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创造学的三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我们掌握它的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向,也为我们研究和传播它提供理论支持。创造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有这样三条: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而激发出来,并且可以得到不断提高。这一条基本原理包含着三层含义,其一是揭示了人的创造能力的天赋性,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其二是说明了人的创造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是一种可能性,要想挖掘这种潜在的能力,变可能性为现实性,需要经过教育、学习和训练等开发活动。其三是说通…  相似文献   

3.
陈默 《华夏星火》2005,(6):83-85
新的世纪,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改革,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固有的弊端暴露无遗。引世纪呼唤新型的美术课堂教学,而新型美术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如何去实现?它迫切需要我们挑战传统,呼唤新的教育观念,只有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树立教书育人新理念,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重新焕发出美术教育的勃勃生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新人。  相似文献   

4.
张晓红 《内江科技》2010,31(10):18-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容量的不断膨胀,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而现代远程教育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它以开放的、灵活的、终身的教育发展为目标,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它是传播信息、学习知识、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动态传播模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朱少英  徐渝 《科研管理》2003,24(1):67-71
组织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必须开展组织学习。组织学习首先发生在非正式团体中,通过非正式团体中个体间的知识传播,最后传播到正式团体并最终成为组织知识。本文在分析并提出必要假设基础上,给出一个数学模型,探讨了知识传播的高峰期及其影响因素,为组织管理者促进知识的高效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神经网络是一种新兴的数学建模方法,它具有识别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特性,比较适合实时调度。在智能公交实时调度中加入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通过对海量公交历史调度数据的学习,可以建立公交车到达目的站点的预测模型;通过实时GPS数据,就可以预测车辆到达目的地的大概时间,为建立智能公交调度提供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等教育涵盖了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等三大系统,担负着生产、传播和转移知识;学习、革新、创造和传播新技术;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等三大任务。 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寄予了厚望,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良机。只有主动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抉择。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高等学校必须进行从观念到实践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潘继武 《科协论坛》2001,16(5):46-47
咨询业是一种服务性产业,它以专门的不断更新的知识、信息、技能和经验为资源,帮助解决各种综合性复杂难题而进行的创业性劳动。它伴随着人类整个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的传播应用和创新,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也谈科技期刊如何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理论知识,体会到科技期刊作为文化战线上科技知识传播的窗口,在树立自己的科学发展观及贯彻落实其过程中,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笔者从读者和投稿人角度论述了科技期刊如何树立自己的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宗教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宗教艺术的诞生与传播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发展的最高阶段和至高境界。本文从宗教艺术特征、起源与发展,深刻分析古今中外宗教艺术的发展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宗教艺术的发展传播以及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力量的真正原因,是它保存、传播和弘扬人类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11.
唐华 《科教文汇》2009,(14):106-106
语文是日用交际工具,生活中人们用它来学习文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传播信息经验。语文的这一实用工具性决定着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使用语文。本文论述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等教育涵盖了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等三大系统,担负着生产、传播和转移知识;学习、革新、创造和传播新技术;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等三大任务。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寄予了厚望,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良机。只有主动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抉择。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高等学校必须进行从观念到实践的大变革。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社会历史是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发展史。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及其知…  相似文献   

13.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它对我们的冲击也越来越强烈.时刻都在改变着我们在生活以及工作中的一些传统习惯。面对网络的冲击。作为社会领航者的新闻记者。应当首当其冲。及时适应网络这个新的传播手段。学习并且很好地去利用它。我们知道,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相比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不仅会对传统的传播方式.写作方法和编排方法提出挑战。而且也对新闻传播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尽快掌握一些网络工作技能。笔者认为。现阶段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国斌 《科教文汇》2007,(3S):77-77
教师是传播爱和美的使者,在英语教学中,注入情感,以爱引导,身体力行,仪表大方,和蔼可亲,视学生为朋友,才能将爱渗透进教与学的活动中去,才能将外语学习这种枯燥深奥的学习变成充满乐趣、充满人情味的互动体验,使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在满意和愉快的内心体验中发挥其内在的潜能,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团体: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知识经济朝代企业不再主要依靠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资源创造财富,而是更多地领带于知识,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组织学习发生在正式和非正式团体中,非正式团体比正式团体具有更好的沟通作用,本讨论了组织中非正团体的特点和知识传播过程,认为“实践社团”和非正式网络等非正式团体都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而且最终增进了组织知识。非正式团体的管理对管理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本建议管理通过识别潜在的非正式团体、为非正式团体提供基本条件和采用非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来培育非正式团体,最后,作建议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加强对非正式团体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使非正式团体成为企业创造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Web2.0的技术特点和信息传播思想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朱德利 《现代情报》2005,25(12):74-76
Web2.0是基于元数据评注信息发布方式的新型互联网。技术上,它用xml处理Rss,ATOwRDMFOAF等数据、用AJAX来综合web信息发布技术,并且使用开放的web应用API来开发web服务。这些并不具有革命性的技术特征却给信息传播思想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web2.0将六度关系理论应用于信息传播、以微内容为信息传播的基础并在大众信息传播中着眼于用户个体。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事件给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大众传媒和社会各界在危机之后的深刻反思、不断超越和走向成熟。文章通过对我国一系列突发事件媒介报道内容的研究,分析了经典传播学著作中有关原理在危机时期的应用,由于我国现行新闻宣传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现代新闻宣传理念的建立、传播环境的优化、新闻传播和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改进、西方新闻传播研究有关原理的本土化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等都是一个巨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决定了相关原理这些流变将在我国以后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带有普遍借鉴意义,对这些原理在具体实践中变化的分析和研究也为以后我国的大众传媒的发展成熟和政府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传播与利用的心理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信息传播是一个心理学的过程,信息利用涉及到许多心理活动。本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教育信息传播的心理学模式,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以及教育信息用户信息需求、信息动机、信息行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借用文化研究和当代翻译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对Gender概念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译介为研究对象,探索女权主义的Gender概念为什么会在90年代来到中国?它是如何在中国得到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一概念是如何通过翻译,被阐释和改写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对此类问题应有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