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松林 《教育科学》2006,22(4):37-40
在课堂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活的存在方式建构人的社会属性与精神。高校以学习场域机理的全方位展现人类文化生活的典范。高校以知识的获得和文化创新为前提,以主体的文化权力关系建构和运行形成学习或学术共同体的生活样态。主体即学习者(学生和教师)被统摄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学习共同体中,以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动态结构文化关系,形成了一个受到各种文化关系所决定的文化权力场域。在此,权力主体被注释为一种学习能力、资源和力量,以学习主体的文化身份建构与认同为作用点,以文化符号生成性互动为媒介,构成交互主体间性文化权力关系渗透权力与文化耦合的结果效应。其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高校文化权力关系权力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础教育中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是否能建构一种尊重人的主体发展性和主体生成性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反思,并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的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反思当下的基础教育,我们看到,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正在走失,学生处于“无自我的主体”状态。要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实际就是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多元智能观,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要打破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思想的权力与话语权力;要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福柯知识/话语权力观中知识、话语、身体与权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生特点,梳理福柯权力观与后殖民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之间融合与分离、接受与批判的内在联系。权力/知识话语启发后殖民主义者为殖民地他者争取话语权、建构民族身份的思索;引导后现代女性主义者颠覆父权制菲勒斯中心,开辟阴性写作与身体政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性别是一定社会关系及权力话语的表征物。随着时代的推进,地方性知识在国际化进程中性别主体的创造上日益产生重大价值。女性正在借助国际市场,扭转历史以来男权文化规制下的权力关系,激活女性主体意识,重建性别文化,从而改变权力话语的构成方式。当今的女性越来越不仅是物质身体的表达,更是指意身体的意义结点。  相似文献   

7.
承认理论、服从理论以及性别操演论三个维度的梳理有助于全面评价巴特勒的主体理论发展.承认是非规范主体追求性别平等的理想;服从是权力话语关系中主体形成的条件;性别操演是巴特勒主体建构的根基,体现了其理论的超前性.巴特勒后现代主体理论既关注主体的能动性力量,也深刻体悟到主体在权力话语中服从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强调主体的反抗性行动,从而在协商中获得权力话语的承认,成为合适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话语霸权是社会权力结构、文化专断以及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它使教师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话语,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主动权和参与意识。因此可以通过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对话以及采取宽容的态度等来实现师生话语的共享。  相似文献   

10.
在主流学中,男性以理性、秩序和明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而民间女子却在私情歌谣中直新获得了这种权力。始们以混乱、破碎和非理性的语言形式消解了男性建构的神话,以此表速了女性的情思和精神,改变了其在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作品中被书写的命运,使女性从被言说的他向自我言说的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话语权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话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它在课堂场域中有着重要意义.课堂场域中教师主体意识的缺失、课堂话语暴力的存在、文本解读话语的贫乏,都标示着教师话语权的失落.本文拟从场域中"惯习"的滞后性、舆论的压力以及教师拥有资源的缺乏等方面来剖析教师话语权失落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教师话语权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论福柯的三维话语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福柯的话语理论不是知识话语、权力话语某个单一维度,而是一个话语系统。这个话语系统是由知识话语、权力话语、生命话语三个维度共同构成的。知识话语关注的是真理自身形成的问题,权力话语关注的是作为整体的社会关系规则的问题,生命话语关注的是经验主体建构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将目光投射于日常人物的身体经验中,通过生育书写来探索人性、观察社会。其小说的生育书写以女性身体为呈现具象,展现了女性在男权话语与俗世权势威压之下的生存困境。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虽受制于权力,却也更具主体性和生命力,呈现出对权力的依附、反抗、回归等多种复杂的生长姿态。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scribes a research project whose major aim was to evaluate first-year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in the domain of area measurement. In contrast to many previous approaches to evaluating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the approach adopted in this study not only focused on the student teachers' substantive knowledge but also on their knowledge about the nature and discourse of mathematics, their knowledge about mathematics in society and their dispositions towards mathematics. To this end, each student was clinically interviewed whilst engaged on a set of eight tasks that were developed for the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sks wa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study and thi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of the tasks are given and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findings. This discussion focuses primarily on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se results have for preservice mathematics education courses.  相似文献   

15.
福柯认为人文科学是权力和知识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人文科学中的翻译研究也不例外,也受着一定时期权力话语的控制,因为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来说,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总是受这一时期的权力话语的影响的。本文以《骆驼祥子》的两个英文译本为例来阐述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的译者在翻译同一部文学作品时是如何在当时权力话语的影响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的,以揭示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re required to find new pedagogical and cognitive models and practices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an emerging knowledge society. In creating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odel for future education, Scardamalia and Bereiter hav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building. An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this idea was in the networked classroom software and ancillary structures known as Computer-Supported Inten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CSIL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indicators of knowledge building in computer-mediated discourse among 26 11-year-old Finnish student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a four-week course on Energy, and consisted of students' postings stored in the CSILE database. Analysis revealed three pedagogically and cognitively different modes of discourse: social-oriented, fact-oriented, and explanation-oriented. These modes differed essentially from each other in the nature of the knowledge which students constructed during discourse and in the object and focus of students' communication. During explanation-oriented discourse, students actively used abstract and scientific concepts and the objects of their comments were theories, idea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Such activity is a component of knowledge building.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
预习报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行学习知识而初步建构起来的基于新知识的自我认识。上台汇报、自我展示的形式使预习内容公开化,并形成一种监督机制,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预习汇报制"整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学科知识和通过预习活动获得的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和权力的视角下,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社会为其话语的获得提供了外部的保证;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教师课程话语的获得成为一种内存需要;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为教师个体性话语获得提供了现实依据。本文从权力和知识的角度对教师话语建构的条件、依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师话语的理想架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代言社会、代言学科专家以及教师的个体性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