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访三得     
搞好学校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而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家访能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因此,家访工作十分重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家访·校访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家访一次。那时候的家访,老师和家长都是十分认真的。家长总要打听老师什么时候来,来几个人,一大早就搞好清洁,准备好长板凳在外面等候,用什么东西招待,自己穿什么衣服,家长们都要费一番心思。 老师家访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认为这对沟通学校和家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过了不多久,老师的家访渐渐少了,到了后来,几乎没有老师家访了。对此,我多少觉得有点怅然若失。 现在,我当了教师,所见情况却反了过来,老师的家访变成了家长的校访。老师有什么事,总喜欢把家长请到学校,特别是在学生违规之后,或者打电话,或者送纸条,总之是要家长来学校。这也是许多教师用来对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家访不但能和家长沟通情况,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好学生,那么,对于青年班主任来说,如何做好家访工作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家访,家长也需“校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家访是应尽的职责,但从实际情况看,往往力不从心。教师的工作十分繁忙: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组织课外活动等等,晚上不时还需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学校召开家长会,由于家长多,  相似文献   

5.
家访,是中小学教师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由于家访者的思想水平和方式方法不同,家访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好的家访效果,能通过教师的家访,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增进家长对学校、教师及自己孩子的了解,增强学生本人对教师的感情,取得家长、学生对学校工作和教师本人工作的支持。差的家访效果则达不到上述的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学生、家长对学校及教师本人的反感和误解。  相似文献   

6.
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纽带,是增进教师和家长感情的桥梁。教师家访具有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只有选择最佳时机家访和采取不同家访策略,才能提高家访工作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教育中,家长参与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许多学校创造了多种多样让家长参与的方式,如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等。然而,有些家长不管学校创造怎么样的参与方式,不管教师做了多少工作,他们就是不参与。不参加家长会,躲避老师家访,对学校的要求漠然处之,这些家长,我们可称之为难以接近的家长。许多教师对这些难以接近的家长感到头疼,有的甚至失去了做这些家长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干脆把精力集中在乐于参与的家长身上,这样做,势必影响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使这些难于接近的家长与教师的关系越来越远,这一切,又…  相似文献   

8.
《教育》2013,(24):11-12
电子家访条件趋向成熟电子家访优势突出传统家访逐渐式微教师、家长双方认可电子家访条件趋向成熟焦点提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家访逐步受到学校的宠爱,成为一种新型的家访形式,为老师和家长之间及时沟通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二三十年前,家访是教师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家访的基本方式是徒步或者骑自行车。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分析学生学习与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家访,可以让老师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与期望;家访,也可以听取家长对于学校及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但今天,家访变成了一个遥远的话题。当下的家访确实遇到很大的难题:家长都很忙,家长在家的时间不再固定。类似寄宿制学校孩子们的家庭普遍较远,这样教师家访就很不方便。同时,现代通  相似文献   

10.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35岁以上的人恐怕多数都会清楚地记得当年班主任家访的情形。事实证明,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校访出现了。它既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能知 《湖南教育》2002,(14):29-29
家访有利于学校与家庭更深层次地沟通信息。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发现和搜集家庭教育的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开好家长会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实例。实践表明,有些问题不家访就不能发现和解决,家访往往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果。家访有利于加强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感。目前,不少家长因忙于工作而放松了对孩子管教。对此,班主任通过家访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一份责任,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访有利于增进老师、家长与学生情感的交流。班主任老师放弃业余时间和节假日休息走访学生家庭…  相似文献   

12.
汤钧 《家教世界》2023,(32):10-11
<正>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对教师来说,家访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所以我想以一个小学老师的视角,向各位家长介绍我的家访工作,希望能够让各位家长更加了解家访这条联系家庭与学校的纽带。  相似文献   

13.
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桥梁,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与家长交往中的心理分歧及预防江苏金坛市教师进修学校陈建教育好学生是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目的。为了使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保证整个教育的一致性,班主任要经常进行家访。家访的内容,可以是调查、交往、研讨、鼓励、慰问等。家访的方法灵活多样,可登...  相似文献   

15.
杨自起 《河南教育》2006,(4S):23-23
在鹤壁市第四中学,全校每名教师都有一本家访记录,上面详细记录着他们的家访情况。自鹤壁四中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以来,全校教师采取入家访问、信访、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亲切交谈,了解学生在家生活学习情况,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共同分析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截至目前,全校150名教师进行家访3000多次,遍及了学校每名学生,此举深受家长欢迎。一位家长说:“四中教师变叫家长到校为到学生家家访的做法非常好。原来一些教师‘叫家长’,  相似文献   

16.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吗?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老师登门家访呢?家长、孩子、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不是再好不过吗?而河南一马姓教师暑期一个月时间骑车万里做家访,遍访全省36个学生,所到之处,受到学生、家长热情欢迎。久违的家访回来了。好心的老师让学生欢喜,让家长激动.也让通过各种途径得此消息的老师、家长、学生深深感动。为何?笔者下面就对这一调查做个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班主任采用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与家长联系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家访,正在被淡化,校访已经形成时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方式,往往是打电话交流,开家长座谈会,或者把家长请进学校,请到办公室,让班主任的“家访”变成家长的“访校”。  相似文献   

18.
职教短讯     
走家串户架起家校联系桥梁最近,长兴职教中心200多名教师又开始了走家串户,对全校除2006年春季新生外的 4000多名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集中家访。这是该校为加强行风建设、创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塑造学校新形象的一贯举措。长兴职教中心历年来十分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除了召开学生家长会,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外,为了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子女在校的思想、道德及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对全部学生进行家访。学校把学生按乡镇划成36个片,每片安排5~7名教师进行分片包干。在家访中,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加深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更好地开展新年度工作,新千年伊始,该校组织了首次大规模家访及社会调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家访和社会调查活动,历时五天,走访了青岛市所辖各个县市近400名学生,得到家长大力支持,盛情接待,家长们对学校的严格管理、良好的办学设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本次进行全校性家访,老师们耳闻目睹了学生家庭状况,以及家长对学校、学生寄予的厚望,增强了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家访工作使学生家长对学校有了新的认识,家长根据学校的办学管理思路,教育…  相似文献   

20.
李振清  胡湘亭 《教师》2008,(24):24-24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家访,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访也要慎重“初战”,做好初次家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