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袁枚作为性灵派的代表人物,在学术界研究的热度一直很高,对其诗文以及性灵说的研究是当下最为炙热的领域。有关袁枚生平行年的专门性著作也有不少,最早为方港师于清同治九年所撰《随园先生年谱》,是谱虽系简谱,但有开拓之功。最近者为傅毓衡著《袁枚年谱》,记述更加全面,内容更为丰富。本简谱在作者《袁枚全集》附录《随园先生年谱》的基础之上,抓住性灵学说诗学思想的主脉络,勾勒其变化的轨迹,希望对学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园诗话》包括《补遗》共二十六卷,是清中叶著名诗人兼文学评论家袁枚论诗的主要著作。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进士,曾任溧水、沐阳、江宁等县知县,三十三岁时辞官归隐,卜居于江宁小仓山,号随园,崇饰池馆,自是优游其中者五十年。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袁枚以诗文名于当时,交游甚广,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诗论的主要观点是“性灵说”,主张在创作中讲性情,求自然,著自我,反对格调说,也反对盲目摹仿古人,分门别派,相互诋毁。对当时流行的厚古薄今尤其是在诗文创作中独尊杜甫、韩愈的观念,袁枚是坚决反对的,并就此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特别是他在对杜甫的评价方面,极富个性,不但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使对我们今天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人、美食家,他的《随园食单》到现在还十分有名。袁枚不是一个有官瘾的人,在33岁那年,就自己摔了乌纱,买下江宁——今天的南京——小仓山的随园,与清风明月长相伴。他说,如果做官能够为老百姓办实事,无论怎样辛苦自己都愿意,而当时做  相似文献   

5.
袁枚(公元一匕一六——七九八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西.入翰林,曾任江宁等地知县.三十三岁即辞官.于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定届达五十年.论文赋诗.广交名士.名重一时。世称随园先生.所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祭妹文》即选自前者。 在《随园诗话》中.袁枚重标性灵说。所谓性灵,主要指的就是性情.他明确指出:“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答何水部》)“性情以外本  相似文献   

6.
袁枚(1716—1797)为清代乾嘉年间之一代骚壜主,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氏,祖籍慈溪。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反改任溧水、江浦、沐阳、忆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购得江宁一片荒地即旧“隋织造园”,改为“随园”;同年辞官归养于小仓山随园。除乾隆十七年(1752)一度短期改官秦中外,终生绝迹仕途,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并自称随园老人或仓山叟。袁枚近五十春秋称雄于诗坛文苑,不菅无冕之王,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推其为“及时雨”宋江,坐第一把交椅。袁枚  相似文献   

7.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清钱塘(现在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出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时,他绝意仕宦,在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园林,名日随园,以吟咏著作为乐,世称随园先生。他擅长古文和骈体,尤工于诗,是清中叶著名诗人。但他的散文生动、活泼,也写得很好。平生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  相似文献   

8.
《随园诗话》初论谭再励《随园诗话》是清代中叶袁枚(字子才)撰写的一部诗话著作。袁枚在诗中提“性灵”诗学理论,以反拟古、重个性、求创新为旨趣,较准确地揭示了诗歌审美特性,在当时与后世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性灵”理论的提出,其实并非始于袁枚。郭绍虞先生就...  相似文献   

9.
清代文人袁枚因《随园食单》这部书被称为“中国古代食圣”,该书集中呈现了袁枚在美食品鉴、饮食思想与食学理论等领域的造诣。文章梳理了19世纪以来《随园食单》的海外译介版本,在语言对译、跨文化比较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视野下,对书名翻译、译者身份和译著背景进行解读,阐明袁枚及其《随园食单》在中华食学史的地位与影响。在中国食学界学人的推动下,代表中华食学著作高水准的随园奖也应运而生,文章对这一历史背景作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0.
赵庭 《今日中学生》2008,(11):20-21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曾说:"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一个冬天的夜晚,袁枚在园中散步,这时一个仆人挑粪路过,见到梅树有如女人一样孕育着滚  相似文献   

11.
一乾隆辛亥(1791)萃文书屋本(程甲本)是《红楼梦》真本的问题,本来是并不存在的。一百多年来,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各种《红楼梦》版本,都是以程甲本为底本的。1911年,上海有正书局以“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的名目石印了一部80回的《石头记》,第一次公开提出了《红楼梦》“原本”为80回的观念,但并未产生大的影响。直到胡适等“新红学”家出来,宣扬《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后四十回与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隐居随园时,曾喂养了一头山羊。一日,山羊入邻人园内,吃了邻家种的青菜。老菜农出来责问袁枚,袁枚对老农说:"你知道‘园’是怎么写的吗?必须在外边筑上  相似文献   

13.
袁枚的《随园诗话》中多有对其诗歌用典观念的论述,主要包括用典非以多为贵,应避用僻典,应对典故加以适当调度和锤炼,以及用典不可太泥等几方面。这些观念和袁枚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正相符合,而且也是针对当时诗坛上翁方纲的"以考据为诗"和浙派诗人的好用典故等风气而发的。  相似文献   

14.
《续同人集》卷二和《焦轩随录》卷五中刊录的《蒋太史答随园先生二书》为《忠雅堂文集》失收之作。此二书作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正月,真实地反映了蒋士铨对袁枚的推崇与敬仰之情,具有不可忽略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进士,做过江宁等地方官,33岁辞官,在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又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他是清朝中叶著名诗人,提倡“性灵说”,主张抒写性情灵感,反对拟古雕琢,有一定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枚由翰林散馆外放江南知县,因其试清书最下等,更有其前馆课作《清说》等原因;但是,袁枚却归之于乾隆“强派”其如此。其33岁致仕,实与失望于乾隆皇帝有关。进而有在乾隆第二次南巡时,袁枚婉拒尹继善葺随园接驾之议。就出处大节而论,袁枚不愧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尚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一走进《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人们看到的是“一带翠嶂挡在面前”。贾政解释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尽入目中,更有何趣?”宝玉也题词道:“曲径通幽。”正是这“曲径通幽”,让人感到一阵曲折幽深别有洞天的欣喜。脂砚斋说:“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这就启示我们:文章的结构布局同园林的布局一样,不可太直太露。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也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换言之,文章只有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8.
名作家的作品及畅销书被盗印,在我国早已有之。如清袁枚的作品曾多次被盗印过。据《随园诗话》自述:“余刻《诗话》、《尺牍》三种,被人翻版,以一时风行,卖者得价故也。近闻又有翻刻《随园全集》者”。所谓“翻版”、“翻刻”,乃盗印之别称。袁枚的作品不仅被盗印,其大名屡屡被假冒。对于假冒的作品,“不佳者”,袁枚一笑置之;若冒名者“诗序俱佳”,袁枚竞买归欣赏。。反映了袁枚对奸商和假冒者的大度。但盗印者的行为毕竟不道德,令人反感,因此古人也有一套防盗印术。如明代俞美章编有一部唐代类书汇编《唐类函》,为防止盗版在该书即将竣工之时,向官府投递了一张诉状。诉状称新印成的《唐类函》一书若干部被强盗幼去,请官府拿盗书贼。于是官府遍出告示,悬赏缉拿。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再敢盗印了。俞  相似文献   

19.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隐居随园时,曾喂养一只山羊。一日,羊入邻人园内吃了邻人种的青菜。老农出来责问袁枚,袁枚对老农说:"你知道‘园’的写法吗?必须在外边筑上一圈篱笆,才可种菜。"岂知这老农并非一般村  相似文献   

20.
《随园诗话》是一部充满辩证思想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它在标举真情、个性、诗才等性灵说的同时,亦关注学问、仿古、人巧等一系列诗学问题,并表达了深刻的见解,集中体现了袁枚辩证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