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评课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六大教学环节”之一。进入高三英语复习阶段,讲评课又是常见的课型之一。成功的讲评课可以弥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知识方面的欠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教材中许多拟人化的“主题图”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如“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编一个“小猴过生日”的童话故事(课件动画演示):  相似文献   

3.
王海燕 《中学文科》2007,(10):111-111
一、巧设导入。这是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如,笔者在讲“青少年要勇担责任”时,就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一个学生扮演小孩子学走路,不小心碰到桌子摔倒了,另一个学生扮演母亲来哄她,“我的乖宝宝,别哭了,那桌子是坏蛋,妈妈帮你打它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把握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方法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从而为一堂成功的课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文至直则无味。”本人认为:课至平则无趣。那么,什么样的课才能吸引学生?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要吸引住读者、观众,精彩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同样也需要精彩的课前导入。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作好引路和铺垫。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前的几种导入。  相似文献   

6.
培养小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巧置课堂“空白”,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留出一定时间(一两分钟或三、五分钟),将这种课堂“空白”巧妙地设置于课始、课中或课末。让学生质疑问难,或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或讲到精彩之处嘎然而止,让学生去探究、求索。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主动探索知识规律,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因此,如何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就成为品德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如何处理好学生自主的“学”与教师有效的“导”,是品德实践活动课的一个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要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促成学生在实践活动课中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导课方法形式多样,导课技巧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吸引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陈田峰同志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谈导课,角度新颖,富有创意。他对悬疑、幽默、影音、游戏、故事等导课兴趣点的开发与利用,必然促使学生于猜疑好奇中激趣,于欢声笑语中生智,于直观视听中明理,于游戏互动中促行,于典型故事中...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的直接作用在于引起学生听课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导入还具有承前启后、由旧入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功效。这种形式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思想。但是干课一律有时就显得平淡刻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不拘一格,精心设计好导入的方法,确是优化课堂教学结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提高学生数学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和自由想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培养,使学生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法。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通过自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和关键处质疑,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定向作用。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2.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思维品质提升意识,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通过课前自读,唤醒学生阅读思维;情境助读,激活学生阅读思维;读前预测,引发学生思维想象;课中导读,促进学生思维碰撞;读后反思,促进学生思维升级,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然课教学的特点是实验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符合小学生“动作识记优于机械识记”的思维规律。实验时要充分让学生质疑、讨论、谈体会,课堂上“乱”味十足也未尝不可。一、“引乱”激兴趣“引乱”的目的是提起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摩擦起电》一课,课前我准备厂多张大小一样的吹塑纸以及浆糊、双面胶、透明胶、水、磁铁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 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 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如磁石,能把人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 火石,能给学生启迪。”课堂导入可以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动学 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可见,上好一堂初中数学 课,精彩的导入必不可少。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导 入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突出教师“引发”与学生“思考”的地位,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教育心理学指出:“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显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见面语”是指教师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为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的即兴式谈话。一段妙趣横生的“见面语”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课前的紧张、焦虑、浮躁等心理,从而以积极愉悦的状态进入课堂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对于借班执教的公开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让“见面语”设计得体,并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一些优秀的课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李正平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与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了“丈量土地”之后,组织学生对操场、教室等进...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而对于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一一这些即将成为园丁的老师,必须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去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相似文献   

19.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一则江苏/沈嘉祥通过教师或学生的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是激起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现象]师:课前周华同学向我反映《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第二部分“材料的准确性”中第九自然段里有错误。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读一读,看...  相似文献   

20.
一、注重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来到世间,就表现出认识这个世界的积极倾向,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断地用眼睛审视着,周围环境中所出现的任何新异而强烈的刺激物都会引发他们做出相应的反射活动,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他们就通过发问这种认识方式来继续自己的探究活动。1.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要求。教学《寻找植物和动物》这一课,备课时决定课堂上合理利用教材,让学生上一堂“畅游大自然的想象课”。我是这样想的,也是按照预想的设计实施教学的,课上虽然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