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全国高等师范院校1985~1993年科技研究与发展的投入与产出各项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同全国高等学校的科技投入与产出状况作了对比,由此对高师院校的科技改革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竞争力即高校利用所掌握的资源产出科研成果的能力,主要体现为高校及其科研机构的科技总量、实力以及科技水平和科技潜力。高校科技竞争力已成为国际竞争力或区域竞争力中最关键的一环。通过从科技人力、科技经费、科技环境与基础、科技产出和成果转化等4个方面对京沪地方院校科技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北京地方院校在科技投入总量、经费投入结构、科研活动重心、成果转化率等方面存在差距。建议通过加大地方科技经费投入、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和方向、加强优势学科团队建设、探求合作发展、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提升北京地方院校科技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成果的产出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与高校科技创新产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进行检验,分析R&D投入对高校科技创新产出影响的区域差异,有利于推动各高校和地区制定措施提升R&D投入产出绩效,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运营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成本管理对高校科技运营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当前,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包括人、财、物等)的大量增加,高校的科技工作在投入逐年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普遍存在"低效性"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科技投入检测评价标准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投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提出三条科技投入强度的检测评判准则:高校本质原则,平均比较原则,科技产出原则,并对全国高校科技投入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2001~2006年高校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全国师范院校的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及其投入产出比的情况,并对加强师范院校科技工作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提出高校科技竞争力的概念,借鉴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准则,构建了高校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从科技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环境出发评价高校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科技活动的原动力,对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产出与周边省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紧缺的科技人力资源成为制约贵州省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从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及产出情况分析其配置现状,探讨贵州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优化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具体发展目标。要实现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发展,则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以保证贵州省科技活动的良好开展并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到贵州省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队伍素质以及科技人力资源结构均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选取代表科技投入的六项指标,选取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收入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现阶段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现有的农业科技投入在不同省份呈现的效果各不相同,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文章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直接影响科研产出效益.基于近十年北京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统计分析,运用计量模型评价其效益并阐述影响高校科技创新效益的因素,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跨越式发展是一种经济赶超的发展模式。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安徽远远落后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作为中部省份之一的安徽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优越的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如何在“中部崛起”政策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安徽人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无穷的力量,给安徽经济发展注入燃料,推动经济腾飞。为此目的探讨了有关资本市场的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资本市场将有市场需求、预期收益大、有潜力的安徽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一是在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发展,进而带动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财政科技投入是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文章针对毕节地区在"十一五"期间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毕节试验区的决定,就目前毕节地区地级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经费管理制度,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提高财政科技投入资金使用效益等建议。对毕节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模式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开创毕节地区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下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良好机遇,依托安徽省所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资源禀赋,并就经济结构现状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分析研究安徽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便合理有效地利用本地区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从而有力地推动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美好安徽"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绩效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出口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对三个经济指标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绩效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质量和水平、调整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并降低外商直接投资成本,以提高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利用FDI新动向与制造业结构调整——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为例,在分析安徽省制造业利用FDI的新动向的基础上,对安徽省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利用外资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重,吸引跨国公司加大RD的投资力度,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调整外商优惠政策和推动产业园区建设等优化安徽省制造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计量经济学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皖北三个地级城市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相关度。结果发现,皖北三市科技投入量与地区经济增长量的相关在统计上极为显著。从弹性系数看,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皖北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对科技投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781%、0.0296%和0.6656%,潜在推动效率均超过100,这说明皖北三市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强。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皖北地区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的弹性系数看,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地区生产总值对科技投入的弹性系数为0.4022,即科技投入增长1%时,将带动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4022%,其推动效率为2827.4364。同时,皖北地区科技投入不仅以短期波动的形式影响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长期均衡的作用也比较大,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1.9922,说明皖北地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强。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安徽省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打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从总体上看,目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拥有一批优势技术和产业基地;从区域分布看,各市产业分布不均匀,各自特色鲜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同时,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模偏小,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支撑作用不强、创业引导投资不足等问题。因此,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合的金融机制、财税机制、人才机制,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在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按照"领军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9.
赵雪梅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8):76-80,88
以安徽省为例,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分析1978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得出农业物质费用、劳动力和土地的投入与农业总产值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这种长期均衡使得短期内农业总产值的非均衡状态逐渐向长期均衡状态趋近.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短期农业物质费用和劳动力投入对安徽农业经济增长没有促进作用,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投入却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鉴于此,最后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提高安徽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全国中小学的必修科目,加快"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使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国家赋予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要使命。为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改革需求,笔者对安徽省部分中小学校长与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与调查,以求准确把握中小学一线信息技术学科现状和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与能力要求,并及时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顺应时代需求、加快专业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