丸子”到“喜羊羊与灰太郎”;从QQ聊天到今日的“微博”“开心网”,时尚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它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有着强烈的实践性特征,这种特征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文化中具有支配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施向军 《现代语文》2005,(2):126-128
“文化”,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认真揣摩的范畴。《辞海》上将其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专指精神财富)。但在哲学、人类学或文化哲学中,文化却很少指历史长河中时生时灭的造物,而是指一种历尽沧桑仍留存群体一个潜意识深处的力量,一种无形、强大且富有韧性的力量。基于此,胡适先生称“文化”为“人们生活的方式”:而梁漱溟先生对文化的界定似乎更注重概括,他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有过“普世辐射”的辉煌,对欧洲启蒙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国度”的韩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成为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新加坡推行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新加坡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全书共分“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和“发展先进文化”四个单元,其逻辑顺序是:先从一般意义上以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为起点,进而介绍了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再从个性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最后以发展先进文化为全书的落脚点。第一、二单元是从共性方面介绍有关“文化”的相关知识,可合为一个小专题,第三、四单元相应地列为第二、三小专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品格"依托与反哺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以其宏大的气魄、胸襟和智慧在社会文化中容纳与生成、互动与交流,而这一切均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教学对话和交往实践来实现。教学文化依托与反哺社会文化不仅为教学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而且释放了教学文化潜能,净化、创新和丰富了社会文化。教学文化的容纳与互动是教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社会实践之间交流创生的过程,也是教学文化之间以及教学文化与教学实践之间相互敞亮、相互阐释、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容纳与生成、互动与交流是通过协调、适应和相互建构的机制来实现的,它具有无穷的活力,引导着教学文化生活走进光明澄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快餐文化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衍生品,在当代审美文化中是最具活力的文化形式之一.快餐文化借助现代媒体和商业手段逐渐取代精英文化的地位,致使审美文化的传统格局发生变化.快餐文化对单一的传统雅文化的创新新带来突破,它在催生新的文化制度的同时,也给人们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的负能量.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反哺”,是指一种发生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现象,其实质是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积极主动的文化影响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反哺”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繁的词语之一,但在实际使用上却出现了越来越异化的现象,应引起学界的关注。所有的人都属于文化大系统中的“局内”人,所以文化概念具有普及和推广的价值。文化的所有过程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其概念的界定应该植根于人的生活中。“生活文化定义”在通俗化的基础上,驻足于文化哲学视域,其关注了人的生活态度、方式、内容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