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筋急转弯     
1.一个数若去掉前面的第一个数字是12,去掉最后一个数字为30,这个数是多少?2.煮三个鸡蛋要3分钟,请向煮9个鸡蛋需要几分钟?3.两个石榴怎样才能公平地分给三个人?4.煮不熟的菜是什么菜?5.一只鸡和一只鹅放进冰箱里,鸡被冻死了,鹅却没事,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实验演示作文———“会跳舞的鸡蛋”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同学们 ,你们见过鸡蛋跳舞吗?老师有办法能让鸡蛋跳舞 ,想看吗?注意仔细地观察。二、开始实验 ,明示现象。1 在一只烧杯中倒入半杯水 ,指名一位学生将一只鸡蛋轻轻地放入烧杯中。鸡蛋沉入了杯底。2 事实证明 ,鸡蛋在水中是沉下去的。(板书 :水中鸡蛋下沉)但如果老师在水中放入一些盐 ,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 将烧杯中的鸡蛋拿出。在烧杯中放入一些盐 ,搅拌至盐溶解 ,并达到一定浓度。4 再叫一位学生上台 ,将鸡蛋轻轻放入盐水中 ,鸡蛋不再下沉 ,而是上下左右摆…  相似文献   

3.
腾婧 《父母必读》2010,(2):86-89
宝宝离开家在园的时间里,他的一日生活是怎样安排的?他会遇到什么困难?老师是否会喜欢他呢……一个个问号不断地袭击着妈妈们。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跟随一位老师在幼儿园里待了一天.找找看.有没有你需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鸡蛋在哪儿? 老师:你能用"鸡蛋"一词造句吗? 学生:可以。我昨天吃了一块蛋糕。 老师:那么"鸡蛋"在哪儿? 学生:在蛋糕里,先生。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则故事:同是卖粥的两个摊子,都准备了鸡蛋,当然价格也是一样的。一个摊子的服务生问顾客:“先生,请问要不要在粥里打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不要”,一半人说“打一个吧”。而另一个摊子的服务生问顾客:“先生,请问您的粥里要打几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打一个吧”,另一半人中,有一些说“不要”,有一些说“打两个吧”。就这样,两个粥摊的营业额有了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课例一:《瓶“吞”鸡蛋的秘密》 一开始,老师就问你们喜欢玩吗?玩些什么?老把鸡蛋放在121颈相对较小的瓶子上,进行演示实验,问:你们看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想说?  相似文献   

7.
王悦林 《双语学习》2012,(10):12-12
把生鸡蛋放进杯子里。小心不要打碎它! 往玻璃杯中加醋,使鸡蛋完全浸泡在醋里。 等一天看看结果怎么样。 把醋倒进玻璃杯后,你观察到了什么?蛋壳是否发生了变化?将鸡蛋在醋中多泡些时日,鸡蛋又发生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位教师执教《草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个片断: 师:这一课已经上完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这一课第二段的第三句说:“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既然分两次写“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为什么不一次写“三百里之内全是草原”?这样,文章会精练得多,在作文中您不是要我们不要写哆嗦话吗?  相似文献   

9.
窦桂梅老师的新课例《三打白骨精》共上了两个课时,在浙江上课第一课时耗时61分钟,比正常用时超出21分钟。那么窦老师在这61分钟“聊”了些什么呢?一聊小说的要素;二聊故事的环境;三聊故事的情节,即先聊妖精“三变”的情节,再聊孙悟空“三打”的情节,最后聊唐僧“三责”的情节。第二课时又聊了些什么呢?一聊故事中的人物,先评价孙悟空和唐僧,再解析八戒人物的性格;二聊故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听话的鸡蛋     
小猴最喜欢山羊老师上课。今天,山羊老师拿出两个相同的、装着清水的透明玻璃杯,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鸡蛋,对大家说“:这只鸡蛋只听我的话,我让它沉它就沉,让它浮它就浮。你们相信吗?”“不相信。”大家摇头。“那我今天就来演示给你们看一看。”山羊老师微笑着扫视了大家一眼,转过头对鸡蛋说“:鸡蛋呀鸡蛋,你听好了,给我老老实实浮在水面上,否则,我把你煮了吃掉!”他把鸡蛋往水杯里轻轻一放,水面一阵晃动,鸡蛋竟像一只乒乓球似的浮在水面上了。接着,山羊老师又掏出一只鸡蛋“,这只鸡蛋是沉还是浮呢?”“浮!”学生们回答。“沉!”小猴说…  相似文献   

11.
欢乐碰碰车     
一、考眼力左图中哪两个星完全相同。二、拼图请你将右图这5块黑纸片的圆弧连成一个圆周,看看中间会出现什么图形?(要二海)三、同病相连刘长海四、幽默二则每日一件好事老师问两位同学:“你们今天做没做好事?”学生:“做了!”老师:“做了什么好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一位老太太为什么两个人扶?”学生:“因为老太太本来不想过马路。”最长和最短一位老师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最长,什么最短?”一位学生回答:“一节课最后几分钟最长,考试时最后几分钟最短。”欢乐碰碰车@要二海 @刘长海 …  相似文献   

12.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是一节作文课。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用两个半只的鸡蛋壳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眼睛都睁得大大的,想:两个半只的鸡蛋壳能做什么呢?只见老师拿着两个半只的鸡蛋壳,一只口朝上,一只口朝下,放在讲台上。老师右手拿着一支削尖的铅笔,先对准那只口朝上的鸡蛋壳,让笔尖垂直地坠落下去,一次,二次,三次,鸡蛋壳被戳了三次,就碎了。接着,老师又将笔尖对准那只口朝下的鸡蛋壳,用同样的方法去戳,一次、二次、三次……一直戳了十几次,鸡蛋壳也没有碎。同学们都很奇怪,老师问:“…  相似文献   

13.
两只鸡蛋     
今天早上,陶堃小朋友到幼儿园里来时,噘起小嘴,一脸的不高兴。他妈妈告诉我,陶堃在家里不肯吃饭,只好煮了两只鸡蛋带来,可他还是不肯吃。他妈妈一面诉说着,一面把两只鸡蛋交给我,还说:“陶堃,让陆老师给你吃鸡蛋好吗?”但陶堃一个劲地嚷着:“我不吃,我不吃。”面对这样的局面,我该怎么办呢?我想,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注意力  相似文献   

14.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个我!”这位年轻的老师生气地说:“什么有个我?坐下。”于是又问另外一位学生,这位同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回答:“老师眼睛里有眼球。”老师大大夸奖:“这个小朋友观察仔细,回答准确。”  相似文献   

15.
火车和笛子     
有一位老师,家在山里。老师去县城进修,一路上翻过了多少道山,他记不清了,只记得过了十八道河。晚上,老师睡在宿舍里,总能听到一种沉闷的声音:“空空空空……”那声音一直响到天亮。第二天,老师问其他学员:夜里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有?是什么空空空响了一夜?学员们笑了,告诉他,那“空空空”的声音,是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响。听到“火车”二字,老师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老师曾给学生讲过一道数学应用题,内容是两列火车相向而行如何如何。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火车?火车什么样?”老师回答:“火车是一种车,一种交通工具。”火车…  相似文献   

16.
吴群 《湖南教育》2004,(6):36-36
《会飞的图画》是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从爸爸给小明的来信引出邮票;通过妈妈介绍,小明了解到邮票就是“会飞的图画”;最后,以小明想像自己画的邮票飞向四面八方结尾。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课文。面对这样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解读。上面三篇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展示了三位老师不同的教学个性。黄利珊老师教学扎实、严谨、灵活。老师紧扣课题《会飞的图画》,抓住了邮票画面美丽和能够帮助寄信两个特点,时时处处让学生注意感受邮票的美丽与神奇。其中,美丽与“图画”对应,神奇与“会飞”对应,十分贴…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实验课。开始上课了,老师先把一个杯子装满清水,接着请一位同学把一个鸡蛋放进装着清水的杯子里,结果鸡蛋下沉了。然后老师把另一个杯子装满水,又放了许多的盐,用工具不停地搅拌,盐溶化了。老师又请一位同学把鸡蛋放进装有盐水的杯子中,结果鸡蛋在水中一荡一荡的。同学们立刻喊起来:"鸡蛋浮起来了!"这时,老师用手把鸡蛋按下去,结果鸡  相似文献   

18.
爆笑超市     
<正>鸡蛋撞鸡蛋物理课上,老师在讲能量守衡:“一个鸡蛋去撞另一个鸡蛋,谁碎了?”一位同学举手:“心碎了。”老师:“谁心碎了?”同学:“母鸡的心碎了……”充值去营业厅充话费,客服问:“How much?”我愣了,英语都普及到这地步了吗?我回答:“Fifty.”她也愣了,又重复了一次。我这才听明白,她问的是:“号码是?”  相似文献   

19.
〔教例〕把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 ,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师 :同学们对这个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1 :我不知道“保留”是什么意思?生2 :我知道“保留”就是留下来的意思。生3 :那么“保留两位小数”又是什么意思呢?生4上讲台)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把小数部分要留下来两位。师(待学生真明白了)老师考一考你们。“保留一位小数”是什么意思呢?生1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把小数部分要留下来一位。师 :保留整数”呢?生2 :就是把这个数小数点左面的数留下。师 :看来同学们真明白了。下面请同学们尝试解答例1 ,并让三个…  相似文献   

20.
理解中心思想中如何“煮”出“语文味” 一位教师教学寓言故事《白兔与月亮》,设计了两个问题:①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②读了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由于寓言故事简单,寓意浅显,学生在短短5分钟内就彻底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但老师还是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反复谈对寓言的感受。这是地道的语文课吗?应该说更像思品课,因为这位老师把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实际上,教师要借这两个问题来指导学生读课文是不错的设想,但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问题时必须要更加充分地关注另两个维度的目标,在达成另两个维度目标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