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端木蕻良笔下的黑土地总是与生命的孕育和希望联系在一起,不仅展示了200年土地变迁史,而且形象地描绘了农民从土地崇拜到土地意识觉醒的过程。作者独特的家世和生活经历,在关注和刻画土地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不同于东北其他作家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土地问题是城镇发展建设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通过对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征购制。  相似文献   

3.
以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及其缺陷为切入口,分析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国家需求和社会需求,阐释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前置条件,构建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既有国家层面的需求,也有社会层面的需求,不同需求主体的行为目标不同;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有一定的前置条件,包括较好的非农就业机会、较高且稳定的非农收入、完善的社会保障托底。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主要包括退地的基本原则、退地的关键环节、退地的保障机制和退地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洛阳市城镇土地市场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市土地市场从上世纪末建立以来,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目前土地闲置、收购储备资金不足、集体建设用地的无序流转等因素的存在影响和制约着土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培育成熟、规范的土地市场应当采取的方法是集约利用存量土地、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行为、调整部分区域的基准地价、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并兼之以规范土地收购,严格土地出让规划和供应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秦代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史学界历来观点不一,本通过对《睡虎地秦墓竹简》资料的研究,认为秦代的土地制度,应该是商,周以业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土地国策和土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土地经营的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运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收购储备是一种新的土地管理制度。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不同城市在运作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特点及效果,提出基于城市土地经营的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9.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制度是社会一切制度的基础,土地制度改革贯穿一个社会的全过程。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其核心是土地所有制与所有权问题,但至今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文在现行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土地所有制的设想,期望能创新中国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维持生计的基本保障,可以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分配过程中隐藏的问题确实不少。该文就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提出了四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已成为我区城市化、工业化等经济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但是,在土地非常吃紧的情况下,浪费土地现象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通过对我区土地整理、合理利用,可以突破我区土地资源瓶颈制约,缓解区域经济发展占用耕地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关于土地征收行为的性质,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实际上,土地征收是一种多阶段行为,它包括土地征收申请阶段、土地征收审批阶段和土地征收补偿阶段。我们应从土地法律制度的内部视角切入,区分不同的法律关系以作不同的界定。笼统地将土地征收的法律性质界定为单一行为或者综合性行为都是错误的。明确土地征收行为的法律性质,不仅有利于维护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平衡,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和谐,涉及到社会整体利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规范政府部门的土地征收行为、明确被征收人权利救济机制和被征收人权利救济制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法的性质成为了学界探讨的焦点。以出让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必要性,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的性质以及受香港土地制度的影响几方面为构架,对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法的性质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关于土地征收行为的性质,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实际上,土地征收是一种多阶段行为,它包括土地征收申请阶段、土地征收审批阶段和土地征收补偿阶段。我们应从土地法律制度的内部视角切入,区分不同的法律关系以作不同的界定。笼统地将土地征收的法律性质界定为单一行为或者综合性行为都是错误的。明确土地征收行为的法律性质,不仅有利于维护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平衡,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和谐,涉及到社会整体利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规范政府部门的土地征收行为、明确被征收人权利救济机制和被征收人权利救济制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进一步发掘有关史料,论证了战国时期封建国家授田制虽然长期占据着支配地位,但土地私有制也在较普遍地发生与成长。战国晚期授田制已难以为继,从而在秦代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早期的印第安人对土地是崇敬和膜拜的,他们有节制的耕种和捕猎,具备原始生态意识。但是在毛皮贸易中,印第安人改变了传统的信仰,为了贪念,肆意屠杀动物,造成对大地的破坏。在与白人交往中,印第安人逐渐丧失了土地,进入保留地生存,最终迎来了自治,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土地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土地、地祖的经济性质和经济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理解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土地保证金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结合封建传统市场向近代市场转变的过程,从三个方面论述贵州近代土地市场的出现:购买或租赁土地办近代企业或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租地或买地经营经济作物或办农林场;买地做科学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19.
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背景、作用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与土地资源乱占滥用二者相互刺激。使经济运行出现不健康、不稳定局面,因此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势在必行。由于土地资源特有的性质和功能,使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具有调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多项作用。而土地参与调控的主要手段在于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在地租和税收理论指导下通过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以及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土地供应政策在各级政府真正落实,等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土地资本理论是马克思资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土地资本是为改良土地而投入土地并附着在土地上的资本。土地资本作为产业资本,运动和增殖是它的本性。土地资本在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代表的是土地经营者的利益。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土地资本积累归承包者还是归土地所有者,需要深入研究。当前土地问题和房地产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矛盾交织而生,土地资本运动规律、运行规则、操作规程值得探讨。建议把"土地资本"概念纳入土地经济学理论体系,用土地资本概念统领土地经济学,以土地产权、土地价值、土地市场、土地财政、土地金融、土地经济发展等为基本概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