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终目标,最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差距:东与中西部的居民收入、教育发展水平、城乡两极分化日益明显。这与共同富裕思想相悖吗?我们能否对共同富裕思想提出质疑?在新形势下,我们对共同富裕与区域发展差距关系进行认识和思考,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在高质量发展中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系统分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根基,深入探索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价值目标的高度契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其建设也是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邓小平从我国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的教条理解和搞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的经验教训出发,以全新的思维定位社会主义。注重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新突破;集体领导代替一人掌舵,是社会主义领导体制的新方式;"一国两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有效经济形式.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雷大勇 《天中学刊》2007,22(4):65-6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冲破旧的平等观、建立新型的平等观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精神,是对平均主义平等观的否定,也是对市场经济中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和否定,更是对公正、平等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它是高层次的平等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追求社会公正、追求制度合理、追求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次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历史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解决计划经济体制解决不了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的深层次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树立全局观念是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和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的复杂性、艰难性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共产党为领导、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条件下运行的。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要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办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发展后劲,确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全面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要改变过去那种不合理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建设的市场经济;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为目标;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市场经济。所以必须强化政府的经济职能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在坚持这个基本框架前提下,要深化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按劳分配新机制,要贯彻效益优先原则,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同其获得的报酬联系起来.实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兼顾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与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保证市场经济沿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应该通过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以及强化资源的社会属性,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