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思想实验室”之美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来以积极探索和引领人类教育前瞻性发展为己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推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等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报告,先后提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人文主义教育观”“新人文主义教育观”等重要教育理念,在不同时代引领全球教育发展。研读和分析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报告,可以洞见蕴含其中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追求:从最初关注人的生存跨越到人类生态整体利益的人文主义情怀;从提倡“学会生存”深入到“学会重新融入世界”的终身学习理念;从注重挖掘教育潜能升华到“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终身教育期许。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深入学习和领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育概念体系内涵升级,立足终身教育新理念,推动教育政策法规改革创新,发挥技术变革潜能,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半个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教育文件。从学会生存、学习的四个支柱到共同利益、社会契约等理念的提出,既呈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全球教育领导者的全球性思维和全球视野,也体现了其一贯坚持的人文主义传统,并在传承中创新。面对全纳教育危机、学习的贫穷、学习的非认知能力培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教育危机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11月发布的《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中提出,要为教育构建一份新的社会契约,通过契约精神维护与践行"教育是一项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3.
世界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际竞争就主要变成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归根结蒂是教育的竞争。我们再不能用以往的感觉来审视现在的教育了。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它提倡科学的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强调科学训练与科学精神统一起来,实现人的发展;强调发展人性,科学高度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人;强调培养人际关系的感情品质,学会彼此交往,学会合作,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确定了现代终身教育,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学会生存》被…  相似文献   

4.
面对21世纪社会变革的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育的未来”全球倡议中提出了“学会成为”的育人指向。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关注点被定位于人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共同利益的知识、公民身份与集体行动参与、应对未来职业挑战的素养培育四个领域。秉持人文主义的传统,“学会成为”从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出发,倡导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并从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指向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基于对人文性的思考与反思,未来教育应更加关注人对自我生活意义的内在寻求、对他人生存发展的人性关怀,以及对自然生态伦理关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正>《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继1972年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和1996年的《教育:内在的财富》之后,出版的又一份非常重要的报告。报告发布不久,顾明远先生第一时间发表评论,称这份报告必定会像前两份报告那样对世  相似文献   

6.
1972年联合国教科组织的国际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乐贤坊小学基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把“自主学习活动”作为研究的重点。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张毅 《考试周刊》2009,(14):212-2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报告对新世纪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注解,从中不难窥见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8.
1972年,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可见,学生的成长最终要靠自我教育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性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下,通过自身的认识与实践,形成的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是个体独特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当今,世界各国非常重视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5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教育要培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的人。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多次酝酿教育改革大计,自1985年6月至1987年8月共提出了4份咨询报告。第一份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世界教育信息》编者的话:《教育的四根支柱》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通称《德洛尔报告》)一书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从未来教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每个人一生中获得教育的四根支柱, 即“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和“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本刊选录该报告的第四章,以飨读者。文中的“委员会”指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张蔚芳 《考试周刊》2009,(5):211-211
《地理教育国际机宪章》强调: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今日和未来的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其实质就是开发潜力,培养创造思维,注重个体自由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中学,课堂教学是实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因此地理教师首先应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以文献研究为分析方法,对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育理念演进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学会生存》超越了学校教育重新认识教育,系统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从内涵上看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等的有机统一,从目的上看是造就“完人”,从指导教育实践的路径上看是将终身教育作为改造现有教育结构和制定国家教育政策的根本引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则将终身教育理念发展为终身学习理念,将教育发展的重心从侧重教育供给方转到满足教育需求方,主张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服务,提出将“四大支柱”作为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原则。《反思教育 迈向全球共同利益?》将教育的公共事业属性上升为人类集体事业属性,主张教育是事关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唯有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才是出路,教育目的在于立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培养人,要将共同利益理念落实到优化教育制度、充实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治理以及发挥参与主体作用各个方面的实践中去。三大理念的内在主线是UNESCO一如既往的人文主义观,体现其一以贯之的民主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背景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科技大发展的时代。面对一日千里、瞬息万变的信息大膨胀,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公民的立足之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是科技的高速发展,其因  相似文献   

14.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认为,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文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对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成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2017年7月7日,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所重申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和发展观,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学出版社主办,《教育研究》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协办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文版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京师厅举行。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明确提出:作为一个世界公民,最起码的受教育要求是让自己学会听、说、读、写、算等五大本领,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通过接受阅读训l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连续发表了两个报告:《学会生存》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研究分析这两个报告,可以看出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观念方面的转变:民主化是教育追求的永恒主题;教育的经验价值值以凸现;终身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教育的目的达到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19.
面对“人类世”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教育被寄希望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手段。然而,现代环境教育理念和实践并没有带来期望的效果。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共同世界研究共同体所作的《学会与世界共同生成: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报告反思了当下由西方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所塑造的现代环境教育中人与万物的分离,倡导人们以一种生态系统之组成部分的姿态,去感受和理解与万物共同生成的过程,通过具有生态意识的未来教育实现生态正义。报告是共同体成员在汲取后人文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和原住民本土文化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的共同世界教育学理念的集中体现。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中国哲学传统中对“万物相联”与“和谐共生”的强调不谋而合。同时,中国哲学传统能够在审美的维度上进一步扩展其对人与生态命题及其教育意义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出版、欧洲委员会前主席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整体愿景。就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出版的《学会做人: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样,《学习:内在的财富》被普遍认为是世界教育和学习思想领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文献。那么,该报告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愿景和范式,以及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共处这四大支柱在教育话语、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中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该报告又是如何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身的战略愿景和目标的?文章基于上述问题,旨在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全球社会转型,重温《学习:内在财富》提出的教育愿景.这也是批判性重读该报告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