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整理近几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其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一个思路,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别从穴位埋线、传统针刺、热敏灸、针刺配合电针、放血配合针刺、其他疗法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针灸治疗面瘫前景广阔,但治疗方案及作用机制还存在不足,仍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壮医脐环穴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7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1、2组各24例,治疗组予针刺脐环穴治疗,以钟表位,以脐中央(神阙穴)为钟表的中心,距脐窝外侧缘旁0.5寸作一圆环,分别在12h、1.5h、3h、4.5h、6h、7.5h、9h、10.5h等八个点上取穴,每3天针灸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1组予针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每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3天,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2组口服痛泻要方,每日1付,10天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3天,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三组均三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积分、肠道症状方面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脐环穴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候群、肠道症状,对IBS-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情志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由随机数据生成器软件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情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情志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疗法,耳穴选择:神门、心、肝、肾、胃、皮质下、交感、颞。按压3min/穴/次,早、中、晚各2次。双侧耳廓交替进行,2 d更换1次,6 d为1疗程,每个疗程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S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AS评分相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情志护理能有效缓解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焦虑心理,值得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68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面神经功能缺损(Portmann)评分和面神经功能(H-B)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rtmann评分和H-B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面神经波幅(Amp)和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mp和Latency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Ⅳ级占比基本一致(P0.05);与对照组Ⅱ级占比和Ⅲ级占比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Ⅰ级占比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给予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与针刺并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药培哚普利片,治疗组40例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七味调压颗粒配合针刺风池穴,4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在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单纯降压西药培哚普利,临床症状改善也单纯西药组。结论:七味调压颗粒配合针刺风池穴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TDP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3%;疗效对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温灸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温灸结合针刺疗法与单纯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温灸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照组仅选用常规针刺疗法。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灸结合针刺疗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脐内环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症2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内环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针刺脐内环针刺治疗失眠症28例,治疗1-2疗程。结果: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35.7%,愈显率为53.6%,总有效率为78.6%。结论:脐内环针刺治疗失眠症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9.
梁敏 《科学中国人》2017,(7Z):59-59
目的对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进行全面分析。方法对治疗组予以选穴:外展经筋一、二、三点。外展经筋一点:处在眼外眦角上两公分处,眶上缘中端。二点外展经筋处于眼外眦边缘及球后连线中心,眶下端内侧。三点外展经筋处在眼外眦边缘。予以一点外展经筋针刺的过程中,要告知病人向下端斜视,医生通过手指向下端,同时轻扶眼球,针刺依附于框内呈弧状向内刺入,深度为一寸。针刺二点外展经筋的过程中,要告知病人向上内斜视,医生通过手指向上端轻抚患者眼球,针刺向框中呈弧形刺入,深度为一寸。针刺三点外展经筋的过程中,要告知病人向内视,医生通过手指向内轻抚眼球,针刺向框内呈弧形刺入,深度为一寸,上述均以刺至外直肌为准。我们对对照组:一般刺法针刺患者印堂,百会,太阳以及上星;同时针刺配穴阳白,四白,合谷以及风池。深入为一寸。上述病例都通过三十二号一寸半不锈钢毫针予以治疗,每天两次,二十八天为一个治疗循环。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合对照组予以对比,两组的总疗效存在差异。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因此证实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病例的治有效率要超过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结论针刺一、二、三点外展经筋,其深处就是外直肌所在,针刺外直肌在于疏经通络,使气至病所,深化眼附近血液循环,在此基础上刺激外展神经与其肌肉的肌梭、肌腱等组织,提高了神经肌肉的收缩耦联,因此加速神经肌肉功能的痊愈。  相似文献   

10.
梁敏 《科学中国人》2017,(7Z):59-59
目的对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进行全面分析。方法对治疗组予以选穴:外展经筋一、二、三点。外展经筋一点:处在眼外眦角上两公分处,眶上缘中端。二点外展经筋处于眼外眦边缘及球后连线中心,眶下端内侧。三点外展经筋处在眼外眦边缘。予以一点外展经筋针刺的过程中,要告知病人向下端斜视,医生通过手指向下端,同时轻扶眼球,针刺依附于框内呈弧状向内刺入,深度为一寸。针刺二点外展经筋的过程中,要告知病人向上内斜视,医生通过手指向上端轻抚患者眼球,针刺向框中呈弧形刺入,深度为一寸。针刺三点外展经筋的过程中,要告知病人向内视,医生通过手指向内轻抚眼球,针刺向框内呈弧形刺入,深度为一寸,上述均以刺至外直肌为准。我们对对照组:一般刺法针刺患者印堂,百会,太阳以及上星;同时针刺配穴阳白,四白,合谷以及风池。深入为一寸。上述病例都通过三十二号一寸半不锈钢毫针予以治疗,每天两次,二十八天为一个治疗循环。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合对照组予以对比,两组的总疗效存在差异。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因此证实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病例的治有效率要超过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结论针刺一、二、三点外展经筋,其深处就是外直肌所在,针刺外直肌在于疏经通络,使气至病所,深化眼附近血液循环,在此基础上刺激外展神经与其肌肉的肌梭、肌腱等组织,提高了神经肌肉的收缩耦联,因此加速神经肌肉功能的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