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呢?在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是人们相聚的欢笑吗?是喜气洋洋的联欢会的掌声吗?是震天响的鞭炮声吗?还是其他?或许你听到的是我们没有注意的,你听到了什么?那又代表着什么呢?有这样一个《商人捡硬币》的故事: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2.
脑力快车     
《小朋友》2006,(2)
小偷最怕哪三个字母?橡皮、虎皮、西瓜皮,哪种皮最差?大力被关在一间没有上锁(suǒ)的房间里,可他使劲儿拉也拉不开门,这是怎么回事?胖姑娘生病了,她最怕听到什么话?什么人一年只工作一次?我看得见,你看不见;你看得见,我看不见,这是什么东西?本栏目欢迎小朋友投稿哦!地址见封三或封底。(答案在本期找)《脑力快车》答案:“I”“C”“U”(I SEE YOU,“我看到你了”);橡皮擦(差);因为这是往外推的门;最怕听到“多保重”;圣诞老人;梦。脑力快车~~  相似文献   

3.
阳光的声音     
你能听到风儿吹过,可你能听到“彩云舒畅的鼾声”吗?你能听到小雨淅沥,可你能听到“金属坠地般”的声音吗?你能听到尘世的喧嚣,可你能听到宇宙微微的呼吸么?相信你能感觉到阳光的温暖,可你是否能听到阳光的声音?世界上的一切也无法描绘出它的面目,但处处都有它响动的脚  相似文献   

4.
男生·阿K     
迟到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迟到?阿K:因为我昨天是按时到校的。老师:什么?!这是你迟到的原因?阿K:您前天批评我:“你每天都迟到,这可不行!”所以我打算隔天迟到一次。电话号码“同学们,”老师说道,“这页书下面有一条注释,写着‘歌德(1749-1832)’。这是什么意思?阿K,你来回答。”阿K正走神呢,听到老师叫他,就站起来说:“这不是他们家的电话号码吗?”男生·阿K@小乔  相似文献   

5.
娃娃借海     
<正> 一天,我接到一个长途电话,听到一个小女孩奶声奶气的声音:“您好,您是海婆婆吗?”我说是呀,你找我有事吗?她说:“海婆婆啊,我想借一片海呢。”  相似文献   

6.
快活林     
为何上车列车员:先生,醒醒,你的车票呢?乘客:车票?我没有。列车员:没有,那么你要去哪儿?乘客:我哪儿也不去。列车员:那你为什么上这列火车?乘客:我在车站遇到这列火车,听到车上的广播大声叫:“请大家赶快上车,坐好!”于是我不得不走进车厢。·快活林·肚子痛一个人向医生诉说他肚子疼。“你今天吃什么啦?”医生问。“吃了点野果。”医生从架子上取下一盒药,给病人的眼睛上药。“你干吗呀?医生!”病人大声喊道,“我肚子疼,你为什么治我的眼睛?”医生回答说:“我治你的眼睛,是为了你下一次能够看清楚自己吃的东西。”快活林…  相似文献   

7.
认认自己     
《小学生》2006,(1)
认识自己对学习的真心“学习!”一听到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很烦?一听到“学习”两个字,你是不是就头嗡嗡响,心怦怦跳呢?可是在你生活中少不了几遍这样的声音。哪怕你大学毕业了,工作了,还要参加学习, 有的同学说:“越是让我学习我就越讨厌学习,难道大人不知道? 为什么每天一睁开眼睛就不停地催我学习?你帮我劝劝整天跟我唠叨学习的爸爸、妈妈吧!”好,我们想一想关于学习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学习”,“为什么大人那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爸爸妈妈常常会给我们灌输这方面的道理,可你是怎么想的呢?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一次观摩科学教育活动——《认识声音》,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先敲小铃,然后提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接着又问:“你是用什么听到小铃的声音的?”出乎意料,有一位幼儿回答说他是用眼睛看到的。于是,教师作了以下引导:“那你看到的声音是怎样的呢?是圆的还是方的?”最后,那位幼儿犹豫再  相似文献   

9.
郑海 《湖北教育》2004,(1):22-22
案例 加分事件 事情经过:某次月考之后,一学生试卷分数被少加10分,表现极为不满,被老师当堂带到办公室。 老师:“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学生:“我没说什么,只是说分数加错了。” 老师:“你的原话是什么?”学生默不作声。 老师:“你有胆量再说一遍?把原话再说一遍?你以为你坐在后面我就没有听到?” 学生:“我说分都不会加,还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02,(7)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词语和缩略词,你在澳大利亚逗留期间可能会听到。 Ankle Biter:小孩,小不点儿 Ay?什么?用于“我没听见你”或“请重复一遍(所说的)” Beg yours?I beg your pardon?”的简略形式。用  相似文献   

11.
小狼王没吃上兔子肉,也没追上猴子,憋了一肚子的火.他在树林里狂奔乱跑,连吼带叫.“狼兄,你可好啊?”小狼王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回头一看.惊叫了一声:“啊!你是什么东西?”连我都不认识了啊?我的名字叫狈,是你的贤弟。”小狼王瞪圆眼睛看了看狈,说:“有一句成语叫‘狼狈为奸’说的就是咱们在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6,(1):I0005-I0005
“学习!”一听到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很烦?一听到“学习” 两个字,你是不是就头嗡嗡响,心怦怦跳呢?可是在你生活中少不 了几遍这样的声音。哪怕你大学毕业了,工作了,还要参加学习, 有的同学说:“越是让我学习我就越讨厌学习,难道大人不知道? 为什么每天一睁开眼睛就不停地催我学习?你帮我劝劝整天跟我  相似文献   

13.
童言趣语     
毕洪发 《山东教育》2005,(30):48-48
买钥匙一天,爸爸下班回家,按响门铃,听到3岁女儿倩倩的声音。爸爸“:倩倩,快叫你妈开门。”倩倩“:你自己开嘛!”爸爸“:我忘记带钥匙啦!”倩倩“:你怎么不到超市买呢?”佳佳“:妈妈,我可知道我为什么有时候不听你的话了。”妈妈“:为什么?”佳佳指着自己的耳朵说“:我的耳朵里有许多耳屎,把你说的都给堵在耳朵外面了。”妈妈“:是谁告诉你的?”佳佳“:小姨。小姨说耳屎会堵住耳朵的。”不听话的理由童言趣语@毕洪发  相似文献   

14.
近日听了几堂观摩课,课堂中师问生答气氛和谐活跃,实验探究顺顺利利,验证的结果常常是满堂红。细细思量,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施教者请一位学生紧紧捂住自己的一只耳朵,另一只牢牢靠在黑板上,敲击黑板判别听到敲击几下后问:“大家听到的声音是什么传过来的?”“空气”,又低下身问那位同学“你觉得你听到的声音是什么传过来的?”“黑板”。接着,又让全班同学实验贴着桌子听敲击声。然后归纳总结出了:固体能传播声音。笔者不禁想问:如此顺利就能得出结论?桌子和黑板能代表所有的固体吗?如果学生习惯了我们…  相似文献   

15.
沉重的减负     
本学期一开学,到处都听到人们在谈论着两个时髦的字“减负”。是啊,减负了,减负对我们来说又真正意味着什么呢?早上,依旧早早到校,读读读,一个多小时下来,嗓子都哑了,可又有什么办法,你总得把它记牢呀,要不你中考怎么办?瞪着“白”送给你的分你不要么?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不再补课,可  相似文献   

16.
笑话收购站     
走运的昆虫自然课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上昆虫课。当他讲到有一种小虫子寿命只有一天时,听到亮亮在低语。“亮亮,你在说什么?”老师问。“它可真走运啊!”“为什么?”“因为它一生都在过生日。”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吴亮供稿下次再说爸爸:这次考试要能得95分以上,我给你买个小  相似文献   

17.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痛苦挣扎……”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时,我总是感慨万千,总会想起那段特殊的打工经历。那次打工,我犹如进了一所特殊的学校,30天解出一道成长习题。答案是:吃苦才能长大。“媛儿,上半年家里就不给你零花钱了。”爸爸笑着对我说。听到这句话,我觉得头上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为什么?为什么?!”我差点没跳起来。接着又听到爸爸这样的话:“放假了,你也没什么事,爸爸想让你到姑姑那个饭店里打工,月工资一百元,总该够你零花了吧?”让我打工?够狠心的。我没有搭理爸爸,进屋趴在床上哭起来。可…  相似文献   

18.
山谷回音     
有个来自城里的孩子,初次和父母到山上的叔叔家度假,在一个山谷前他兴奋的说了一声:“喂!”没想到山谷中也回了一声:“喂!”他以为是有人跟他开玩笑,就大声说:“你是谁?”回答居然也是:“你是谁?”小孩有点生气了:“你给我出来!”回答也是:“你给我出来!”小孩这下可更气了:“我要揍你!”回答也是一样:“我要揍你!”这个小孩气得告诉妈妈说有人戏弄他,聪明的妈妈当然知道那是山谷中的回音,就告诉孩子,你现在对他说:“我爱你!试试看。”当孩子试着如此说时,果然听到是“我爱你!”的回应。山谷回音@田里  相似文献   

19.
“升堂!”“威武——”听到这声音,你一定以为是哪出电视剧吧?这你可就猜错了,那是我们班的“县官”在“办案”呢! 原来,刚一上课,李老师就被校长有事找去了,临走前让我们自由背诵前面学过的课文。可我  相似文献   

20.
如此家教     
肖玉 《师道》2006,(7):9-9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一段母女的对话:“乖女儿,王维那首诗是怎么背的?”女儿四五岁年纪,一对大眼睛滴溜溜张望着车外,听到母亲的话,她放开喉咙认真地背起了一首七言律诗,音韵抑扬,童声清脆。母亲对女儿的表现不置可否,却把内容一转:“乖女儿,记不记得减法是怎么做的?”女儿不吭声了。“告诉妈妈好不好?”女儿撅着嘴巴说:“我不做!”妈妈一看变换了一种语气:“妈妈不会做呢。你看,那天妈妈到阿姨那里买菜,买了4块钱肉,妈妈给了阿姨10块钱,你说阿姨还要找妈妈几块钱?”小女孩有点不乐意,没说话。妈妈在一旁催促:“你快告诉妈妈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