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羊京 《文教资料》2014,(30):117-119
作为具有才学、个性突出的帝王,汉武帝亲自参与汉代官文书的写作,对汉代官文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下,汉代国力逐渐强盛,官文书作为政治活动的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具有了时代的特色。官文书多引经传以阐义的现象在汉武帝时才有,且官文书文风的转变也与汉武帝相关。  相似文献   

2.
用巫术作战     
《家教世界》2013,(Z1):71
汉武帝天汉年间,长安城里疫情严重,汉武帝也未能幸免,病得奄奄一息,长居远离长安的甘泉宫中。宠臣江充一向与太子不睦,生怕汉武帝去世后,太子当权对自己不利,就对汉武帝谎称他的病是因为有人对他下了"巫蛊",也就是用巫术在害他。汉武帝信以为真,让江充成立专案组,在长安大规模调查巫蛊案。江充迅速网罗了一批来自匈奴和西域的巫师,到处搜查、捉鬼,把长安城搞得乌烟瘴气,株连陷害了数万人,其中包括卫太子和卫皇后。  相似文献   

3.
<正>一显而易见,为了驱逐匈奴,汉武帝用的是最艰苦、最笨拙,也是成本最高的战术。“苦头我吃,清福你享,不是很好吗?”汉武帝曾对劝谏他用兵的太子说过这样的话,口气中除了豪迈,也透露着无奈。汉武帝可能忘了一个人。或者说,以汉武帝自己的性格,即便记得那个人,也会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认为那不过是迂腐的书生之见罢了。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非凡的措施,他的文治武功为他赢得了大量正面评价。同时,他的所作所为,也招致了诸如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奢侈荒唐和妄生内乱等负面评价。本文综合多方评论,对汉武帝的历史作为进行述评,得出了汉武帝有功也有过,功大于过、瑕不掩瑜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酒会闹剧     
西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此时大汉立基已经76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已经即位10年,当真是国富民强,  相似文献   

6.
论江充     
出身赵国的江充受到汉武帝信用。江充治巫蛊案导致西汉帝国上层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汉武帝晚年的政策转变宣布对江充行法的全面否定。但是江充执法严峻,不避权贵的风格在中国法制史上保留了正面形象。据《盐铁论》提供的信息,江充还曾对汉武帝时代经济政策的确定和执行有积极的贡献。后世对江充的评价鄙弃者多,但是也有微弱的肯定的声音。全面评价江充的历史作用,有益于真切认识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史。  相似文献   

7.
《天人三策》既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汉武帝思想的重要材料。《天人三策》揭示了汉武帝在执政初期的一些思想轨迹和心路历程,他后来在执政方面的很多政策都可以在这几篇策问中找到其思想滥觞。汉武帝在这3篇策问中提出了几个重大问题:关于世道盛衰的问题;关于“帝王之道”的问题;关于天人古今的问题。董仲舒在这几个问题上的策对都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他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汉武帝本人的施政方针以及汉代以后的政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秋千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汉武帝的后庭绳戏。宋朝张有《复古编》说:“词人高无际作楸千赋》。汉武帝后庭绳戏,本云千秋,祝寿司也。语讹转为秋千,后人讹为秋千。”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统治时期,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严控户籍、赈济安抚、生产自救、扩大土地资源、抑制土地兼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汉武帝解决流民问题尽管有些不足,但成效显著。汉武帝时期的流民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深刻地反映出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政治经济特色。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汉武帝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现代中国辽阔的疆城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张骞对汉武帝完成这一大业是起了促进作用的。一,汉武帝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了充分谁备。汉武帝利用西汉王朝六、七十年恢复、发展起来的繁荣经济、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依靠武功,完成了秦未完成的统一大业。尽符秦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开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围家。但也只是统一了我国汉族为主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汉代经学意识形态的确立是通过经学思想政治化和经学信仰大众化两方面实现的。经学政治化是从思想到制度再到结果不断具体化的过程,即统治思想经学化、通经入仕制度化、官僚队伍儒生化。经学大众化主要通过儒生信仰和创造推动统治者的信仰、政治威权和禄利诱惑推动官吏的信仰、经学教育和政府奖进推动知识分子的信仰、教化和风俗推动庶民的信仰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德育与封建专制的意识形态并不总是形成共谋、共存的关系。从儒家德育与封建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来分析,至少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儒家德育:一是前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没有成为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它与专制权力保持着距离;二是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与封建专制权力形成了共谋关系,最终成为了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三是后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从封建专制权力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成为一种更为纯粹的品德教育形式。这三种类型的儒家德育对于现代道德精神和现代教育的适应能力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们也将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现代命运。  相似文献   

13.
《儿女英雄传》虚构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兴盛,这"虚构"是以儒家思想、忠孝节义、伦理纲常为准绳的。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揭示儒家伦理对女性意识的压制规约以及在这儒家伦理背后潜在的男性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刘娟娟 《文教资料》2005,(24):105-107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是我国儒学经典之作,因朱熹为其做注而得名《四书》。《四书》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共同构成了我国延传千百年的思想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其思想内容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崭新命题。我国传统的儒家"仁爱"思想,有着深邃的理论内涵和积极的时代价值。在调节个人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方面有着深刻的论述。本文旨在将传统的儒家"仁爱"思想与大学生的和谐发展结合起来,探讨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寰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65-68,60
"修己安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论述孔子的"安人"思想,试图从孔子提出的具体行政措施——"安人"之文和这一措施所蕴涵的孔子的社会哲学及管理思想——"安人"之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孔子"安人"思想的施行所需的社会条件和对"上知"之人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自汉武帝"春秋大一统"后,儒家经典开始在最大范围内成为知识分子共同的经典。或为立功受禄,或为立德立言,总之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对象的统一的经学。然而由于社会政治需要和治学方法的不同,经学截然分化为相互对立的今古文经学,并在以后的几百年岁月里不断因为政治利禄或道统因素发生激烈争斗,最后以东汉末的今古文经学之融合暂告一段落。通过对经学在两汉的四次纷争,尤其是在东汉的三次纷争的梳理,勾勒出经学在两汉的发展轨迹,进而分析东汉末今古文经学走向融合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18.
孝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文本表明孔子的孝思想是源于他对生命的敬重和对时间的敬畏,源于他对个体人性的洞彻。孔子从人的内在要求和自觉意识出发,向我们展示了孝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天经地义的、由衷而发的感情。孔子蕴含着生命意识的孝道思想对当下构建和谐人伦关系的道德建设依然具有现实的、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汉经学意识形态确立之前,经学有一个大众化的趋势,这源于经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契合性、经及儒家先师的神圣化、儒家对教育的重视。经学信仰的大众化推动了统治思想的经学化、通经入仕的制度化、官僚队伍的儒生化,是西汉经学意识形态确立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学意识形态确立后,统治阶级致力于经学传播,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进一步推动了经学信仰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周素园重视教育 ,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即德育的作用 ,把它放在教育的首位 ,德育成为其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教育思想是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诸多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