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新闻教育全面繁荣的背景下,论文选取了山东省作为个案分析,较系统的梳理了山东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文章认为山东新闻教育在全国新闻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与山东文化大省的地位不大相符。主要存在专业建制多依附于其他学科、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师结构出现外聘现象突出、中层缺失等特点,以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尚未成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回顾中国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在2003年内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有以下四个特点:一、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劲头;二、新闻传播管理机构网站逐渐走向成熟;三、门户网站与重点新闻网站纷纷开设传媒频道;四、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网站则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某些倒退现象。 一、继续发展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 作为国内第一个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http://www.cjr.com.cn/),经历了2000年至2001年上半年的辉煌,也经历了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的惨淡经营。然而,进入2003年,该网站每天都对其主要栏目进行大量的更新,以保证有  相似文献   

3.
田卫东 《今传媒》2013,(4):140-141
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新闻主媒介已不再将新闻类专科毕业生纳入其视野,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也已趋于饱和.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应如何设置以突破当前发展困境?从当前教育市场的需求看,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超越新闻主媒介,贴近企业、社区等,走向社会大媒介,坚持大传播导向.大传播导向型人才培养理念有助于高职学生求职和服务社会.高职院校应以“大传播”为新闻传播类专业设置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成果主报告的一部分。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论述了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得出了目前我国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已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李建新 《编辑之友》2012,(3):54-56,62
本文探讨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近10年的流变及其发展趋势,主要有: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认识趋于实际理性、新闻传播教育正在主动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教育的课堂在向外延伸、研究性教学渐成规模、新闻院校有了向媒介或者媒介集团的转型、退休高官等入主新闻院校等6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并警示了新闻传播教育界可能扩大的“病变”趋势.文章全面认知、反刍了最近10年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2012年10月20日,由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研讨会正式召开。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近60位代表济济一堂,围绕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新闻传播教育办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回顾、国外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的启示等主题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探讨。  相似文献   

7.
许光 《新闻窗》2011,(5):109-110
近年来,新闻教育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遍地开花,不断有新的新闻传播院系和新闻传播教学点涌现。"中国新闻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度、大规模、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如今,已经有近40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或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超过800个,在校学生超过15万人。”新闻传播院系众多,新闻传播教学点纷呈,新闻传播学子数量庞大是当下我国新闻教育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跨学科设置课程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设置是新闻传播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原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新闻实务界的需求。如何按照新时期新闻媒体的人才需求标准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课题。本文在介绍有关美国新闻传播院系在课程设置上的做法后,对我国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在最近几年有了快速发展,但学术上并没有质的突破。因此,中国新闻传播学要变得大器、产生大师,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念、拓展视野、深入开掘、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考察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及传媒实践的现状,指出新闻传播教育的过度意识形态化,专业设置标准降低,一元化的学术评价制度,专业教育视野过窄,课程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等问题,不仅桎梏了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影响了我国传媒竞争力的提升.而着眼于媒介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强化新闻传播的服务意识,协同创制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促进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融合,把媒介融合内容纳入课程教育体系,培养超出职业能力的理想与目标,不失为创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可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吴建 《新闻界》2000,(4):64-64
在走向新世纪之际 ,随着新闻摄影在报刊上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新闻传媒和读者都对新闻摄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急需有更多的高素质的摄影记者来充实队伍。那么作为新闻人才来源的主渠道———高校的新闻摄影教育又处于怎样的状况呢?一、我国高校新闻摄影教育简况目前 ,我国已没有新闻摄影专业本科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曾开设这一专业 ,但久未招生。1998年国家教育部作专业调整后 ,就不再设新闻摄影专业。现有的高校新闻摄影教育归属于新闻学专业中 ,主要有两类。一是新闻学研究生教育 ,除开设有新闻摄影研究课程外 ,个别学校还有新…  相似文献   

12.
采访背景 :2 0 0 2年 7月 ,经英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罗德·艾伦先生介绍 ,笔者与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会长乔·福特 (JoeFoote)先生取得了联系。福特在回复笔者的电子邮件中写道 :“我非常喜欢你的主意———从不同的视角看新闻传播教育。我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蔡斐  张波 《中国编辑》2023,(4):11-16
中国式现代化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创新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概念体系、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理论体系、夯实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实践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学科体系。要坚持胸怀天下,注重议题设置,满足全球共同价值诉求;更新话语表达,增强故事叙事情感共鸣,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要与时俱进,在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发力,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语境下,新闻传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与此同时,新闻传播教育的价值挖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实际,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三方面入手,分析台湾新闻教育的特色,以及对大陆新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的新闻学院,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一面旗帜,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为己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倪宁教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博士生导师,更是兢兢业业,潜心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韧劲、勇于担当的魄力和卓尔不凡的智慧积极投身于新闻教学和学术研究当中,严谨的学术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忱使他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倪院长,让我们一起聆听倪教授从事新闻研究工作的真知灼见吧!  相似文献   

16.
大陆与台湾、香港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但缘于政治环境的差异,其新闻传播教育也有所不同。本文选取港台地区6所高校,对其发展现状、学位、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和学术研究特色等进行调查与统计,以期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发展与方向提出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钟新  周树华 《新闻窗》2006,(4):107-107
本科教育:一个目标与三个重点。以人文素质教育与实务人才培养为目标是国外大多数新闻传播院系的本科教育理念。本科教育的三个重点层面为:1、人文素质教育。这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新闻传播学院课程占三分之一、院外人文科学课程占三分之二早已成为美国国内公认的本科课程设置框架。2、专业技能训练。实务需要动手练习才能具体应用各种理念早已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界的共识。3、思想思维培养。“新闻传播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思维训练而不是技巧训练”成为一些学院的重要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吴锋  张佳慧  夏鸿斌 《传媒》2015,(5):49-52
英国是近代新闻传播业的发源地,也是老牌的高等教育强国,拥有丰富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实践.笔者选取英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10所顶尖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莱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卡迪夫大学与拉夫堡大学,以其新闻传播学相关院系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为依据,就其发展现状、学位、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和学术研究特色等进行调查与统计,以期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实践与人才培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性条件。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与新闻传播教育关系的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新闻传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优化进路,并反思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如何处理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学术研究与新闻实践、专业守正与创新创意的融合关系,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香港四所院校新闻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香港浸会大学新闻学系、香港树仁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以及香港珠海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对下列问题做一系统研究,旨在对近期香港新闻教育状况、发展前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认识。一,从纵向方面理清近年四所院校新闻教育有哪些变化;二,从横向方面以新闻与传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办学特点等为考量,比较四所院校新闻教育有什么不同;三,对现今香港新闻教育中存在的诸如新传播技术(NewCommunicationTechnology)给新闻教育带来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差距,近年香港报业商业化倾向,新闻道德与新闻自由的关系等问题,通过采访及作者的观察等方法,作一探讨并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