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法学界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而本文则将关注点集中于美国法学学者21世纪以来在法学期刊以"中国"为关键词发表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成果。作者发现,美国法学界对中国传统法的研究在新世纪展现出了新的特色,虽然在方法上依然将西方法学理论作为分析中国法律文化的理论依据,但固有的西方中心观的研究视角在不断弱化,突出表现在更为深入地剖析了"法治"原则的西方局限性,并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的视角分析与论证"法治"等问题。这也提示我们,中西之间的法律文化交流并不是单向的,双向交流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人关于中国传统法律的论述,是研究中国法律的重要史料,其中许多观点影响到了今天学界对中国传统法律的认识,构建了国民印象中的中国传统法律图景。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不再局限于介绍这些学说,而是进一步研究西方关于中国法律"话语"背后的"权力"运作,这为国际汉学中中国法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介绍国内和国外学者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状况,并进一步分析这一研究视角的形成原因,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汉学家倪豪士《传记与小说》一书迥异于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视角及其对西方理论方法的成功运用,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应由背景研究逐步转向文本研究,研究方法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有三个目的:第一,从宏观的角度简介西方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军阀史研究的大致情况;第二,用西方学者的眼光,谈谈中国学者在此一研究领域与西方学者有何不同;第三,具体围绕军阀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同题,即中国近代军阀的起源问题,比较一下中西学者在此同题上各自的看法与差异。希望通过介绍和比较,有助于中西双方的学者将中国近代军阀史的研究更加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心理学史是以传统实证史观的视角、以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的单线史,后现代史观对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和编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辩证分析了两种史观对心理学史研究和编撰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从科学与人文并举、内部与外部结合、"旧史"与"新史"统一的多维视角出发,构建完整的西方心理学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清代由于其所处的特殊转型时期,故而一直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笔者通过对新近出版的《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1644-1911)》(法律出版社,2009年)的解读,力图从学科史、清代社会的时空关系以及边缘视角找寻本书的新价值,并揭示出清代法律史研究中的某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有三个目的:第一,从宏观的角度简介西方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军阀史研究的大致情况;第二,用西方学者的眼光,谈谈中国学者在此一研究领域与西方学者有何不同;第三,具体围绕军阀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中国近代军阀的起源问题,比较一下中西学者在此问题上各自的看法与差异。希望通过介绍和比较,有助于中西双方的学者将中国近代军阀史的研究更加推向深入。 (一) 西方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军阀史的研究起自本世纪60年代,当时出版了两本书:一是詹姆斯·谢里登著的《中国军阀:冯玉祥的生涯》(1966年版);一是唐纳德·吉林著的《山西军阀阎锡山,1911—1949)(1967年版)。因为有这两本书的出版,才激发了西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西方文化史研究的学科视角、认识角度、研究手法和研究手段三个方面,对西方文化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概说,试图为现今的文化史研究提供一种视角上和方法论上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法律与文学”运动的文学视角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为西方法学研究增添了活力.自20世纪90年代介绍到中国后,国内学者对“法律与文学”的研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建立在对其理论总结的基础之上,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文章和著作.  相似文献   

10.
魏斐德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史和上海史研究专家,但他也曾涉足毛泽东研究领域。魏斐德之所以涉足毛泽东研究,主要是与当时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与纪念其刚去世不久的导师列文森以及发现了与毛泽东相关的新史料等因素有关。魏斐德的毛泽东研究具有与众不同的研究视角、独特的研究方法、鲜明的列文森范式等显著特点。也正因为魏斐德毛泽东研究方法的独特,他的毛泽东研究著作在美国学界备受争议。魏斐德的毛泽东研究启示我们,虽然中西方学者在研究视角、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基本结论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正是通过对相异观点与方法的了解、分析、批判和借鉴,将刺激我们的学术自省意识,进一步推动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学术事业。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近代学统的断裂,中国法制史主流研究模式偏离了中国自身历史秩序建构的基本原理,进入了"以西范中"的研究误区。中国当代法史学者须本着资源本土化学术自觉,树立自己的精神信仰,从法律移植转向法律"混合",培植法史学科后备人才,创造出中国法制史学科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蒙古学、民族学学者开拓了蒙古民族地方法制史的研究,80年代中期,法制史学者开始关注此方面研究.蒙古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属于纯文化的研究,法制史领域的研究则着重从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少数民族传统法制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角度进行探讨.蒙古民族地方法制史的研究具有蒙古学、法制史学、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意义,研究重心开始向探究蒙古民族传统法制的文化内涵,探究蒙古传统法律文化的融合能力及现代转换意义这一方向拓展.关于蒙古民族传统法制的地位应有正确认识和定位,它们一方面沟通融合于古代北亚游牧民族法文化与中原农耕民族法文化,一方面也融于中华法系,丰富了中华法系文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一是放弃这种体系,或重构中国通史新体系,或编纂中国通史新著。但究其目标,都是旨在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历史体系。  相似文献   

14.
笔者按照日本学者的方式,首先介绍了张世明教授的标志性著作《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的概要,并阐述了对于该书的阅读后的若干感想,概括揭示了日本关于中国法制史的研究状况,以及中日两国对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区别。笔者认为:日本目前研究趋势的结果就是踏实、细致的实证研究过多,但研究的目标却正在迷失。现在的日本对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几乎都局限在法律框架内,立体、结构性地发现与法律以外事物相关联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对于《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一书跨学科的创造性研究予以肯定,认为中日学者之同学术交流更加热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动物法律地位的界定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德国民法典第90a条规定“动物不是物”及德国1998年修订的《动物福利法》和奥地利2004年修订的《联邦动物保护法》把动物确定为人的伙伴动物之后,动物的法律地位问题再次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经研究后认为,动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对这些立法及国外特殊的判例和风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动物只能是特殊的法律关系客体或者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史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承担着传承传统法律文化、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法律文化素养的法律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该课程的教材体例、内容尚不能完全满足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制度史与思想史分开设置,人为切断了二者的有机联系;课程以断代体例编排,体系杂乱;教材内容陈旧等等.其重构方案是:将制度史与思想史合并为一门课程;取总论与分论的编排体例;更新内容.将新中国法律制度、法律思想融入其中;进一步消除左的阶级观的影响,将当前法制建设可资借鉴的传统法内容在教材中做充分的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不少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在反思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新的看法,显示了勇于探索真理的理论勇气,表现了以构建符合中同古代历史实际的中国古代史体系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古代史应分为四个大的时代,即血缘家族——氏族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州郡时代、行省时代,并认为这一划分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分歧,反映中国古代历史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之初,内忧外患之时局、西学东渐以及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转捩,均为中国法律史教育新篇章之开启奠定了基础。"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均不同程度为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创建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新学制的语境下,中国法律史教育呈现出短暂的繁荣景象,这种发展态势虽因日本侵华而中断,但依然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法律史学发展史而言,这一时期属于我国法律史学的萌生阶段,其所取得的诸多成就大大促进了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然而由于时代局限性,其简单模仿日本学界的弊端以及学科建设失范等缺点表现得依然明显,给当时以及后来中国法律史学发展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庆委 《高教论坛》2007,(3):173-176
从中日学者在汉字研究方面的共同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所蕴涵的丰富文化信息,汉字与汉民族、汉字与汉字文化圈的各种关系,汉字研究的种种方法以及中日两个民族间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并意识到中日学界今后仍需进一步互相交流与切磋,深入开拓,共同发展,以此推动汉字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