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早在《紫色》发表当年,就有评论家把书中所插入的聂蒂自非洲的来信看成是小说结构上的一个弱点。实际上,聂蒂的非洲之旅展现出很强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国哲学家德鲁兹与心理学家瓜塔里提出的"解域"思想为客观阐述聂蒂的非洲之旅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概括起来,聂蒂的非洲之旅对白人文化代码的解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域了"白人优越论"的种族代码;二是解域了(白人)基督教的宗教代码。因此,聂蒂自非洲的来信不仅在小说结构上与茜莉的信件构成了对称美,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一个颇受非议的否定性人物,前人的论述有简单化的倾向,本试图把这一人物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中去考察,分别从没落英雄的悲哀,英雄气与儿女情,道德与谋略等方面,重新神视和评价吕布在乱世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以期 对这一人物的认识价值和化意蕴作出较为恰当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审美场,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情与景之间所构成的复杂多重的审美对应关系。其中刘姥姥与贾母之间是一种身分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异质对应与情和爱的动态耦合的审美同构关系。对其研究探讨,既有助于把握《红楼梦》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又有助于认识《红楼梦》这个巨大审美场的审美蕴和审美价值,更有利于理解《红楼梦》所揭示的以荣国府由盛到衰象征封建社会必然衰败这一深刻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研读人物的内心独白,准确把握圣地亚哥这一经典人物形象。2.比较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体会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差异。3.探究作品所蕴含的深层人生哲理,以及带给我们的启迪。【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分享了阅读时圈点、批注的最触动自己的人物内心独白,小组同学对人物内心独白进行了研讨解读,  相似文献   

5.
复杂、生动、极富个性的方鸿渐形象,已见诸多论述,本文则从“心理距离”这一层面,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抓住人物的情感、拉开人物的情感距离,展现人物的复杂心理与多重性格,揭示人物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浅议薛宝钗     
在我国学发展史上,伟大和杰出的作家作品都自觉不自觉的,或多或少地突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限制,而曹雪芹更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传统的审美观提出了挑战,他举起了美学理论的旗子,以“真”为核心的审美观。作喜欢的人物不避讳他们的缺点,厌恶的人物也绝不予以简单的丑化,“真”是他至高无上的审美原则。薛宝钗就是这些真实人物中的一员,了解这一人物的性格,发掘这一典型形象的丰富内涵,对理解这一人物形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谓的人物专稿,是对人物通讯、人物专访和人物特写的统称。与人物消息相比.人物专稿可以用更多的笔墨,更详尽、更生动地描绘新闻人物,可以用叙述、笔录、描写、议论与抒情多种方法并举的方式写人、记事.这是人物专稿的总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李斌 《语文知识》2008,(1):85-88
D.H.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男性形象,对每个人物刻划都融入了作者对于精神与肉体的探索。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其主要的六部长篇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做一整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说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暗合了两性同体是完美人格的体现这一意识。其中富有魅力的女性人物,都融入了男性气质的因素;而令人喜爱的男性人物同时也富有女性的一些优秀素质。在作者看来,有魅力的女子应有一些男子一般的气质与才识,而可敬的男子也应具备一些女性的资质与品性。  相似文献   

10.
章从王熙凤在贾府的基本身份(贾琏之妻)切入,通过分析王熙凤与贾琏、鲍二家的、贾瑞、尤二姐等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透视王熙凤的心理内质,揭示王熙凤对“琏二奶奶”这一角色意识隐秘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认同、失落到裂变,以期再丰富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内容。  相似文献   

11.
《高老头》的主题并不是具体的个人,它描写的人物往往纯粹受着激情的驱动,缺乏身体对环境的感受力,作品的主人公其实是每个人身上共有的激情.这产生了作品的主题:激情的破坏力量.这种主题表现了对启蒙运动以来自我主义的一种警惕和批评.作品采用了环套形的结构,用以表现这种特别的主人公,以求强化这种主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主题与技巧两方面剖析了香港女作家黄碧云作品的后现代性。其主题的后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幻灭感的展示,而艺术形式的后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多元、冷漠的叙事与人物淡化上。最后本文对黄碧云后现代性的成因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的《圣殿》从环境、艺术技巧和结构三个维度提炼主题。环境完成了对人物品性的深度雕塑,艺术技巧刻画人物形象,独特的结构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是表达作品主题和思想内容的关键,但次要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吴趼人写情小说《恨海》《劫余灰》《情变》中的次要人物形象形色各异丰富多彩,在表达主题意蕴和完善作品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螺丝在拧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批评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内容艰深难懂,意义复杂,历来对它主题的理解的评论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说,文中每一人物,每一事件都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从作品中广泛运用的象征手法来阐释作品的主题。 首先,作品题目的几个动作贯穿于全文,是全文最重要的语言象征。其次,作品的背景以及主题的反映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象征意义,具体反映在把对“罪恶”的看法和圣经及弥尔顿作品的象征手法联系起来。另外,联系到作者所处的特殊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帚并着重分析了这一时代的道德观对主题的象征意义,并以这一道德观的集中代表——女家庭教师为例分析此象征意义。最后,作者自身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甚至作品特殊的发表方式也都在作品的人物刻画中得到了象征性的体现,文中的许多人物都可以在作者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象征性原型。  相似文献   

16.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从思想主题、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叙事结构等诸方面,对小说<纪念>和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阐明了电影在改编上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隐性交际关系及其在小说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对话是一种非自然的对话形式,一方面遵循美学和主题的意图而形成,另一方面,许多自然对话中有效的原则和存在的交际同样适用于小说语体。隐性交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交际形式之一,其形成既有说者的“无心”,也有说者的“有意”。进入这一交际形态的各方的关系,显然不同于显性交际。小说充分发掘了隐性交际关系的潜在功能,为塑造人物形象、贯穿故事情节、烘托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高满堂的新世纪工业题材电视剧为个案,通过对人物所承载的价值理念剖析当下工业题材创作在价值理念上的变迁,即在后工业精神的观照下,工业题材创作对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工业文学为代表的旧工业精神和以新时期改革文学为代表的新工业精神的承袭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沙僧形象在《西游记》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一方面作为很好的陪衬角色.另一方面体现出作者的折中倾向。沙僧形象的演变反映出《西游记》人物世俗化的演变,其世情内容使《西游记》的主题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章通过对吴妈这个陪衬人物的三维时空框架的思维构建形式及陪衬效果的论述,深刻阐明:虽然吴妈在《阿Q正传》中是个陪衬人物,但对阿Q形象的补充、对作品主题的充实和深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艺术效果。她的思想内涵远远超过了人物本身的陪衬角色。因此,吴妈是《阿Q正传》中不可或缺的陪衬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