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自澳大利亚杰出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的小说《辛德勒方舟》。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迫害的真实历史事件。影片中呈现的诸多片段和《圣经》中为人耳熟能详的篇章形成了鲜明的呼应。通过对两者的类比阅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辛德勒的拯救者形象及他为犹太人所做的义举。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文学与电影改编理论,对小说《辛德勒方舟》和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同时结合小说作者托马斯·基尼利和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出身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写作和拍摄意图,探求如何在改编过程中实现影片与原著在精神实质上的等同和总体意义上的等价,从而使读者和观众获得一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辛德勒名单》是史蒂芬·蔡利安根据托马斯·基尼利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全本共129个镜头,教材节选了101-117共17个镜头,主要讲述辛德勒贿赂纳粹将军、营救犹太人的情节。这部分是电影情节的高潮,它利用电影语言的优势,多线并进的结构,展示了辛德勒解救犹太人的全过程。阅读《辛德勒名单》全剧可知,"那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之外,即是深渊。""名单"是整个营救工作的关键,是整部电影剧本的主线。而教材节选的部分,以镜头的解说辛德勒权衡良久最终作出决定要尽力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05,(Z1)
从德国纳粹手中救下上千名犹太人的奥斯卡·辛德勒因为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而闻名于世,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波兰首都华沙的一家养老院中,居住着一位默默无闻的“女辛德勒”——她当年冒死从纳粹手中救下的犹太人,比辛德勒还要多一  相似文献   

5.
本节课以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为背景,基于多种媒体技术,通过观看、聆听、哼唱、比较、模仿、演奏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并体验影视音乐在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丰富作品故事情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欣赏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辛德勒名单》是苏教版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三篇课文中的一篇.板块名为“人性在复苏”。这是一篇选教课文,临近期末.备课组提议由教师视自己的课时数多少决定上还是不上。尽管我所任教的是理科创新班,语文课课时比其他班少.但我还是决定上。因为电影《辛德勒名单》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从思想性来看.还是从艺术性来看,《辛德勒名单》都足以载入世界电影史册。  相似文献   

7.
<正>"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这句至理箴言常常被人们引用,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怀着几分对战争年代的好奇,我走进了纳粹商人辛德勒的世界。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通过电影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世界属于以辛德勒为代表的上层阶级。他们血统高贵,自命不  相似文献   

8.
以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影片《侏罗纪公园》与《E·T外星人》而闻名于世的好莱坞明星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又推出最新力作《辛德勒的名单》。这部令人恐惧的历史纪实巨片,反映了纳粹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罪行,同时描绘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冒险救出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中必死无疑的1098名犹太人的经历。该片成了今日美国的头号话题,甚至连克林顿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急切请你们去电影院看一看这部片子!”  相似文献   

9.
电影《辛德勒名单》在情节发展和对比中影显了人性美丑,体现了人性复苏之美.细节对人物内心的表现,情节和悬念的巧妙设置,都使影片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0.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配乐巧妙的手法运用和出色的诠释力为影片增添了很强的表现力。其主题音乐手法使观众记住它摄人心魄的旋律和旋律后面那段惨烈的人性悲剧,而族性表达的音乐、人物描写的音乐对深化主题、刻画人物性格、渲染气氛、表现时代感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辛德勒名单>影片中的色彩运用进行简略的分析,整部影片中的黑白基调,红衣小女孩的形象塑造,以及全部的色彩在全片的相互作用.导演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对色彩的运用以及人物刻画所做到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 电影剧本是语像文本的一种,其文体特征、言语结构、表达方式等建构方式,与传统文本有着诸多不同.语像文本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是语像文本的教学价值?如何确定语像文本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辛德勒的名单》须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之际,针对英国中学生的一次调查使得英国舆论哗然。11至14岁的中学生中竟然有60%不知道纳粹大屠杀是怎么回事。这在曾遭到德国纳粹蹂躏的英国引起了极大的震惊。为此,广遭抨击的英国教育部立即想到了犹太裔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决定在纪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影坛,48岁的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被称为奇才,是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最高成就的象征。他迄今所拍的15部影片共赚40多亿美元,单是去年一部《侏罗纪公园》就已收入13. 8亿美元;紧接着他又在去年冬天推出一部《辛德勒的名单》,破天荒地囊括了洛杉矶、纽约、全美影评奖和金球奖,眼下该片已获得今年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提名。  相似文献   

15.
经过很长时间发展,音乐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断拓展其艺术功能领域。当今电影中的画面,离不开电影配乐的铺垫。可以说,正是音乐的参与,才使得电影更加具有冲击力。通过《辛德勒的名单》,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电影中画面与音乐之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辛德勒的名单》与《全金属外壳》两部背景不同的优秀战争题材影片,在视听语言风格与人物角色设定方面进行了对比,探求悲剧性灾难下人性的复归,警醒幸存的生者,表达在战争这一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挣扎以及对无论在怎样恶劣的境况下都无法泯灭的人类良知的礼赞。  相似文献   

17.
小电影迷     
称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为"电影奇才"一点也不为过,这位以史诗片《辛德勒名单》而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大导演,他的知名度却以《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等著名的商业娱乐片为更多的电影迷们所知,当人们带着这种印象涌向电影院去欣赏那部黑白电影《辛德勒名单》时,却发现了斯皮尔伯格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世界,一个真正的电影艺术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人际传播中,除了使用语言符号之外,还要大量依赖于非语言符号。在很多特定的场景,非语言符号承载和传递的信息比语言符号要大得多,非语言符号在影视作品中被大量运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通过解读其中的色彩符号、声音符号、体态符号以及物体符号所传递的信息来理解和感悟这部巨作厚重的内涵,藉此更深入了解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及其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他那颗最具智慧的大脑,帮人们还原了原本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的影像与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称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为"电影奇才"一点也不为过,这位以史诗片《辛德勒名单》而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大导演,他的知名度却以《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等著名的商业娱乐片为更多的电影迷们所知,当人们带着这种印象涌向电影院去欣赏那部黑白电影《辛德勒名单》时,却发现了  相似文献   

20.
<正>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人性在复苏!这样的修饰语加在《辛德勒名单》(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一文之上毫不为过。然而作为教学的需要,作为一种经典范本的解读,有时并不适宜如此直奔主题,也就是说这样的修饰语如果直接提供给学生,那可能会因为学生认知转变没有如此迅速,而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与接纳。如果真是如此,那范本的价值非但体现不出来,语文学习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