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顿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起"芝加哥研究",倡导政治社会化的政治理论;认为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政治倾向,通过对政治系统的依附及其扩散性支持得以完成;确信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系统变迁密切相关;主张从功能分析转向系统分析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政治生态问题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研究呈现从少到多、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政治生态的研究也已取得很多成果,但政治生态研究在现状研究、对策研究、生态理论运用于政治系统研究和政治生态基础性研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研究需要加强现状研究,深入对策研究,运用生态理论分析政治系统,完善政治生态基础性研究,奠定严密的政治生态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公平、民主、正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实现政治层面的沟通.政治沟通是政治信息、思想和态度在政治系统的输入、交换、反馈、输出的过程,是政治系统赖以存在与运行的基本前提和不可缺少的要素.社会转型对政治沟通的巨大需求与政治沟通滞后性之问的矛盾,导致了政治沟通发展的不足.当前从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对政治沟通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进入日益巩固而成熟的大一统政治后,隐逸文化系统之还能继续存在,社会政治系统对其之所以还能够容忍,跟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影响深远的王道、霸道政治观念有莫大关系.可以说,社会政治系统(政统)与隐逸文化系统二者,正是在"王道"政治理想上,找到了相契合之一点,而能相反相成,尽管他们各自在对王道政治理想的追求上,动机和目的是完全迥异的.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社会化看公民政治素质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政治素质是政治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前提,但是政治素质的培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看,所谓公民政治素质的改善和提高事实上是一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从公民个体来看,政治社会化是“合格政治人”的培养过程。对于政治文化而言,政治社会化形成并传递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系统和政治结构而言,政治社会化又是自我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环节。政治社会化是双向的.一方面社会成员学习政治规范、形成基本的政治取向模式;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行为和取向又会影响到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影响到政治系统及其运作。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政治系统也必然会经历一个变革过程.政治发展概念便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和概括.社会动员的加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并推动着政治变革.而政治系统的发展变革反过来又成为支持社会其他要素发展进步的条件与保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发展的动因及其深变的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7.
政治参与过程中的利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公民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来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群体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迫切希望将自己的意志输入政治系统.因此政府应发挥在政治参与中的利益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政治发展的目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政治发展是指特定的民族政治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结构渐趋区分化、政治文化渐趋世俗化、政治参与渐趋扩大化以及政治能力渐趋增强的过程。民族政治发展描述的是民族政治系统变革和调整的这种过程与状态。各民族在政治发展目标的选择问题上,应该结合本民族具体的历史、地理、文化状况以及政治、经济环境,选择适合本民族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政治发展目标及其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政治生态学的理论,用系统的、生态的、差异的、联系的、非线性的观点看待澳门的政治现象,把澳门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基础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政治系统,通过分析这个系统,其目的在于正确认识澳门政治体制的特点,根据环境变化对自身结构和功能做出适应性调整,使其不断适应政治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公民的政治意识也发生着极其明显的变化。目前,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现状客观上要求政治系统作出相应的自我调整。政治意识与政治系统的互动关系逻辑上决定了我国现阶段政治发展的五大向度——系统现念向度、系统结构向度、系统角色向度、系统伸缩向度和系统效率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