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物复苏,桃红柳绿。春季正是鱼类觅食的旺季和繁衍的时期,也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在这乍暖还寒冷的季节,由于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鱼类的生活习性,觅食规律等诸多因素和一些尚不为人知的原因,给钓鱼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春季究竟应该如何钓鱼,如何能够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欢迎钓友踊跃来稿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李伦 《钓鱼》2007,(4S):28-28
万物复苏,桃红柳绿。春季正是鱼类觅食的旺季和繁衍的时期,也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在这乍暖还寒冷的季节.由于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鱼类的生活习性.觅食规律等诸多因素和一些尚不为人知的原因,给钓鱼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春季究竟应该如何钓鱼,如何能够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欢迎钓友踊跃来稿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一、溪钓鲫鱼用什么饵好钓友们都知道有一句俗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实鱼类也是一样,"一方水域养育一方鱼"。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气温,水温也就不同,水中的酸碱度、溶氧量也各不相同,这就形成了鱼类不同的生存环境、觅食习  相似文献   

4.
夏进  徐笃信 《钓鱼》2007,(4X):36-36
饵料是钓鱼的必备之物,许多钓友会针对各个池塘鱼类的食性和习性研究出许多种饵料。钓友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明知水里有鱼,密度很高,但钓的时候却没有鱼咬钩。任凭你使出浑身解术,拿出针对某对象鱼类习性研制的饵料,或是将随身携带的饵料用遍,可鱼就是不咬钩。这样的情况常使钓友无计可施。然而也有人会独辟蹊径钓得不错,究其原因:前者不了解该塘的个性,后者摸准了鱼的生活习性和觅食规律,简而言之,掌握了此塘与其他它塘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1.根据季节。把握鱼汛。由于每个海钓爱好者所在的海域不同,生活的鱼种会有很大差异,即使同一海域,同一鱼种,因季节不同,鱼获量也会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有的鱼常年有,有的鱼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掌握所钓海域鱼类的洄游规律,根据鱼汛出现的最佳时期,选择最佳钓期,对于海钓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把握鱼汛,我本人的办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查阅钓鱼日记。大部分老钓友都做钓鱼日记,  相似文献   

6.
马口龟,俗称叉口、花捎、桃花鱼等名称,是一种生活在清澈水体中的凶猛性小型鱼类,具有食物不足时有以同类为食的习性。马口鱼属杂食、喜高氧性鱼类,喜欢在清澈含氧量高的沙石、砂砾或水底有乱杂石等水域活动觅食。我地的马口鱼大多生活在山区丘岭地带水质好的水库、塘坝、河溪之中。  相似文献   

7.
邹思全 《垂钓》2020,(2):38-38
垂钓时,天气变化是影响鱼类开口觅食的重要环节,这在冬天更为明显。选择适合鱼儿活动觅食的天气出钓,丰收的概率就很大,反之"空军"的概率就很大。冬天,我们在水边钓鱼时,常听钓友说这么一句话:"这么好的天气(晴朗、暖和的天气),鱼肯定好钓。"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到了下午收竿时,钓友又说:"这么好的天,怎么就没有鱼咬钩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鱼类的生活习性。在北方地区,冬钓的主要对象鱼以耐寒的鲫鱼为主,偶尔也会有鲤鱼咬钩。  相似文献   

8.
草鱼又名鲩,以喜吃水草及陆生草而得名,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食量大,消化力强,生长快,个体大,而且数量多,分布广,是广大钓友垂钓的主要对象鱼之一。在水体中它属中上层鱼。草鱼喜欢在水草丛生处活动、觅食。它在水体中行动敏捷,警觉性高,有时会游到崖边或水面觅食,但稍有响动,它便会迅速逃遁。在不同的季节,因受水温的影响,它会活动在不同的水层,对不同的饵料产生兴趣。要想钓获它,我们必须随机应变,还必须选择好相适应的钓具、钓点,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钓法及钓饵,现介绍给钓友们参考。钓具的选择钓草鱼可用手竿和海竿。手竿选择5.4~7.…  相似文献   

9.
水上垂钓     
俗话说:水深藏大鱼。虽然受季节、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大鱼有时也到岸边浅滩水域觅食,但按照鱼类的生活习性,较多的时间还是在深水区活动,“放长线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但水  相似文献   

10.
徐国刚 《钓鱼》2006,(7):31-3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钓鱼也一样,要想钓上鱼,那就必须了解鱼的习性。鱼在水下四处游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觅食,因为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鱼又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不同季节的水温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的活动范围。“春钓滩、夏钓深、秋钓荫”,“七上八下九归堆”,这些谚语都很形象地说明了鱼的活动习性,同时也为钓友们钓鱼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以“春钓滩、夏钓深”为例,这两句渔谚很好地概括了水库鲤鱼的习性特点。阳历五月份,当昼夜气温在8 ̄20℃时,水库上游滩地较洼的地方便成了钓鲤的上佳钓点。…  相似文献   

11.
王建防 《钓鱼》2004,(8):30-30
鱼的品种不同,生活习性也不同。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就在掌握它们的觅食特征、栖息地点、回游路线、产卵时间以及喜好等。鲤鱼遍布我国江河、湖泊、池塘和水库、为淡水大型鱼种之一,也是钓鱼人经常打交道的鱼类。鲤鱼的生活习性同其它鱼种既有共  相似文献   

12.
何川 《中国钓鱼》2006,(5):40-41
在我国大型淡水鱼类介绍中,曾经谈到过凶猛的鱤鱼,这个水中霸王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横冲直闯,贪食难捕,成为令渔民们头疼的“凶顽”,也是广大钓友们勇于挑战的对手。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它还有一个生活在江河或湖泊中、下层的“弟兄”——鯮鱼!这个大家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平原地区的长江、闽江和珠江等水系。因为主要在水下活动,隐蔽性强,难以发现,一旦闯入经济鱼养殖水域,它的破坏作用经常比鱤鱼还要厉害。  相似文献   

13.
赵峰 《垂钓》2006,6(9):42-43
我们平常钓鱼经常会遇到鱼类觅食不积极甚至干脆拒食的现象,例如在同一水域、同一钓位,今天频频上鱼,但隔天再钓可能就无鱼问钩。不管是换饵还是换位,浮标还是一动不动。这类鱼获迥异的情况相信绝大多数钓友都遇到过,往往让钓者疑惑不解。为什么鱼类的摄食欲望前后差别这么大?是什么原因造成鱼不吃饵、停口的现象呢?我认为,鱼类拒食的原因很多,而且很复杂,涉及到鱼类生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本人并不是专家,无法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去揭秘鱼类拒食的原因,在此我只能以实际垂钓中积累的经验谈谈鱼类拒食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哲 《钓鱼》2007,(4X):39-39
窝点的选择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野钓中,它对钓获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需要钓者的多年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在一次野钓能有三五个上鱼的窝子就十分理想了。能否选择好的窝点和对鱼情的认识,需要充分了解所钓对象鱼的食性和习性。根据鱼的食性和习性来寻找出鱼类栖身的场所和觅食活动的区域,以及鱼的活动规律。一个人在不了解鱼习性的前提下,是不会钓好鱼,也不可能钓好鱼。因此在钓鱼前,必须要确定对象鱼种。然后根据对象鱼的习性来选择钓点。根据鱼的食性和觅食规律来选择用饵。  相似文献   

15.
夏秋季节,由于气温高,江、河、湖、水库、养殖塘等水域的水温不同程度的升高,各种不同的水域上中下层的含氧量也就不同,一般底层缺氧,中层和上层最适合鱼儿觅食和活动休息。这个季节最适合浮钓,笔者多年来采用海竿袋饵滑坠浮漂钓法(图1)钓鲢、鳙,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此法贡献给众钓友。  相似文献   

16.
许波 《垂钓》2014,(1):50-51
尽管鲫鱼比其他鱼类抗寒能力要强一些,但在寒冷的冬季,鲫鱼的觅食活动仍会随着气温下降而大为减弱。冬天时,鲫鱼大多藏身于比较深的水域,所以冬季的鲫鱼是比较难钓的。不过,只要钓者能够把握好鲫鱼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摸索出鲫鱼吃饵的规律来,就一定能够钓有所获,甚至钓到大鲫鱼。  相似文献   

17.
一要选好钓点。 鲫鱼胆小,不敢与肉食性的黑鱼、鲶鱼为伍,也不敢与鲤、草等大型鱼类合群争食,因此,在春夏秋季节,鲫鱼多在凶猛和大型鱼类不常近前的较浅水域小心翼翼地活动觅食。到了冬天,凶猛的黑鱼、鲶鱼和其他大型鱼大多蛰伏深潭洞穴,少食少动,甚至不食  相似文献   

18.
姚建忠 《钓鱼》2009,(10):26-27
鲤鱼是我国分布较广的淡水鱼类之一,较为凶猛,适应能力极强,能在各种水域甚至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每年立夏后,气温上升水温稳定。鲤鱼从深水洄游到岸边大量觅食,是垂钓鲤鱼的黄金季节。但鲤鱼生性比其它鱼类胆小狡猾,是不易垂钓的鱼种。经过这几年垂钓的实践经验我摸索到一些钓鲤鱼方法,现与钓友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在自然水域的垂钓活动中,一般都是先撤窝后钓鱼。正常情况下仲春至中秋撒窝5-20分钟,早春、晚秋时节撒窝20-40分钟,冬天天气寒冷,鱼儿活动范围小,进食慢且少,撒窝时要1-2小时,鱼儿就会进窝吞钩饵,浮漂就有动静。可是有时远远超过上述时间仍不见浮漂动,这时我们就应认真分析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具体问题须具体对待。一、钓位选择不对,诱饵不投鱼的口味在垂钓活动中选择好的钓位和窝点非常重要。鱼在水域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如生活习性的不同,活动觅食的深浅层次也不一样。如果有几个人在同一水域中垂钓,别人连…  相似文献   

20.
鱼类的洄游     
有经验的渔民,他们对某些鱼 类的成长过程了如指掌,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捕捞渔业上赚取经济效益。如人们想购买黄花鱼和鲥鱼,最好在每年的4-5月份,如果想买带鱼,那么又只能在11—12月份才能买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与某些鱼类自身的生活习性有关。因为它们总是在每年的某一季节便成群结队地涌向预定的水域。这样一来,渔民掌握了它们的习性,于是便在鱼类集群游到某水域时进行捕捞,因而在市场上也就出现了季节性的鱼类供应,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洄游”。 其实,鱼类的洄游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例如鳗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