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及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语文课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十分重视朗读。如新语文教学的领军人物韩军老师就大力提倡语文不要“花”太多,…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手段,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及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也就是朗读,它不仅是一项口头语言艺术,它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三分文章七分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就好比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土。难怪朱自清说:“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曹文轩也说:“朗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读”乃语文教学之根,只有“读”才能让语文课回归自然还其本色,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吮吸智慧的琼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但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有声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无声朗读”。笔者认为,语文高效课堂更需要的是“有声朗读”与“无声朗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在谈“朗读教学”时指出:“语文教学若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也就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若使用朗读流于形式而没有发挥朗读作用,也就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我觉得这话极有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给学生机会,他们是会在自己的琅琅读书卢中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字眼“语文味”。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关于“语文味”是这样阐述的:“语文味”表现存“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人“味”之佳法。由此,也自然引起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历来以“书声琅琅”形容学习气氛之浓。可见朗读是我国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传统方法之一,至今延用不衰。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同样是语言教学,因而在教学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多年来,笔者尝试在中学英语教学扣加强朗读教学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如何扬“兴趣”之帆,让“朗读教学”乘风远航,谈几点思考.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形象生动的东西是学生永远喜欢的.  相似文献   

10.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要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课堂上老师充满激情的朗读,是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古人就特别重视朗读.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控其浣之韵.”文章情感的意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和节奏感等,不诵读就几乎体会不到它的妙处.单纯的老师的讲读,尽管头头是道,精彩至及,也终成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这种架空的分析,纯属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11.
张永刚 《现代语文》2008,(12):28-29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经典认识,但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颇深的语文课堂教学,做题、讲题充斥其中,却很少听见朗读声。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这样规定: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可见,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朗读的要求上认识不到位就造成指导错位,指导错位就不能发挥朗读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必须明确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一直是整个小学教育的重点,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学所培养的“读”。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阅读能力。而朗读能力则是本文所谈的重点。一般而言,教师要求学生能较正确、流利以及有感情地进行普通话朗读。朗读要求中的正确以及流利是教学中易点,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在此,笔者以三部曲的形式泛谈“感情朗读”。  相似文献   

13.
韩伟 《新疆教育》2012,(2):96-97
语文与朗读,唇齿相依依,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改革由“知识”向“能力”、“育才”向“育人”转变,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语文朗读录像带、录音带也充斥课堂教学,朗读录音带代替了教师的原声,学生变成了“听带”的观众,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读”似乎从此销声匿迹了。但我认为这样做有失偏颇,语文朗读千万不能丢。一、老师的范读不能丢范读指老师给学生做的示范朗读,它是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朗读带不能代替的。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精彩的、饱含感情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激…  相似文献   

15.
白艳霞 《教育艺术》2008,(12):31-3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其“味”之佳法。  相似文献   

16.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砀山县师范附小刘瑞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也都有朗读课文这项要求,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具体地说,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朗读,加强了字词句的感‘清色...  相似文献   

17.
顾春霞 《考试周刊》2010,(14):67-68
语文教学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朗读。朗读对语文教育有着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克服“弱化、边缘化朗读”和“朗读机械化、模式化”问题,充分认识朗读的意义,改革评价方式;激发朗读兴趣,丰富朗读形式;优化朗读方法,注重体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抓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始终注意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在学生中大兴朗读之风,对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助益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最好的概括。切实抓好课堂朗读教学,实际上就是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读、写”比“听、说”重要,“读、写”中“读”更重要,“读是基础,“教而不如记(背)”,因而在课  相似文献   

19.
田凤财 《中小学电教》2011,(12):124-12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呢?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当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朗读教学与美感熏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旧式国文教学和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中,朗读教学是倍受重视和推崇的。《三字经》中有“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的警言,提倡读书人要朝夕诵读。《幼学琼林》中说,“涉猎不精,是多学之弊;咿唔占毕,皆读书之声。”用琅琅书声激励学人用功读书。老一辈教育家们一直重视朗读教学。叶圣陶先生说,“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