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很多高校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引进先进的心理测评设备,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但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定位存在咨询师职位模糊、职业存在冲突、咨询工作缺乏评价机制、咨询师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各高校必须加强管理机制,推行职称评定政策,做好咨询师的培训工作,关注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旨在明确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位,促进心理咨询师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心理咨询建设。  相似文献   

2.
巨大的工作负担、角色混淆使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面临诸多挑战。针对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感,提出四种有效的对策:高校需要建构完备的支持系统;高校需要确保心理咨询发展的专业性;咨询师需要不断的个人成长;咨询师需要减低期待并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心理咨询的职业特点、心理咨询师个体因素以及高校心理咨询客观因素分析了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压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期待聚焦于朋友,业务水平期待集中于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人格素养,责任期待主要为帮助他们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将心理咨询、课程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和接受专业督导师的督导提升职业水平,拓展职业发展途径。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应设定学历与能力双准入门槛,完善理论与临床双培养机制,建立培养与督导双成长机制,铺建高校与其他机构双发展途径,强化行业与社会双职业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职业自我概念、心理契约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均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契约中的“学校责任”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均呈显著负相关;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心理契约中的“学校责任”是“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缺乏”影响职业倦怠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导致高校心理咨询p币职业桔竭的主、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了解并解决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职业咨询师专业化建设乃是大势所趋,明确职业咨询师的专业标准,建设职业咨询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职业咨询师专业组织机构,保证人员素质,严格督导制度,促进职业咨询师个人成长,是提升高校职业咨询师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成因与对策。心理咨询师产生职业枯竭的原因有:心理咨询的职业特点、心理咨询师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应对策略包括:培养咨询师的积极认知,寻求外部社会支持、补充技术资源、学会自我调节等。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以往所研究,基于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的分析,运用文献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要素,根据戴维.麦克兰德理论构建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模型,指出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可以作为选拔聘任的条件依据、岗位培训的科学标准,是高校心理咨询师个人发展计划的指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培养职业心理咨询师始于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各级职业培训机构培养了成千上万的职业心理咨询师,缓解了社会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需求,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职业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中始终存在着有人发证无人监管,从业准入标准低,临床咨询实习缺失及心理咨询师成长缺乏督导等问题,据此作者提出了对我国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培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心理咨询师培养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滞后;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严重匮乏,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督导体系;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和标准有待进一步建构等。针对现存问题,本文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目标和发展要求入手,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高校职业咨询师是指专门从事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者。高校职业咨询师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业、自我认知、职业生涯等,运用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咨询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学知识,通过科学的测评工具,为他们提供全程指导。文章主要阐述高校职业咨询师队伍的基本现状,并对目前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校心理咨询师面临很大的职业压力,其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在分析了咨询师心理疲劳、工作耗竭和“替代性创伤”障碍三大心理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包括组织干预、规范程序、自觉自省、补充资源、丰富生活等,以提高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来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消息:为满足新的职业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于今年推出7项新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分别是:心理咨询师、电子商务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企业信息管理人员、项目管理师、企业行政管理师、营销师等7项新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1.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共分为三个职业等级: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  相似文献   

15.
心理咨询师被誉为21世纪心灵呵护的铂金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近来在心理咨询师发展壮大的队伍中。出现了盲人心理咨询师。盲人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工作如何开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是指发生于人际工作者的一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综合征,高校心理咨询师因其职业特性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归纳总结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研究成果,指出其不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在剖析发达国家高校职业咨询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职业咨询的需求和态度调查结果,具体阐述高校职业咨询师的工作职责,详细分析了高校职业咨询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人格结构,以期对高校职业咨询师专业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关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分析和自我分析报告,通过自我成长分析和对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要求分析。概括评述了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学习成长历程、基本的人生观、性格类型,职业期望等,同时表达了希望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历程中有所作为,进而通过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能够尽心尽力的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助人自助,帮其解开内心的症结.  相似文献   

19.
张松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1):153-156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是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核心因素。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应关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伦理水平、人生哲学观、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未处理事件”、自我觉察能力及职业枯竭现象,同时还应关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重大具体问题。心理咨询师要达到个人成长就要不断进行自我探讨和理论研究、开展心理互助,接受专家心理分析和专业培训,还要预防个人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20.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压力与职业倦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鞠鑫 《惠州学院学报》2009,29(5):106-109
角色压力是影响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深入分析了高校心理咨询师面临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两个维度的角色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提出通过学校组织干预、增强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对角色压力的能力来克服角色压力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