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本文从它所处的句式、句法分布及与其他副词的共现分布来对副词“究竟”进行句法考察。副词“究竟”后常跟表疑问的词或词组,还能构成“NP究竟是NP”的句式;在句子中常常修饰VP,只能充当状语;它作为副词,还能与别的副词连用共现。  相似文献   

2.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探讨“李约瑟难题”的三个基本前提:1.“李约瑟难题”究竟问什么;2.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3.也要重视研究“难题”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论证"究竟"义"到底"是个追问标记,有语力限定作用;然后,从句法角度考察"究竟"义"到底"句的使用限制;接着,从语用角度考察"究竟"义"到底"句的语用背景、话语模式,用询问行为的预备条件和真诚条件来解释"到底"在句法分布上的限制;最后,考察语法化之初"究竟"义"到底"表示追究语气用法的形成过程,用询问行为的编码手段之间的相互转换来解释"究竟"义"到底"创新意义的形成原因,用生成词库论的物性逼迫、语义类型转换和共组机制来重构这种创新意义的获取和固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常用词,现主要是对它的语法意义进行重新归纳;对它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发现"究竟"的语义只能后指而不能前指;另外,"究竟"还具有多项语义功能,如强调客观性、强调事物的特性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有两句流行极广的俗语:一句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句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两者的结论完全相悖。究竟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是人多嘴杂  相似文献   

6.
威廉&;#183;莎士比亚在他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中问道:一个名字里究竟蕴藏着什么秘密?四百多年后,一名英国心理学教授开展的一项调查为他找到了答案:名字与成功、运  相似文献   

7.
“风骨”究竟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建安文学何以有“风骨”?它有哪些具体表现?提倡“建安风骨”在今天有无意义?这些问题我认为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风骨”究竟是指什么? 关于“风骨”的含义,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作了专门阐述,但对刘勰的阐述究竟怎样理解,很久以来就存在着分歧。清代的黄侃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后来的说法更多了。有人认为“风”指内容,“骨”指形式;有人认为“风”指形式,“骨”指内容;有人认为“风”和“骨”均指内容而言;有人认为“风”是对作品内容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一位同学在他的习作中,有关于“一弯清流”的描写,但究竟是“一弯”还是“一湾”呢?下面我们来谈一下:弯,本义指拉弓;湾,特指水渠,它是由“弯”字分化出来的。两字均可作量词,但“弯”一般用于弯曲  相似文献   

9.
“三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总产值 ;“三入”是指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村经济。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 ,不少学生把它们混为一谈 ,搞不清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一、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总产值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1)不同点 :①含义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 ,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 ,在其领土范围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  相似文献   

10.
陈亦冰 《上海教育》2014,(25):68-68
九月,又一个新学年拉开帷幕;起跑线上,又迎来一批天真活泼的孩子。孩子们应该是欢欣的,但凡儿童的天性是喜欢学习的,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知识满怀渴望。然而,现实是纠结的:父母开始担心孩子的学业,开始运筹孩子的课余安排与双休学艺;学校和老师也备受煎熬,在考试成绩与减轻负担之间戴着镣铐跳舞;而社会舆论则总在质疑“中国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先看例句:那种脱离现实斗争的文章,就是写出来了,对革命毕竟有什么好处”中的“毕竟”用得对吗?答案是否定的,应该把句中的“毕竟”改为“到底”或“究竟”。为什么呢?看来有必要将“毕竟”、“究竟”、“到底”三音的用法探讨一下。“毕竟”跟“究竟”或“到底”有共同的地方:用在陈述句中,强调证实,不管条件怎样,某事物的根本情况仍然没有改变。如:(1)我国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毕竟/究竟(到底)还是低的。(2)生活毕竟/究竟(到底)是复杂的,改  相似文献   

12.
在讨论如何写作文之前,有一个必须要弄明白的问题:高考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作文?对于高考这项系统工程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总分的多少;对语文这一科目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总分。一个有理智的  相似文献   

13.
副词"究竟"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但该词最初并不是副词.本文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了"究竟"一词的历史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14.
黄志明 《少年月刊》2023,(11):26-29
<正>传说中压住齐天大圣的五指山,曾经鹦鹉漫山飞的鹦哥岭,时常传来恐怖吼叫的霸王岭……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片传奇的土地上,究竟住着哪些“神秘居民”?快来一探究竟吧!来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当然要和“当地居民”打声招呼了。走,让我们一起去霸王岭,拜访奇怪吼声的主人吧!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伊朗防空部队在东部边境击落一架美国RQ-170无人侦察机。究竟谁是幕后的功臣呢?专家分析,伊朗可能借助从俄罗斯进口的"汽车场"打下了美国的无人机。  相似文献   

16.
“诗中有画”是句名言,自古以来,未闻非议;“钻进去”也是一种最可宝贵的精神,谁也没说过不好。可是问题却出在这里,不能不令人啼笑皆非。请听罢: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间。’究竟是八间还是九间?”“真成问题,有陶渊明全集在,那不就解决了?”“我发表意见,是九间。”  相似文献   

17.
梁春荣 《教育》2024,(6):105-107
<正>一、研究背景在农村初中,由于各种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种种困境,逐渐形成了各类学困生,部分教师经常会用“课堂里究竟在干什么”“这个都没记住啊”等语言描述学困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形。可见,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行为的确影响到了学习的效果。那学困生在课堂中究竟在干什么?他们的学习行为是不是真的不堪一击呢?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末,美国著名的《人物》周刊竟破天荒让一条狗登上了它的封面。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狗,能获此殊荣?严肃的《华盛顿邮报》是这样描述这条狗的:“它是降临在浮躁的美国的一种力量;它是笃定而欢快地照耀在任何一位迷失者前方的一盏路灯;  相似文献   

19.
刘剑 《甘肃教育》2011,(12):85-85
“必需”与“必须”是一组同音近义词。很多人在使用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必须”与“必需”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20.
如今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先进理念的冲击,面对各种纷繁复杂工作事务的包裹,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的园长,我们要思考园长的角色究竟是什么?园长究竟该做些什么?在实践过程中懂得守望与坚守,从而在不为中追求教育的有为,促进幼儿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