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和外在特征。人文科学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一般指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历史学、心理学等。作为非社科专业的高职学生,没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统一。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既然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就必然有优劣良莠之分。今天说的人文,是指优秀的、能够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质是指入在社会各种关系中所具有的文化知识、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的总和。人文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分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世纪我们正处在一个要用人文精神支撑整个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时代,大学的责任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既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又具备优良人文素质的人才,以引导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因  相似文献   

4.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是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历史教育应突显人文追求:历史教育所追求的现实目标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历史的可贵价值就在于其具有资鉴社会、指导人生的功用;历史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蕴涵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历史教育应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文”一词,辞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易·贲》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内涵。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素质中的文化素质就是人文素质,这种素质是通过文化修养获取的。文化修养主要是指人掌握的各种知识,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各种规则的自觉遵守,以及高度的道德境界。而这诸多方面都以模拟的形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因此文学教育是进行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艺术、哲学、史学、伦理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学等特别是历史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放在首位。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收、受人类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有益于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9.
李宏 《文学教育(上)》2010,(10):139-139
科学文化素质中的文化素质就是人文素质,这种素质是通过文化修养获取的。文化修养主要是指人掌握的各种知识,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各种规则的自觉遵守,以及高度的道德境界。而这诸多方面都以模拟的形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因此文学教育是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文学教育一定要包括外围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人文,广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狭义上讲一般包括文学、艺术、法律、道德、历史,等等。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素养,它必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高职生急需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一文中曾  相似文献   

12.
人文,一般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素质则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和素养.人文素质综合二者概念就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而所谓文化,绝不是单纯的就知识而言,它是指人类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基于人文科学的教育,即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并重的丰富的人类文化内蕴的采撷,它是教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贯穿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外优秀文化的科目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教育传统。通俗地讲,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性、道德、文化、情操、信念、审美、学问、修养等品性。人文素质是人的诸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目标及课程的基本理念都有所规划,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1.人文素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  相似文献   

17.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辞海》注)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当然是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性评价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对学生进行全人格的评价,以促进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课题的界定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释义)。笔者认为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人文知识的修养通过学习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而获得 ,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现行的语文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正涵盖了以上几个…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和记忆,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语文素质。初中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实行新课改、促进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以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教学宗旨。一、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人文,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文化现象,主要包括政治学文化现象、经济学文化现象、历史学文化现象、哲学文化现象、文学文化现象、法学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杨旭明 《高教研究》2005,21(2):22-25
人文素质相对于专业素质而言,专业素质便是指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就是指人的气质、品格的修养,即是以人类优秀的、经典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受教育者形成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结构,学会做人处事和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