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听说,有位小学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应考,竟“创造”了一种“万能造句法”,譬如,要做“用规定的词语造句”这类题,这位老师便教给学生一个“窍门”——一个填词造句的“万能”格式。这个格式是:老师让我用××造句。如题目要求用“愉快”一词造句,他就造成“老师让我用愉快造句。”这一现象在某些中学也有。有位初中教师教给学生的造句“格式”是:××是个×词。如要求用“爱护”一词造句,学生就造成: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要出点差错,如算错了题,写错了字,或者对学生的提问答不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尴尬被动的局面。有的老师敢于说“我错了”“不知道”等直率的话,这当然是好事,但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有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数学课上,演算时算错了一道简单的减法题目,学生哗然。这位平时难得出错的老师微笑着说:“唉,我太粗心了,太不应该了。看来我得去读幼儿班了。”老师的话逗乐了学生,一会儿学生就更加专心地听老师讲课了。在一堂自然课上,一位老师在讲到老虎的牙齿如何锋利时,突然有位学生高声喊道:“老师,您的嘴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要出点差错,如算错了题,写错了字,或者对学生的提问答不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尴尬被动的局面。有的老师敢于说“我错了”“不知道”等直率的话,这当然是好事,但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有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数学课上,演算时算错了一道简单的减法题目,学生哗然。这位平时难得出错的老师微笑着说:“唉,我太粗心了,太不应该了。看来我得去读幼儿班了。”老师的话逗乐了学生,一会儿学生就更加专心地听老师讲课了。在一堂自然课上,一位老师在讲到老虎的牙齿如何锋利时,突然有位学生高声喊道:“老师,您的嘴  相似文献   

4.
课间一笑     
《小读者》2005,(4)
更倒霉小东:“真倒霉,昨天的四道应用题,我只做错了两道,挨了老师一顿批评!”小柱:“我比你更倒霉,我没做错题也挨了老师一顿批评!”小东:“那是为什么?”小柱:“因为我连一道题也没做。”如此重点学生:“老师,您讲课我怎么听不出重点?”老师:“那就对了,我讲的全是重点。”象形字老师:“中文并不难学,你念过山羊的‘羊’字,羊不是头上长了两只角吗?”学生:“那为什么牛只长了一只角呢?”课间一笑  相似文献   

5.
王老师最擅长于“整治”那些令许多老师头疼的学生,她最令那些令人头疼的学生头疼。一天,一位几乎每科作业都不做的学生小A被王老师请进了办公室。一进门,王老师就问:“你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知识。”A不假思索地说。“你不交作业的原因是什么?”王老师问。“我不会做。”A说。“所有的题都不会做?”王老师问。“是的。”A回答。“既然如此,那就说明我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你能指出老师在讲课中存在哪些缺点吗?我将非常感激你的指教,并保证立即予以改正。”王老师态度和蔼地说。A赶紧回答:“不是你讲得不好,而是我上…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收到一位学生信息:老师,我的数学……挂了.这是一位正读初三的学生,小学时我陪伴他4~6年级,数学成绩挺好,也属于有学习后劲的学生,只是做事有些拖沓,怎么就“挂了”呢?我忙着回复,一条还没发出,他的信息又来了:“其实那些题我都会.”“噢,是单元考试吗?怎会又挂了?得反思一下啊!”“是,我反思一周了,有成果了.”“成果?”“彻底纳入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要求:1.…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一位老师执教乘法运算定律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1.过程描述在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的一次练习中,老师出示习题,并问哪些算式可以简算。学生一一做了回答。其中125×9一题,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不能使计算简便,故意语气加重,留给学生一个空间。有部分学生说:不能,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唰”地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简便方法:125×9=125×(8 1)……”学生还没说完,老师就草率地说:“这是加,不能适用乘法结合律。”还没等学生说完,老师就命令他:“你坐下,…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听一位年轻老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当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酒店门口挂着一串灯笼,依次是红、黄、蓝、红、黄、蓝……可酒店门口的一辆汽车挡住了一部分,只露出6个,小朋友猜猜,这串灯笼接下去是什么颜色,一共大约有多少个?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第一个站起来,“老师,我知道了,只要把汽车开走!”男孩响亮的回答令其他孩子哈哈大笑,也让老师手足无措,只得轻声说:“坐下!”直到某某学生的回答与这位老师设计的本意相符,她才满意地对某某学生说了一句:“你真聪明!” 我观察了头一位回答问题男孩的表情,他的头慢慢地低下去,低下去,以后老师再提问什么,他再也没有举过手,一直到下课……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材中起始内容前,一般都编排了“准备题”,这部分内容怎样教?我曾听一位二年级老师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反叙条件应用题”,他是这样教学“准备题”的:组织学生操作,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师在磁性黑板  相似文献   

11.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5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4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要求:1.…  相似文献   

12.
开怀     
1一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请他回答:“老师刚才说了什么话?”学生大胆地说:“老师你刚才说的是普通话。”2要交作业了,老师说:“还有没交作业的“漏网之鱼”吗?”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能明天来自投罗网吗?”2今天改作业,一道题让用“充满”造句。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我是毛驴街上一大堆人在买福利奖券 ,当场开奖。凡是奖券上印有动物图案的即为中奖者 ,图案上面的动物体型越大 ,奖品越贵重。某人小心拆开一张奖券 ,见中了一等奖 ,喜不自禁 ,大声叫道 :“我是毛驴 !我是毛驴 !”小题大作老师 :“小题大作是什么意思 ?”一位男生回答 :“小孩的作业让大人去做。”一位女生补充道 :“没错 ,我妈妈就经常替我做题。”一塌糊涂老师 :“一塌糊涂是什么意思 ?”学生 :“去年学校建了一栋教学楼 ,建楼时 ,镇长乡长校长个个争着要管 ,后来楼房塌了 ,他们全部躲起来装糊涂。”几条狗某厂长招待几位客人吃午饭。因时…  相似文献   

14.
下课了,我来到办公室,只见众老师皆大笑不已。我想:又有了什么乐事?这时,六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招呼我过去,给我看了检测卷上这样一道填空题:“2006年是年。”学生的答案是“:2006年是狗年。”这个答案上被打了个鲜红的叉叉。我疑惑不解“:这道题没错啊,怎么会打叉?你们又笑什么  相似文献   

15.
课间十分钟     
做人语文课上,老师在读一篇学生作文,其中一句是“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忽然人群中传出一声:“做难(男)人!”激将法期中考试前。学生:“老师.这题会不会考?”老师:“我怎么知道?”学生:“这么没水准的题目.我敢说一定不  相似文献   

16.
刚教书时,我也留作业,检查作业,批改作业。 1979年3月,有一天我和学生讨论怎样教语文更适合学生的实际,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不写您留的作业行吗?”“为什么不写?”“您留的这些题我都会做了,再写不就是体力劳动了吗?由于忙着做这些体力劳动,自己真正不会的题却没时间写。”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便请同学们讨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那时刚教中学语文一年多  相似文献   

17.
不必暗示 有位老师教学求组合图形的周长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板演:求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一位学生开始列出的算式是:4×4—4×3.14÷2,老师发现后,走到学生身边,用手指沿图形的周长指划了一圈,暗示学生将“-”号改成了“+”号,将乘数“4”改成“3”,这题就这样“圆满”地解决了。 笔者以为,教师的这种有意暗示是教学的一大失误。学生开始出  相似文献   

18.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我曾经和学生做了一道 2015 年黄山市的质量检测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立体几何题,当我将这道题讲解完了之后,出现了令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学生们纷纷要求发言,其中有位学生说:“老师,这个题目口算就可以解决了。”此言一出,让我惊出一身冷汗。但同时也让我深深感觉到,这是一次加强立体几何学习效果的大好机会。于是我决定对这个题目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圆圆的黄瓜     
有这样一道考试题:出示“黄瓜、荷叶、绿绿的、圆圆的”,让学生连一连。学生连成了“绿绿的荷叶、圆圆的黄瓜”,结果“圆圆的黄瓜”后面被打上了“×”,理由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圆圆的黄瓜”,应该是“绿绿的黄瓜”。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蔬菜水果课时所发生的事情。有一次,一位老师上黄瓜课,由于课堂上老师准备的黄瓜太少了,学生每人只分到一小段。当时,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我多想我手中的黄瓜长得胖点,长成像西瓜那么大就好了,这样我就能吃过瘾了。”学生认为手中的黄瓜长短已无法改…  相似文献   

20.
一次数学单元测试评讲完后,就要求学生订正。只见一位名叫刘从洋的学生从位子上走到老师跟前,脸微微红着,右手的食指指住了考卷上的一道题说:“老师,这个题目我做错了,你批我对的。”老师一看,是一道“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的判断题,果然是批错了。这道题是2分,原来他得90分,现在就只能降到88分了。小小的2分,却使刘从洋同学的成绩一下子从“优秀”降到了“良好”。每个学生都在追求优秀,因为优秀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优秀会得到同学的尊重,因为优秀会得到家长的奖励。刘从洋同学的数学成绩经常在80分左右,今天他好不容易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