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对<李尔王>开场处的情节悖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悖论的主要含义是权欲对人的毁灭;另外,该悖论在剧本悬念设置和揭示全剧荒诞主题两个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来的两个美学范式.本文试从具体作品入手,对这两个美学范式的内涵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打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因此词并非新词,所以所有版本的现代汉语新词类词典都未收.<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打望,1.张望,看一看.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李尔王、泰门、高老头,分别是十六世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雅典的泰门》和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这三个人物虽然形象各异,性格不同:一个是骄横刚愎、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国王;一个是家财万贯、慷慨大度的贵族;一个是靠法国革命发迹,被誉为“父爱基督”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但他们都不免以悲剧告终,而且其悲剧命运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5.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广为流传,以<高山流水>命名的筝曲就有三个流派、六个版本之多.仅就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派和武林筝派的<高山流水>作一比较,可见风格流派、意境和内涵上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7.
<老子>一书文约意丰,晦涩难解.从道之有无与器之有无两个层面对老子"有无相生"的现念作出分析.指出应该从时间与空间、道与器的双重角度来理解老子这一思想,或许可以更切近老子玄奥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老人与海>与<热爱生命>分别是海明威和杰克·伦敦笔下以塑造自然环境中的"硬汉"为中心的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刻画硬汉形象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两篇小说中"硬汉"形象刻画上的异同,对更好地鉴赏这两篇小说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省级教师培训项目规划关乎全省教师培训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全年培训工作的施工蓝图,具有全局性和引领性,吉林省2020年"国培计划"的项目规划,着眼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于通过"吉林模式",开启全省教师培训工作的新征程。一、定位重点,明确方向,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扶贫攻坚战"《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到四个"落实",两个"强化",四个"落实"主要指向培训的内容或任务层面,两个"强化"更多是强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毂粱>的批评是刘逢禄<公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上何休与郑玄关于<毂梁>的争辩,刘逢禄完全站在何休的一面,不仅激烈地批评<毂粱>缺乏经学微言,而且以为郑玄的维护<毂粱>根本不能成立.他对<毅粱>的批评带有墨守<公羊>师法,毫无变通的特点,最能表现刘逢禄重<公羊>的经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对于<李尔王>中的悲剧因素及其诱因,向来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本文试从有序与无序的对比角度来呈现宫廷内外的各种矛盾,并哲理性的指出,正是有序和无序的转化才导致了李尔的逊位和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诗经·周颂>所载大武乐章歌诗六首,它们反映的是周朝初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叙事上具有纪实性和连续性,从时间和地域两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历史根据.六首都有相应的歌舞形态,其首尾系序幕和谢幕,主体部分是中间四段.大武歌诗奠定了<周颂>的叙事传统,同时也为早期庙堂歌舞的体制提供了范型,以四节为基本单位,和<诗经>的四句成章遵循同一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贝娄从创作<只争朝夕>到<真情>两部小说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之久,这既是贝娄深入思考社会问题的时期,也是他"创作观"发生转变的时期;而随着<真情>这一小说的出版,他的创作视野开始由对外在世界的冷静观察转入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并对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识到人的问题只有通过调整人自身的关系才能得到解决.即脱离"羞耻感"的途径就在于回复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往关系中去.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创作了四部反映罗马帝国历史的戏剧,却从未被划分为历史剧。自"第一对开本"始,莎学界便将此四部归类为悲剧。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它们既不同于历史剧,又不同于悲剧,罗马剧在莎士比亚戏剧体系中担当着独特的地位,成为历史剧与悲剧创作的转折,标志着莎士比亚创作风格的转变,将其单独分类为"历史悲剧"也许是一种合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对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作必要的注明是历代注家训诂解经的一种常用方法和手段.朱熹在<诗集传>和<四书集注>的训诂实践中,对某些语法现象的解说,有利于明晓词义,疏通经意.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作者所用来表现作品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段,具有象征性与暗示性.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充满了意象,<哈姆莱特>是其一部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中意象丰富.本文对<哈姆莱特>中的几个重要的描写环境的和描写人物的悲剧意象进行了分析,这些意象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渲染了悲剧氛围,从而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悲哀,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一种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按教学内容划分,<大学语文>可分为"三体一翼",文学史知识、语言文字知识、古代文学作品知识是课程的三个主体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知识是课程的一个翼体部分;按教学方法划分,<大学语文>的教学可分成系统讲授和互动式研讨两个不同阶段进行."三体一翼两段"的教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新刻金瓶梅词话>卷首有四首[行香子]词(有学者称之为"四季词"),论者曾用这四首[行香子]来论证金学上重要的问题,包括写作时间、写作地点、作者的身份等.笔者对诸家之说提出质疑,并追溯四首词的真正作者和时代,指出四词来源甚早,研究时应区分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和历史作者.本文的结论是四首词的著作权并不能拨归<金瓶梅>的作者,以前各家基于四首词得出的推论,值得存疑;他们在诠释上的失误,更值得后学警诫.  相似文献   

19.
1.40卷本<古今小说>的版本为人周知的内阁文库本和前田尊经阁文库本以外还有法政大学图书馆所藏本.2.如上三本中最早出版的前田尊经阁文库本是与内阁文库本和法政大学图书馆本不同系统的版本.3.法政大学图书馆本不是完本(存34卷)而比内阁文库本早印的本子,但版木不同.24卷本<喻世明言>是用法政大学图书馆本版木后印的本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维洛那二绅士>、<终成眷属>三部戏剧,有一个同一意象--指环.此外,戏剧里拥有"指环"的主人都发生了变化,并与剧中爱情的发生、转变及结局密切相关,尤其关系着女主角的个人命运.本文以指环意象的功能分析为切入点,阐释莎翁剧作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多样性及爱情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