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体验,教师需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一些具体的场景和氛围,这就是造境。适度而又巧妙的课堂造境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恰切的教学情境可令学生融入其中,深入感知阅读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从阐明造境解文的基本内涵入手,结合教学实例,指明造境解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就如何运用造境解文的方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体验,教师需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一些具体的场景和氛围,这就是造境。适度的造境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适度的造境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艺术化的教学辅助行为,可以增添课堂情趣,引导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的厚度和深度,让课堂立体化。课堂的造境不可简单地视为课堂气氛的创设,更不能等同于煽情造势。一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应该实现课堂之境、本之境、思维之境三的融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以情感来触动学生心灵的。全国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熊海滨老师抓住这一切入点,充分利用“语言造境”“体验造境”“范读造境”把学生带入文本,通过研读、感悟,师生间闪烁着智慧的灵光,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传递着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袁云 《天津教育》2024,(6):61-6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给予语文教学活动以新的引领。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素养导向成了小学语文教育界新的关注点。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运用境脉学习范式为课堂提质增效,涵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建构境脉式童话课堂,教师需要统整教材造境、创设情境启境、搭建支架入境、反思建构悟境、迁移拓展出境。“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自然成了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以情感来触动学生心灵的.全国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熊海滨老师抓住这一切入点,充分利用"语言造境""体验造境""范读造境"把学生带入文本,通过研读、感悟,师生间闪烁着智慧的灵光,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传递着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如一次丰富多彩的旅行,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还应给学生以很好地陶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业务水平,善于点燃思维,激发想象,营造和谐、美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创设活泼、灵动的教学情境。也即,要善于“课堂造境”。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识字往往成了课堂的"点缀",临近下课,让学生匆匆学一两个生字走过场。针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识字教学现状,应当寻求突围:缘景造境,让汉字迸发无穷魅力;追根溯源,让汉字植入文化内涵;内延外伸,让汉字彰显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讨论“课堂造境”这一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如下问题达成共识。语文学习有两个基本阶段:生活阶段与课堂学习阶段。我们姑且称之为“生活语文”和“学校语文”。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有着独特作用。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创新教学这一理念,部分教育工作者积极将情境教学引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取得了可喜成效。结合教学实践和思考,探析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应用,以求"寓教于境",让学生走入阅读文本,实现心灵对接。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课堂教学中,怎样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王君老师执教的《小王子》给了我们启示。王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了读者意识和研究者意识,从学生视角强调把握好学生阅读的"兴趣度"和深浅的"相宜度",从课堂路径强调找准教学的"落点",并巧借设计"活动"助学,用朗读"造境",为我们提供了整本书阅读教学范例。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8,(76):110-111
本文从两个课堂片段阐述了教师精准的语言指导在造境方面取得的有效经验,并提出了低年级英语教师发挥语言造境功能的一些措施,最终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于永正的“五重教学”一直被语文教育界所推崇.“五重教学”,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于永正提出教育的“两个名字”的教育理念:“影响”和“激励”.解读于永正的课堂教育艺术需要围绕其教育理念,从课堂导入艺术、课堂造境艺术、课堂评价语言艺术三个维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宋淑娟 《甘肃教育》2021,(4):156-157
情真则意切,境现而意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鉴于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各种载体创设情境,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1.举象——填补图式空白。举象,是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和意象。教者要善于捕捉和确定文本中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情感的"图式空白",通过想象画面,再现情景,在语言描绘、情景吟读、角色对话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将抽象、沉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具体的画面,让学生在丰富的形象和灵动的思维中,体悟文本语言的内涵和外延。2.造境———还原生态课堂。造境,是在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和心境。"人课合一"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抵达此境,已无课堂、文本、师生之界说,已无教与学之痕迹,只觉浑然一体,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17.
怎样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应该做到三境合一,让课堂扎实有效。教师的好心境、最佳的情境、深入的语境教学,要达到最佳和谐的统一,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培养,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8.
风景写生是高校艺术学科专业学生的必修实践课程.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造境能力.本文针对当前风景色彩写生中存在的"有色无境"问题,从培养学生"以色造境"的观念意识、根据以色造境能力内容模块进有针对性的的训练、激励学生探索富有个性化的色彩语言和表现样式三个方面对风景写生中以色造境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呢?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方法。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进入情境——入境。那如何让学生"入境"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努力创造——造境,造境就是围绕某个目的,根据文本特征和学生状况,创造某种情境,从而让学生活跃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是情与理的交融,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且充满生机与活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用"境"去营造,用"情"去浇灌。一、语文"情境课堂"探究的内容"情境课堂"需要具备充满智慧与情趣的空间,通过学习情感、学习氛围、具体语境场景等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路径。语文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写作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