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最重要的途径,这一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目前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对阅读理解及其训练方法与策略才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闻我读     
每一天.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被发现报道,这些故事便成为被人们阅读、流传的新闻. 每一天,我们从电视、网络、书报上阅读新闻,也可能在亲身经历着新闻. 最近有哪些新闻让你印象深刻,或给你启发和触动,或让你忍俊不禁,或让你感动流泪?欢迎你向我们推荐,简单写明新闻梗概,最重要的是别忘了附上你精彩的新闻感言.  相似文献   

3.
将<远大前程>中的郝薇香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爱米莉相比较,我们会发觉这两个人物形象在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以及报复社会的手段等几个层面上具有互文性.爱米莉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对郝薇香人物形象的简单模仿,而是更高层次上的颠覆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贵刊今年第十期刊登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文,全面地介绍了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的教师团队多年来潜心教育事业,践行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让校园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的办学思想,读来亲切感人。特别是这个标题,使我激动许久!这句话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了许多西方教育思想和经验,尤其重视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等思想,而对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5.
黄爱丽 《海外英语》2008,(11):40-41
相比过去,现代人在阅读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我们也常看到,传统的社会新闻网站上充斥着眼下热门故事,不断重复到令人作呕.难道它们被发表出来只是为了迎合某些潮流吗?……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这个世界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就是读这本书的人,它不可能因为我们的阅读而增加,也不会因为我们的荒废而减少。它是那么的充实、完美,且不含有任何创作者的主观与文辞的堆砌;它蕴藏着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每个人都拥有这么一部伟大的书,问题是我们能不能阅读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都非常敬佩那些把毕生精力献给我国教育事业、科学文化发展的前辈们.潘懋元教授就是我最敬佩的一位前辈.当我从事出版工作几年之后,我就立志一定要为这些前辈们提供出版服务,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传世之作,而这正是出版人的使命、出版人的责任.潘懋元教授从教七十五周年暨九十华诞之日,正是我们出版人有所作为之时.我们以出版<潘懋元文集>献给潘懋元教授从教七十五周年暨九十华诞!  相似文献   

8.
新闻我读     
每一天,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被发现报道,这些故事便成为被人们阅读、流传的新闻。 每一天,我们从电视、网络、书报上阅读新闻,也可能在亲身经历着新闻。  相似文献   

9.
<正>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占有很大的分数比重。而在阅读理解材料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英语新闻体裁的文章,而这类文章常常是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的难点。本文针对英语新闻的特点,提出一些英语新闻翻译策略。1.新闻英语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媒体的影响,媒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社会的文化,而且会影响媒体的载体——语言。新闻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有其独有的语言特征和文体特点。克里斯托和大卫(Crystal&Davy)认  相似文献   

10.
段志坚先生的<与时俱进论教育>一书在湖南科技出版社再版了,这个消息着实让我感奋不已! 我和志坚先生相识于改革开放之初,那时他在<湖南教育>杂志担任编辑、记者,英气勃发.我们的相识缘于一次共同的采访.他对新闻的敏锐,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刻、精辟,让我钦佩不已.从那以后,我们有了更多的交往,我也有了更多向他讨教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近日,研读了王丽女士主编的<我们怎样学语文>,获益匪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沉思和启悟--我们应该学做个性、知性、惰性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2.
<正>《摔跤吧!爸爸》有一句台词:"机遇稍纵即逝,要用你每滴汗水来争取,要坚信你会获得更多,命运也会屈服于你的努力不懈。"此言得之,静心而思,此言彰明了成功之机遇的获得必有努力的汗水,梦想之实现定借奋斗的驱动,唯有不弃机遇,为梦努力,方可征服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有言:"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者。"这是对奋斗者争取机遇的最好引领。新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主要是解决以下认识和实际问题。阅读教学是凭借课文进行的,课文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但是阅读教学不能以让学生读懂课文为最终目标。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中,我们的教材要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而不是被教材所束  相似文献   

14.
刘静 《文教资料》2009,(13):121-122
1986年我国首次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对基础教育发展将产生深远长久的积极影响.基础教育义务化的逐步实现,是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体现之一.但是对于教育领域的以人为本,我们还需做更多的思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屈指算来,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0个年头了,与<河南教育>相识也刚好是10年了.由于长期阅读<河南教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10年来,我在基础教育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被市、乡、学校评为优秀模范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所带的班级也连年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说句心里话,这都是长期阅读<河南教育>的结果,这也正是我对<河南教育>情有独钟的原因.要说我对她的感情,还真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我只想深情地说一句:"结缘<河南教育>,永远不悔!"正因为这样,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自费订阅<河南教育>,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只要有空闲,总要拿起来看上一会儿.每当我阅读的时候,都感觉是在和一位良师益友牵手倾诉.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开卷"并非都"有益",特别是在今天,我们被大量的图书包围,常常陷入"想阅读"又"不会阅读"的尴尬境地。为此,我向大家推荐美国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研究阅读技巧的好书。首先,阅读是什么模样?对这个问题,作者认为,那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这位老师"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读者没有的洞见"。而你作为读者,"什么也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  相似文献   

17.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两本书是青年记者甘建华的新闻作品集.我向来认为,一般记者大可不必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因为我们总难逃脱"新闻是易碎品"这个规律,将已破碎的瓷瓶收集并上架陈列,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欣赏.与其花这种无用功,不如赶紧去制作一件新瓷瓶.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当作品集中的作品是超出当时的人或事,而折射出作者个性的光芒或新闻原理的脉络时,这本集子就值得出版,值得玩味了.<天下好人>、<铁血之剑>就是这样的两本书.  相似文献   

18.
"初读"不知其味 师:今天我们来阅读一部80多万字的作品里的500字的小片段,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生:<西游记>!<西游记>里的片段! 师:看业,大家对<西游记>这部作品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即将阅读的这个片段,你们一定更熟悉--<偷吃人参果>.  相似文献   

19.
以上内容是我对本班全体同学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调查表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们的读书量太少;第二,有许多同学读过这些书后并不喜欢.就拿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来说吧,在读过的人当中竟超过半数不喜欢.我想这并不能说<红楼梦>不适合我们.<红楼梦>、<论语>、<呐喊>、<雷雨>、<复活>、<巴黎圣母院>……这些书都是各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每部作品中都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这些优秀文学名著呢?据我的调查,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得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我们阅读得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我们中的大多数对于所谓泛着油墨香的书籍不感兴趣,甚至觉得那有点儿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