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代至民国时期的山西图书出版业,是和浚文书局、山西书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要知道近代至民国时期的山西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就必须了解从浚文书局到山西书局的成立与演变。一近代山西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清末光绪初年开始的。在此之前,晋省“既无刊印官书,即南省已刻  相似文献   

2.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21,(1):M0001-M0001
“盘点”并不是常设的栏目,却是每年年初几期的重点。图书出版有一个有趣的“内化周期”,一本书出来了,要几个月或者一年后才会真正产生影响力。所以,盘点栏目是很多读者包括图书馆喜欢的栏目。一位北京的图书馆领导告诉我,这个栏目乃是他们每年给读者推荐好的思想类、学术类图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7月15日,在众多读者和出版发行业界人士的期待中,第三极书局——一个依托北京海淀中关村文化主题商场中的大型图书零售商店亮相了。据悉,第三极书局由国风集团投资,商场营业面积近2万平方米,备有30万种图书和10万种音像制品。  相似文献   

4.
再谈“文件论”——与陈兆祦先生再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陈兆礻吴先生在《档案管理》2004年第3期上发表的《谈谈“文件论”》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再商榷。认为“文件论”有许多缺陷,一些档案现象用“文件论”的观点根本解释不清。在广义文件概念下的文件运动周期不仅只有文件和档案两个阶段,而且还有图书、报刊等多个阶段。“文件”不仅只有文件和档案两种归宿,还会有资料、图书、报刊、文物及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等多种归宿。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5,(12X):30-30
细心的读者们会发现,在本刊2005年10月上旬的中国民营书业第11页和正刊第52页分别有两篇关于“大众书局”的文章,由于工作的失误,错将新加坡大众书局属下香港大众书局的照片用于江苏鸿国集团属下的大众书局,对此本刊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6.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告宣传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本来无可厚非,相对前些年人们只重内容不重包装的倾向还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一部分人却又把图书广告宣传的作用无限地夸大了,认为图书的广告宣传是图书市场竞争的惟一决定因素。这种图书市场“宣传决定论”的观点,恐怕有值得商榷的必要。 诚然,图书的广告宣传在“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必要的图书宣传,不仅能告知读者一本书出版发售的基本信息,还能让读者对某些图书作者的一些背景材料、内容特色有所了…  相似文献   

7.
徐雁 《中国编辑》2006,(4):74-76
我发现,大凡喜欢书话的人,在图书美学观上,由启蒙而自觉,或先或后地都认同了书籍的“毛边”之美,最后几乎都自动皈依了以鲁迅为首的“毛边党”。鲁迅对“毛边书”情有独钟,曾经积极倡导,并自称“毛边党党员”。我国早期的新潮社、未名社、创造社、希望社和北新书局等,都有“毛边书”问世,只是能够流传至今的,实在是不多了。  相似文献   

8.
避免学生腔     
学生腔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文章脱离实际。那些固守校园、整天埋头书本的学生,由于对外界的情况知之不多,或者根本不了解,所以写起文章来只能是从书本或老师的讲议中去寻章摘句。这样弄出来的文章,尽管句通字顺、文辞华丽,但与实际不沾边。 有位作者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是《论传者与受众的关系》。文章第一部分讲传者与受众不可分离的道理,引述了古今中外一些新闻理论家和传媒巨子对这方面的论述;第二部分讲党的新闻传媒对读者的重视,并引述了50年代初人民日报致读者(这是目前一些大学教科书必举范例);第三部分,简略地淡了…  相似文献   

9.
黄志斌 《出版参考》2006,(2S):22-22
这种形式的“跟风”主要体现在图书:书名上,通过增删更改个别字词或采用相同的句式达到与“被跟风”图书题目相同或相近的效果,以引起好奇心强的读者的兴趣。或混淆读者耳目,甚至以假乱真,搭“顺风车”扩大发行量。而实际上,书的内容与“被跟风”者大相径庭。这种“跟风”方式不被人认同,但发行量却往往不俗。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图书情报工作》(以下简称《工作》)今年50岁了。在庆祝她生日的日子,杂志社的同志发起了征文活动,并要我记录一段文字,以示纪念。出了如此大的社论般的题目,实非我个人的学识和能力所能说的清楚,乃处于她的现任编委会主任的“位子”所需,读者不必介意观点的浅显甚至文不对题,权当作为一名31年前(1975-1983年)曾经共同耕耘过《工作》8年的老编者对她的点滴认识。  相似文献   

11.
闻荟 《编辑学刊》2011,(2):66-70
本刊2011年第1期,刊有闻荟先生的《路灯下的杂货摊——编辑语文三百题(一)》。读者肯定了此文的实用价值,但也认为文章的题目过于"含蓄",且放在"编海拾贝"一栏,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编辑部研究以后,决定接受读者的意见,自本期起新辟"编辑语文"一栏,继续刊登闻荟先生的文章,请读者朋友惠予关注。闻荟先生委托编者代为转告,凡发现本栏文章有不妥或不周者,望能随时见告,以便订正。作者和编者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在与中关村图书大厦长达三年的价格折扣战后,第三极书局销售损失4600万元,为此书局拖欠了3年的物业租金,不得不选择撤出中关村.看完报道后,我第-佩服第三极书局股东、董事和高管们的勇气,敢与国有书店在图书零售业光明正大地竞争;第二惋惜北京又失去了这么好的一家可以给读者带来很高附加值的书店;第三愤怒出版业发展的缓慢和对民营书业的不公.  相似文献   

13.
一、图书市场新话题:图书生命周期缩短 这几年,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以及出版业整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出版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现象,需要我们用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来认识。图书的生命周期缩短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当然,这里所指的图书的生命周期,是指图书的市场寿命,即图书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其长短受读者需求变化、图书被同类读物所取代的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图书的使用寿命或称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4.
视野     
《视听界》2003,(1)
十六大政治报告的新话《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2年11月18日刊登伍义林、王君琦的文章,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做了简要的梳理,现状文中部分观点摘发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省图书馆学会成立以来,已经开过多次学术讨论会,我曾多次参加过学术讨论会的论文评选工作。评选中读到了一些很好的论文,它们对提高我省图书馆界的理论和工作水平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也有一些论文没有被选中。为什么没有被选中?我想找出几个常见的共性问题,简单地谈一下,供初写论文的同志们参考。一、重复他人已经介绍过的经验和已经阐述过的论点,而没有新的创见。这样的论文,在落选的论文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初写论文的人,容易犯这个毛病。如常见的图书开架借阅和科研项目跟题服务这两个题目,已经有很多的同志就此写过文章了,从图书馆学理论方面、从具体的工作方法方面,都谈的比较深刻、系统了。如果再就这两个题目写文章,就必须认真参考已经发表过的文章,或者在理论研究方面提出创见,或者在  相似文献   

16.
引得说     
洪业 《中国索引》2006,4(1):58-63
洪业(1893-1980),近代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索引学家,近代“索引运动”的主将。《引得说》一书,是他创办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及《汉学引得丛刊》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总结,也是我国索引学研究初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索引学会2005年年会上宣读的论文《中国近代索引研究的开山之作——(引得说)》(见本刊2005第4期),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本刊特分期选登《引得说》,以飨读者。 我国索引学在上世纪曾有过辉煌的成就,重读经典。愿能激励广大索引工作者开创新世纪索引事业的新局面,勇攀数字时代索引学的新高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接2009年第2期内容:"汽车强书市场规模分析"和"汽车图书竞争对手分析") 3 汽车图书读者群体分析 需求决定市场,读者对图书要求的定位对制订选题计划非常关键.汽车类图书的读者的实用性需求非常强,读者多数是为了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提高工作质量而赡买图书.因此,如何使汽车类图书更贴近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成为摆在出版社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8.
常坐图书馆,常读各报刊。看多了,就看出点门道来了。许多作者和编者不谋而合,存心让读者“温故”再“温故”,时不时地在言论文章标题中冠以:“……有感”,“有感于……”,读罢众多的“有感”,尽管文章的内容不乏给人以“知新”的信息,那题目却总让人似曾相识,索然无味。倘若读者不耐着性子阅过全文,恐怕作者、编者的新“观点”,全淹没在“有感”的陈土中喽! 我是外行,所以常常纳闷:各报有各报的风格,为啥单在“有感”上失去了自己的“面孔”呢?!  相似文献   

1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做好新闻出版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三农"图书主要面向的市场是农村、主要服务的读者对象是农民和与农业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者等。与一般专业图书或者科普图书相比,"三农"图书在内容、形式和营销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三农"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出版过  相似文献   

20.
再谈图书排放法丛素娟(东港市图书馆)图书排放不整齐是每个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由于图书馆规格不一样而造成的。看了都正权、吴瑞雪二位老师《也谈图书馆排放法》(《图书馆杂志》95年第M期)一文后,确实觉得二位老师谈的图书排放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就我馆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