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见过他的人认识他是从他的章开始的,读过他章的人没料到他是一个入伍仅4年的一级士官。西藏军区某山地旅士官报道员晏良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年来,先后在30余家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稿件400余篇(幅),其中,《解放军报》上稿60余篇;6次在征和摄影比赛中获奖;两次被成都军区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梁衡 《新闻三昧》2005,(7):53-53
剑翔同志在地市报工作,我和他有过一些接触。最初的交往是从书信开始的。那是2001年夏天,他给我写来一封信,要求购买我的《新闻三部曲》。他说在报刊上读了我的一些章,非常喜欢,很想系统地读读我的作品,而当地书店买不到这些书。他不认识我,怕我不寄书,特地随信寄来两篇他已经发表的新闻论复印件,说目前对新闻理论有兴趣。他的信很真诚,我没有理由拒绝,很快给他寄去了几本书,并每本书都为他签了名。  相似文献   

3.
梁衡 《今传媒》2005,(8X):57-57
剑翔同志在地市报工作,我和他有过一些接触。最初的交往是从书信开始的。那是2001年夏天,他给我写来一封信,要求购买我的《新闻三部曲》。他说在报刊上读了我的~些文章,非常喜欢,很想系统地读读我的作品,而当地书店买不到这些书。他不认识我,怕我不寄书,特地随信寄来2篇他已经发表的新闻论文复印件,说目前对新闻理论有兴趣。他的信很真诚,我没有理由拒绝,很快给他寄去了几本书,每本书都为他签了名。  相似文献   

4.
梁衡 《今传媒》2005,(8):57
剑翔同志在地市报工作,我和他有过一些接触。最初的交往是从书信开始的。那是2001年夏天,他给我写来一封信,要求购买我的《新闻三部曲》。他说在报刊上读了我的一些文章,非常喜欢,很想系统地读读我的作品,而当地书店买不到这些书。他不认识我,怕我不寄书,特地随信寄来2篇他已经  相似文献   

5.
新闻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老实;新闻要快写快发,做人要勤奋、敏捷;新闻处处求新,人的思想、知识要时时更新;……新闻,难道是有生命的吗?否则,怎么会与人生有诸多的相同点?──金天恩日记摘抄因过去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缘故,我们太了解金天恩了。他没有搞过一天“专职”新闻,收获的新闻作品却剪贴了厚厚的4大本;他不是出身“科班”,也没有拜过名师,却有一大摞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给他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他连续10多年被新疆军区和几家省级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优秀新闻干部。这个新闻圈外…  相似文献   

6.
走起路来很快,说起话夹很轻,工作起来很投入,低头,便在思索问题,抬头,眼里流泻着灵慧,与人相处,坦露的是真诚。这就是我们要采访的济南军区宣传部新闻干事张振江。步入而立之年的张振江不仅已经拥有自己参加采写的七八本上千篇见报资料、200多分钟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稿件录音,而且还拥有领导支持,战友相助的良好环境,拥有从野战部队到地方部队,从基层连队到大军区机关的丰富经历,他还是解放军报特约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记者。10多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中,他几乎每年都有作品获奖。他当战士时立过功,当干部后也立过…  相似文献   

7.
入伍 20年,从没有间断过新闻写作,从基层到机关,年年都有稿件发表,仅 1999年就在新华社发通稿 4篇,先后 2次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   他就是武警信阳市支队政治处主任周大超。   每当兄弟单位夸奖信阳市支队新闻报道工作的成绩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起这个凭着一股钻劲与韧劲勤奋写作、在各级报刊频频亮相的老兵。当战士时,他在支队一个最偏远的中队站了三年岗,基层的生活经历给了他写稿的灵感与动力,当兵第二年就上稿 28篇。在政治处,他先后担任过保卫、组织、宣传股长,尽管岗位换了几次,但始终把新闻报道工作当作…  相似文献   

8.
他搞新闻报道不足两年时间,却有许多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是济南军区某部新闻干事左起超。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年多来,他就在《解放军报》、《前卫报》等报刊电台见稿200多篇,其中在《解放军报》、《前卫报》上发表的《双休日应玩而有度》、《慈兄手中线》等80余篇稿件,深受基层官兵的好评。了解他的人都知道i他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除了他那坚韧不拔的钻劲和拼劲外,与他总爱往连队跑是分不开的。毕业于南京炮兵学院的左起超对新闻写作是外行,刚当上新闻干事时,他整天在机关里打转转,结果一个半月写出的50余篇稿件全…  相似文献   

9.
我去鹤壁采访杜金斗,和他谈了一整天。  临别时,他赠给我两本书,两部作品集。一本是出版于 1990年的《红楼狂想曲》, 17篇, 15万字;一本是出版于 1999年的《龙吟太行》, 51篇, 36万字。  回来后,要动笔写稿前,我先认真读起了《红楼狂想曲》和《龙吟太行》,以求更准确了解他为人为文的特点。  杜金斗是从 1970年开始他的记者生涯的,先后在河南日报驻开封记者站、安阳记者站、鹤壁记者站工作,现任鹤壁记者站站长。从 1973年到安阳记者站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豫北大地。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有太行山上的“愚公”,有黄河岸边…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4,(2):26-28
刘一达,胡同里生胡同里长,70届毕业,16岁参加工作,当过烧炭工,做过老师,进过机关当干部,1991年进入《北京晚报》,干起了与字打交道的职业记工作,1999年他一头扎进了那蜿蜒曲折、沉淀着老北京独特化的胡同里,开始了对老北京胡同化的发掘与记录,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京腔京韵的故事。那时起,圈内人称  相似文献   

11.
平时立卷工作虽然在文书处理部门普遍开展,但是,目前还有许多机关(基层占比重大)的平时立卷工作做得不够好。这些机关也制定了一些制度,但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摆的是空架子;有的往往到年底才突击整理。从我们在业务指导中了解的情况来分析,一些机关未能坚持平时归卷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康金声是我50年代末的学生,当时就爱好文艺,并有了较好的写作基础。他后来从事了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工作,又搞了古典文学的研究,可一直没有间断过文艺创作。60年代初期以来,他发表了许多诗歌、散文、小说和文艺评论等,虽属业余创作,但有一定的社会影响。这次他把几十年来较好的作品搜集起来,汇为一个集子,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他本人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对于文坛来说,又多了一本有一定分量的作品;对大众来说,人们能够借以认识刚刚过去的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了解当时人们真实的心理结构和精神状态,因而颇具…  相似文献   

13.
刘玉堂,现就职山东作协创作室副主任,一位特色鲜亮的作家。他以自己洒脱、机智、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写农村题材作品而走红于文坛,并在中国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许多读者可能还不太清楚。刘玉堂曾从事过20年的新闻工作,其中有门年在部队干新闻。‘1968年入伍的刘玉堂,开始一直在连队作文书。当时他所在的一个海军基地有个广播站,刘玉堂就常给广播站投稿,居然大都被播出了。由于基地是个保密单位,一直没有人发表过新闻作品。刘玉堂出手不凡。他写的第一篇新闻《开短会说短话》就发表在从民海军》报上。这是基地建立以来发表的…  相似文献   

14.
说方宏向潇洒,不仅是他拥有1.78米身高的英俊外表,更主要的是他在基层部队新闻报道工作岗位上短短4年时间内就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电台上发表各类新闻作品近250篇(幅),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发表新闻作品400余篇(幅)。他从事新闻报道工作4年,就连续3年被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你若再仔细翻翻他桌上厚厚的剪贴本,再从他周围同事那里打听一下他的成功秘诀,你就不难发现他于新闻报道工作这行中饱含着一股搏劲。难怪有人干脆送给他四个字:能争善博。说方宏向能争善搏,这得归咎于他的性格和…  相似文献   

15.
金城同志将他的新闻作品集《共城春秋》的清样送到我的案头,嘱我为序,使我先睹为快,领略了金城同志近十年来新闻报道工作的成就,披阅了共城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开拓进取,让辉县这片热土变得更加繁荣昌盛的画面。 金城同志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新闻作品的。那时,他还不到20岁;靠着勤奋和聪敏,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媒体上刊登稿件1000多篇。出色的工作,引起伯乐们的注意。因此被调入辉县市委宣传部,成了一名新闻专干。十年来,他先后任新闻科科长、宣传部副部长。在大量日常工作和川流不息的接待、应酬之余,深…  相似文献   

16.
涉足新闻报道工作以来,他已有450余篇稿件散见报端,四次荣立三等功。他就是146医院政治处新提的新闻干事史佩选。跑出基层的优势有人说,在基层搞报道,视野窄,报道面单一,有局限性、但他认为在基层搞报道也有它的优势。如了解基层信息最快,感受基层生活最深,能最先获取第一手材料进行快速加工。因此,一定要勤跑快跑多路基层。一次,他听说王杰的妹妹王爱军曾在医院工作过,转业到地方后在本职岗位上多次立功受奖,当时正是学雷锋月,他意识到具有报道价值,便四处打听王爱军的工作单位,辗转100多公里才找到她。他马不停蹄地立即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是福建南平市闽北日报记者,1998年9月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新闻作品,至今已累计11篇,其中8篇为经验性消息。一位地市报记者能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新闻作品,实属不易。他的这篇心得体会讲得很实在,也很有见解,基层新闻工作者读来一定会很有兴味。  相似文献   

18.
已届不惑之年的王海涌,有着奋发苦斗的经历,他下过乡,做过工,1980年从内蒙古民族师院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当记者16年,在新闻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已在全国各级新闻单位发表各类体裁的作品3080篇,160余万字,出版《新闻采写》、《记者归来话新闻》、《农村科技致富经验》、《人参栽培新技术新经验》等四本专著。 他常说:“记者就是辛勤的劳动者,如不常写点东西,笔头就会生锈,文思就会枯竭。”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基层、农村搞调查,收集素材,写出许多有影响的作品。1984年他三下柳河县,采写的消息《县长搞承包,走出路一条》荣获全国首届优秀广播电视稿件三等奖,是通化新闻界唯一获奖的作品。他采写的《长白山下创新人——记有性繁殖平贝母的助理农艺师王一波》,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14个省、市、自治区的近万封信,雪片般飞到报社和王一波所在部门,询问栽培技术。这篇通讯获全国科技报好科技新闻奖。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军区后勤部广大报道人员把新闻宣传的笔尖伸向基层,镜头对准边防*线的后勤官兵,写供应保障事,项无私奉献人,去年新闻报道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全年在中央级报刊见稿四百多篇,有十五篇作口叩分获全国、全军和军区级奖。新疆军区后勤官兵长年战斗在天山南北的风雪高原、沙漠戈壁、冰川河谷的运输、医疗、仓储、教学、科研、服务等保障第一线,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努力克服*镜头*围着领导、机关、会议和上层活动转的现象,把新闻工作的切入点放在从基层、边防*线火热的生活和后勤官兵新人新事新风尚中挖掘中…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节,解放军报社高级记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江永红同志是从我军基层成长起来的,几十年的军事新闻工作中,他不断努力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写作风格,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曾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对江永红同志富有特色的军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借鉴他的新闻写作经验,从中摸索军事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思考新时期军事记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