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宗孝  焦炜 《中国教师》2009,(24):21-23
<正>《学记》曾有"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的告诫,认为学者有"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四大失误,教者对此的无知或忽视就是"教学失责"。而深究其中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不明、不知所云或对学生的"无知"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生活在各自不同的意义世界,并以其不同的意义世界感知、理解、思考、建构和言说着教育。教育理论者话语表达"内容关怀"的"强或弱"、言说方式"可理解性"的"好或差"及其整体现实"可操作性"的"难或易",教育实践者视域要求"学识素养"的"具备或不具备"、践行视域"关照度"的"狭小或广阔"及其实践主体"积极参与"的"是或否",就有可能造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离、脱节甚或隔绝。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既需要理论者调整其话语关怀,也需要实践者拓展其视域。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感动……一系列以"微"为标识的社会现象,或让我们被动陷入,或让我们主动投怀,痴迷其中。和着"微"时代的脚步,"微"教育也款款而至。微课、微课程、微型课题或微研究……一系列以"微"为标识的教育创新,或让我们卷入其中,或让我们主动跟进,欲罢不能。"微研究"何以感染、打动我们?释义"微"字,或许可见一斑。"微","微乎其微"也。每个  相似文献   

4.
一、汉字部件"支"可独立成字,或为形声结构,或为会意结构,二者不可得兼.二、"支"作为部件,在楷书中或作"支",或作"攵",或作"支".从"支"、从"支"的都不止一字.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文化史教学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了当前中国文化史教学中或偏重"史"、或偏重"论"、或偏重哲学思想、或偏重典章制度等倾向,并分析了出现这些倾向的根本原因。作者强调,中国文化史教学要以弘扬中华文化理念为主题,兼顾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坚持"史"、"论"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提倡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系统地剖析复合命题的内涵. 一、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数学含义 "或"并不等同于日常用语中"或"的含义,老师说:"让张三或李四来一下."是指其中之一,不是都来。而逻辑联结词中的"或",可以是两个都选,但又不是两个必须都选,而是两个至少选一个,并无侧重.这里的"或"相当于"并集"定义中的"或".  相似文献   

7.
"或"字频繁出现于新闻媒体的标题中。文章基于语料库与新闻标题,对"或"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考察语料库中古代典籍相关语料,从"或"字的本义说起,对"或"字词性、意义和用法作出全面的探讨,并对其演变的路径与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古汉语有"如或、若或、脱或、傥或"这一类新生的假设连词,它们都含有"或"这个语素,并且都是复合词,但是它们的来源却有明显的差异,并非两个同义的单音节连词经过简单复合形成的。它们的形成有三条途径:1."如或""若或"都是由两个词性不同的单音节词经词汇化最终融合成复合词;2.语言使用中语法的类推作用导致"脱或"这个复合词的产生;3.同义词间的类同引申促使"傥或"具有了假设连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双峰方言的形容词生动形式共有20余种,部分形式可能为双峰方言所独有。在双峰方言中,形容词生动形式主要充当谓语、定语、状语与补语,有的还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充当定语,形容词生动形式不带助词或带助词"咯";充当状语,不带助词或带助词"搞"、"唧";充当谓语与补语,不带助词或带助词"咯"、"唧"。带助词"唧",形容词生动形式通常带褒义;不带助词或带"咯"往往表中性或贬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要力争当个好"教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语文课堂上的活动,而不要当口若悬河的"讲师"。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而言,语文教师当"教练"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在教师的精心点拨或提示引导下,学生或读或写、或分组热烈地争论、或争先  相似文献   

11.
语用学和修辞学是两门交叉渗透而又独立的学科,它们试图通过各自的学科体系来揭示言语运用或言语交际的内在规律。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常被界定为"或隶属、或同一、或独立、或同异"等,甚至有学者认为"语用修辞学"或"修辞语用学"已经成为独立学科,大有取代两门学科之势。我们认为将两门学科的关系界定为"亲密有间",或许更为中肯。  相似文献   

12.
<恒先>是2003年12月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①中的一篇,共13支简,字迹清晰,内容完整,讲述了由"恒先"演变天地万物的过程,"或"在简文中是重要术语.笔者认为"或"有着特殊含义,不像专家们普遍释为空间方位词那样,还有继续探讨的必要,在此尝试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以下要讨论的这个"或"字出现在:第1简"或作.有或焉有气"、第3简"或,恒焉,生或者同焉"、第5简"有出于或,性出于有"和第6简"或非或,无谓或"(已用黑体字标出),原文如下(字间数码字指竹简编号):  相似文献   

13.
模式词语"不A不B"在先秦就已有之,"A、B"可为意义相类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相近或相同的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等。"不A不B"在先秦时意义较单一,后世逐渐发展而变得意义丰富,主要分析A、B的语法性质、意义类型和语义流变,重点考察其语义流变。  相似文献   

14.
王现民 《辅导员》2013,(10):57-57
<正>语文教师要力争当个好"教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语文课堂上的活动,而不要当口若悬河的"讲师"。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而言,语文教师当"教练"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在教师的精心点拨或提示引导下,学生或读或写、或分组热烈地争论、或争先  相似文献   

15.
"将或"偏激"或"不偏激"的思想拿到台面上,和别人讨论、碰撞、争辩,批评别人也被别人批评,是每个人的权力和自由。"  相似文献   

16.
"玩是孩子的文化,孩子通过玩来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由此可见"玩"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巧妙地设计"玩"局,让学生在在"玩"中引发兴趣,增长知识,求得发展,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现与同行们交流。在"玩"中炫出精彩与自信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课上,学生或唱、或跳、或奏、或  相似文献   

17.
晏殊属思深意远的"心境型"作家,故其词无论咏物、感怀或闺思,无不体现深沉澄明的"思致"。其思致形态又可分为"无心"、"有意"两类。"无心"者在直觉中隐含思致,它或描摹以烘染意蕴;或写意以潜伏哲思,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有意"者在直觉中显露思致,它或兴寄而言情志,或点染衬托以表意旨,虽可实指却意在象外,迷离蕴藉。"无心"、"有意"两种形态虽各有别,但在深层心理上都是作者理性观照的产物,是晏殊对人情世态、历史人生洞悟穿透的诗性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8.
"集体行动"研究中的概念谱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当前各类研究社会矛盾或冲突的文献中,有一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如"集体抗争"、"维权行动"、"群体性事件"、"社会冲突""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等,而且每一个概念又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子概念。学者们在阐述自己所使用的概念时,往往坚持该概念在内涵或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本文认为这些概念本身在逻辑或经验意义上有明显的不足,而且这种研究现状,不利于研究者们之间的学术对话或交流。因此,本文在对这些概念进行必要的梳理或评估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基于利益表达的"集体行动"概念,并认为它是契合当前中国情境的研究社会矛盾或冲突的一个统摄性、规范性和学理性概念。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4,(A3):33-34
<正>关于"对话"一词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两个人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多指小说或喜剧里的人物之间的)";2"国际上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多指一向没有联系的国家或政府之间"。《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建议部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践表明,"对话型"教学作为一种民主、自由、科学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能  相似文献   

20.
沂水方言的"子"尾可附着于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量词、数词、名词或量词的重叠式、动名组合、形名组合、名量组合之后,构成一个名词。部分附着于名词或动词后的"子"尾与其前面的名词或动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继续附着于一些名词的后面构成一个名词;沂水方言的"子"尾可附着于量词或量词重叠式之后,构成一个量词。沂水方言的"子"尾具有成词、改变词性、表小、别义和指称五种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