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从贵州毛南族地区农户家中收集到一批民间文书,文书时限集中在清末民初年间。其中有一份清光绪年间的"校长委任状",对了解和研究贵州毛南族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进程中,贵州省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的传统文化猴鼓舞面临着传承困境。毛南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充分认识猴鼓舞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对毛南族猴鼓舞传承的作用;加强猴鼓舞民族文化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建设一支猴鼓舞文化传承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毛南族地区小学生①孤独感状况,探寻有效教育对策,采用Asher等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5所小学34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毛南族地区小学生在是否寄宿、是否留守、性别、年级、校际等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为此,家庭、学校、社会应特别关注寄宿、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问题,关注毛南族儿童的心理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毛南族地区小学生的归属感,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4.
贵州毛南族,史称佯僙人,于1990年7月27日正式确定为毛南族。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和贵州平塘地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毛南族总人口为101192人,其中以平塘县为多,占总人口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碑刻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可以作为社会历史的可靠实物依据.在贵州毛南族地区的田野调查中发现的几处碑刻,弥补了有关毛南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形式方面史籍和地方志记载的不足,对研究明清时期贵州平塘县毛南族地区社会组织的形式及其特点提供了实物佐证,具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从贵州毛南族地区农户家中发现了一批手抄的民国时期的"文书",其中有几份民国时期的"诉讼文书",经初步整理后发现,这些"诉讼文书"对了解、研究贵州毛南族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及法制状况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樊敏的《贵州毛南族传统文化及其发展研究》,分门别类地深入论述了贵州毛南族传统文化,并对其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进行了具体论述,是一部颇有社会意义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8.
正视贵州民族地区自然、社会、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现实,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分析在自然、社会及文化发展多元化背景下贵州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研究贵州民族学校教育与其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中民族学校教育的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教育观察、实地访谈等方法,对贵州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当前贵州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改革与发展对策,为深化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贵州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当前贵州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改革与发展对策,为深化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我认知是向内的自我探索,是人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等。本研究通过编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调查》问卷,以青海、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要调查省份,研究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自我评价能力略高于自我观察能力;出生地和就学地在城市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发展较好;父母亲职业稳定,家庭条件优越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更高。基于此,为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首先,应重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其次,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自身优势,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最后,指导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和自我体验,增强自我了解,提高对自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里,国家提出了对中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以期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根植于学生意识深处,从而为后期的创新创业事业奠定基础,促进社会的发展。该文围绕着贵州省中学创新创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提高贵州省中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一个有着17个世居民族的多民族省份,民族教育问题一直为社会所关注.民国时期吴泽霖、陈国钧等著名学者在对贵州民族社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一直关注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汇于《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一书中上述学者的相关论述,代表了一代爱国忧民学者对贵州民族教育发展的关注、认识与期待,其中显现出的大力发展苗夷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以化愚昧为文明;重视民族妇女的教育和培养民族地区基层干部,以促进民族社会进步;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以教育促进经济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救国教育,以提高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在教育中加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传播,以抵御外来文化侵袭,掌握教育的主动权等等观点,对于当代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贵州民族人口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辖1市15县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7个民族乡(单一民族乡14个,两个以上民族联合组建的民族乡3个),是我国30个自治州中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在3.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3个共计397.69万人口的少数民族。黔东南州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稳定、团结典型的实证研究,在实现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青海省果洛州“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通过其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维度的改革与创新,成功破解了民族教育发展的诸多难题,使学校成为全藏区最具影响力和最具特色的学校之一,树立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优秀典型。吉美坚赞民族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体现了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精神,符合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实际,不仅在我国藏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丰富经验,而且也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普遍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云南省有120个县市区实现“普九”,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扫盲”,到2010年,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普九”。为尽早普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必须深刻解析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困难。  相似文献   

17.
所谓民族学校是指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的,在民族学生集中的地区专门设立的主要供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学校。西南地区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发展在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民族学校的教学检查、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环境等诸方面,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该根据民族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具体说来,要推进西南民族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设置多元文化课程;(3)重视民族学校教育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4)提高民族学校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不仅对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是对已"忘本"的民族地区普通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偿。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目前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却令人堪忧,存在着"观念陈旧"、"生源危机"、"师资紧缺"、"办学模式单一"等发展困境。对此,学者们众说纷纭,但几乎未触及职业教育本性,本文基于教育"三要素"视角,探析提升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加快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而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严重制约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贵州毛南族为例,分析西南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扶持该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