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讨论"朗读教学"这一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界定"朗读"的内涵。此处所说的朗读,指的是一种课堂教与学的行为,而不是舞台艺术的"美声"朗读表演行为。朗读是一种语言能力,它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朗读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典型形式,那么,朗读就是阅读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实,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阅读”将伴随人的一生。培养阅读能力应从培养朗读能力做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这就更突出了朗读的理解和感悟功能。朗读成为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是少年儿童增强语感、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符号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所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流畅的朗读更有助于培养阅读的基本技能,也有助于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只有认识到英语朗读的好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学生才会由衷的学习英语,学好英语。从而使原本枯燥的学习生活变成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的教学研究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能力,将语言和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运用、巩固和复习的目的。让学生开口“读”英语、“说”英语,充分认识到朗读与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制定有针对性的朗读与背诵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水平及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陆秋华 《成才之路》2011,(31):22-23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重要的一项内容。阅读分为朗读、诵读、默读、略读、浏览、精读等六种阅读方式。笔者以小学第一学段学生为教学对象,从朗读、诵读、默读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相关阅读能力的思想和方法,指出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应该做到“形分而神不分”,多从培养阅读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  相似文献   

6.
根据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朗读,学生既可以学习汉字的拼读,也可以通过朗读,提升学生对课程中文章的情感的体验。文章通过分析朗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培养朗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发音,流畅朗读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角度,阐述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朗读习惯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条件,但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深化、强化学生语感能力的手段。学生语感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对作品语言文字的感受、感知准确、敏锐、强烈与否,是学生语感能力高低的标志,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主体对语言的体味和领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达到“口诵心惟”,通过朗读,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即在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经过形象思维,产生语感,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气势、韵味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8.
季倍燕 《成才之路》2011,(14):24-25
母语的学习是先说后读,然而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先读后说。早读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读”应该深深地渗入我们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早读是一个良好的锻炼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段,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每周安排的早读。  相似文献   

9.
徐松 《现代语文》2013,(9):109-110
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阅读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朗读能力离不开朗读训练。然而,由于目前语文考试没有或很少设置“听力考试”和“口语考试”的项目,所以有声的朗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师所忽视。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搞好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笔者谨借本文,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一、理解朗读内涵,认识朗读重要性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把无声的、缄默的文字转化成了有声的、响亮的口语。语文学习离不开绘声绘色的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它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按照朗读的熟练程度和朗读教学的推进过程,可以把朗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准字音,停顿处理得当,不错读、不漏读;  相似文献   

10.
郑尚芬 《成才之路》2014,(20):72-72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语文新课标这样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以学好语文首先要学会阅读,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增强语感能力。一、理解朗读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好的文章,需要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学生通过朗读,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盎然,春天的百花齐放,春天的生机勃勃,这就是在朗读的基础上,达到语感能力的培养。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讲的时候教师不用分析古诗的意思,而让学生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大部分学生都能体会出这首诗秋风萧瑟、悲凉的氛围。实践证明:反复朗读是理解诗歌、文章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初中生提高整体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提高对朗读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学习不能离开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会自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各学段提出的共同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朗读,词典上释义: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可见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阅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使用外语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通过阅读接触外语,吸收语言材料并获得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外语的途径。因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其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通过突出"思"的训练;采用整体教学阅读模式;重视课外阅读;加强跨文化知识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沟通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重要方式,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是教育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包括认识生字、阅读课文等。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为了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尽可能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将朗读作为一种爱好。  相似文献   

16.
南宋巨儒朱熹说过:“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若出于吾口,继而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有得耳。”自古至今,“读”都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法宝,是培养学生语感、掌握语言和使用语言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朗读不但是听、说、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所有语言能力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朗读是提高口语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有效方式。一方面,朗读“迫使”学生开口,读出连贯的句子。另一方面,朗读过程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从而降低背诵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学习不能离开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会自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积累语言、获取信息与提高技能的最主要也是最便捷的方式之一。英语作为一门学科被要求学习的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交流、信息传递的工具。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能力又决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与畅快交流的质量。新课标英语学科指出: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而英语又是外语的主要语种之一。所以英语的学习不管是对于学业阶段还是进入社会阶段都非常重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如何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课外阅读的能力呢?本文就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培养的策略入手,解决分析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旨在为提高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作出重要参考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康英 《考试周刊》2013,(28):104-105
读书有两种方式:一是朗读,二是阅读或默读。然而在大学英语教与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化乃至忽视了。事实上,朗读不仅可以体现教师的知识水平、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文章阐述了朗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2,(19):167-168
朗读是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既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又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大量准确的朗读能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而广泛的朗读有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