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是人类认知的基础。然文化翻译过程中,文化文本的共性和异质性使得文化图式的重合现象和缺省现象经常出现。新疆特色饮食文化的翻译即是如此。在处理饮食文化图式的翻译时,应当尽量以源语文化为导向,以实现源语文化图式在目标语中的恰当移植,最大限度地维护源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图式是“背景知识”,是人们存储于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它是人类知识的心理表征形式.将图式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可以说翻译即图式翻译.在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文本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成功转译,方能使读者正确获取源语信息.  相似文献   

3.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雁 《文教资料》2012,(3):47-48
源自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阅读研究。本文将图式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之中,提出翻译即图式翻译的观点。图式翻译的过程包括源语图式解码和目的语图式再编码。因此,从图式的角度来理解,翻译就是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图式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意象图式理论看中国古典诗词象征手法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中国诗词中象征手法的翻译策略,指出中国诗词中象征修辞的翻译实质上就是图式的翻译,即将源语中的各种图式再现于目的语之中。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翻译策略来构建新的图式、填充或修正已存在的相关意象图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亲属关系图式的建构,对比小说三个译本中亲属称谓的翻译,发现:源语亲属关系图式的构建过程实为亲属关系内容图式、背景图式以及文化图式的建构过程。已建构的源语称谓图式与先存于译者大脑中的目的语称谓图式匹配明确时,便能成功翻译。匹配模糊时,目的语称谓文化图式对译者的选择和译文产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具备良好的语篇意识才能顺利完成翻译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激活大脑中已有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在对原文进行解码和对译文进行编码的过程中提取相应的与文本语言、内容和形式相关的信息并进行适当的选择,以期产出优秀的译本。而激活大脑中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语篇意识。  相似文献   

7.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理解,翻译是译者利用相关图式对源语解码,并将目的语再编码的一个图式转换的过程。文章从图式理论角度来探讨广告翻译。文章分析了目的语读者的图式与源语文本可能出现的三种关系——图式相符,图式冲突,和图式空缺,并提出译者只有充分了解目的语读者的认知图式,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创作出优质的广告译文。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语言研究以及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这一视角并结合一些译例来探讨图式对翻译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积极作用及启示。翻译实践表明,译者的图式知识有利于译者对源语图式进行解码,并有利于其利用目的语图式对译文进行再编码。因此,译者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图式知识。  相似文献   

9.
意象图式是相当抽象的概念,由反复出现的具体经验中形成的模式组成,是人类经验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中,联系具体意象和抽象关系的认知结构。因此,不同民族文化的人的意象图式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形象、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意象,译者负有不可推卸地传递责任。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时,需要根据不同语言的语境,对意象进行解码;同时,也要根据源语和目标语中的意象图式之闻关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进行意象翻译。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图式理论,在理解源语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激发大脑中储存的各种图式知识,从而更加准确、迅速地对源语进行解码与编码。本文认为,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译者应做到既激活译语已有图式,又帮助译语建立新的图式,使商务英语翻译更加准确、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