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小明同学是笔者校篮球队的主力,其动作速度快,球性好,篮球场上战术意识强,是1名不可多得的控卫,但他却因身高不够高与校队失之交臂。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应是高、大、壮,像小明同学这样又矮又瘦,即使技术再好也不会在比赛中发挥作用。后来,由于小明同学的执着,最终还是答应他先留下来练练看。经过3年刻苦训练,已经成长为校队中的核心队员。小明同学入选校队的经历不禁引起了笔者的反思,基层学校对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高水平运动队的选材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隋丽 《篮球》2005,(12)
无论作为球员还是主教练,比利·坎宁安的个人风格都是狂烈而充满热情的。他 的整个职业生涯就像一本传奇小说。在费城76人队打球和执教期间,坎宁安为球队夺 得了两次总冠军。后来,他还担任过美国国家电视台的NBA解说员,成为迈阿密热队 的股东。几乎玩转了跟篮球搭边儿的所有行当。 坎宁安于1946年6月3日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在5岁生日的时候,他得到了 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篮球。他当时抱着这颗篮球,兴冲冲地跑到附近学校的篮球 场上玩了起来。整个夏天,小坎宁安乐此不疲。 尽管身材瘦小,但坎宁安对篮球的热爱几近狂热。上大学后,坎宁安的身高增长 很快,球技也有了长是的进步。虽然他满脸雀斑、四肢纤细,甚至还被教练戏谑为“不 会走路的孩子”,但坎宁安从不气馁。凭着勤学苦练,再加上过人的悟性,他渐渐地 在篮球场上脱颖而出,并带领他的校队取得了非凡的战绩。  相似文献   

3.
庆鹏展翅     
《篮球》2007,(4)
3个绰号3段生涯张庆鹏的篮球之路与其他大多数篮球运动员都不一样。他打篮球,不是因为身高。张庆鹏的父母是淳朴而厚道的农村人,不像其他篮球世家的子弟那样,有着过人的身高基因;他打篮球也不是因为天赋。因为在去城里读书之前,他甚至没有接  相似文献   

4.
美国NBA篮球水平世界一流,NBA已成为世界篮球人心中的圣殿。如今在NBA中.有美洲人、有非洲人、有欧洲人,但唯独没有亚洲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理想.为了更好地展示亚洲人的能力,从十几年前的宋涛到如今的王治郅、姚明,中国的篮坛精英对NBA的冲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成绩.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荣耀。受NBA关注的第一人宋涛 宋涛,1964出生,身高2.06米,山东省人,中锋。1986年在世界男篮锦标赛上,作为主力中锋的宋涛为中国队取得第9…  相似文献   

5.
老外的英文名字叫杰森·卡尔夫,中文名字叫康杰生,来自美国。在我的想像中,一个美国青年,不说个个都像乔丹,但年复一年NBA、NCAA的耳濡目染,篮球水平总不会太差。因此当我第一次见到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康杰生,得知他平时很少打篮球时,我不无失望地开玩笑说他不是美国人。可他告诉我,在美国、  相似文献   

6.
我算一个真正的篮球Fans吗?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的投篮命中率从来没有超过12%;我的篮球生涯中三分球命中数至今还没有超过50个;我的篮板倒是抓了不少,但那都是十二三岁之前的事了,那时我是同年龄孩子中的小大个;我在助攻和抢断上数字少得不好意思说,我的盖帽数至今还是零。 在篮球场上,惟一让我骄傲的是虽然在篮球场上我像个蹩脚的演员,但还是有那么一大帮漂亮妞吃我这一套。 她们都说我像NBA的球星,昨天说我像蒂姆·邓肯,因为我突然穿起了没人看得上的21号队服,今天又说我像小斯普瑞维尔,因为我被教练换下场…  相似文献   

7.
棒球英豪     
试想一下,如若不是真爱,一名运动员他又怎么会在34岁的年纪踏上那片本不属于自己的赛场?“于我而言,它(棒球)就如同是初恋一般,从5岁起我就开始练习打棒球,直到高三那年……”麦迪非常认真的说道。可以说,在T-Mac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如果”,而这又或许是他的第一个重大抉择。身处佛罗里达的旧日时光,所记录的一直都是麦迪是个篮球,棒球双线发展的运动健将,只不过高三那年当他拿着篮球奖学金转学到北卡罗来纳州的蒙特锡安山基督学院后,这所学校并没有棒球校队.于是人生的天平才开始偏向了篮球这一端。要知道,就在从6岁到高三这期间,他可是都从未在棒球场上体验过失败滋味的。  相似文献   

8.
1 这是一个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发生的故事。 他对篮球的热爱与生俱来,有增无减。小时候,他常常一个人,拿着一颗比他还要大的篮球,绕着父亲的藤椅滚动着这个圆型的精灵,一圈又一圈,从来不曾厌烦,因为在他的心里,拥有了篮球,就拥有了世界。 和一般的篮球迷一样,他也看NBA;每逢电视转播,那双深邃的双眼一动不动,仿佛带着自己穿越了屏幕,来到了赛场;当然,儿时的偶像,正是那飞天遁地的篮球之神,房里的墙上,贴满他的海报,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像篮球之神一样。  相似文献   

9.
陶莽 《新体育》2012,(10):61-61
今年9月,兰德里再次来到中国,不过这次他的身份从“姚明队友”转变为“篮球教授”,他指挥首都匹克媒体篮球队与北京22中校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结果,22中校的小伙子们赐给兰德里执教生涯的首场惨败。中场休息时,本刊记者对兰德里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第二章机会和誓言棒球是雷吉·米勒童年的第一选择,他直到初二以前都没认真打过一次篮球。他对棒球最大的突破是在高二时实现的:当时校队中一个正选后卫——大卫带了一件主场球衣去打客场,雷吉当时就被主教练临时调上正选。那晚,他拿了35分。雷吉后来证实那是他第一次拿双位得分。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35分为他赢得了第二次正选的位置,他又打出一场漂亮  相似文献   

11.
段超 《当代体育》2013,(7):34-38
如果不是因为接触到了篮球,桑德斯现在可能还是个无所事事、默默无闻的小混混。事实上,桑德斯的兴趣更多来自艺术方面,但是他那像蜘蛛一般的四肢,超出同龄人的身高,任谁都会认为他会在篮球场上爆发出不可遏制的能量。高中时,桑德斯的身高就已经达到了篮球运动员的理想身高,出色的身体条件还是让他在转校至圣路西港高中之后被教练招进了校篮球队,  相似文献   

12.
《桥牌》2011,(6):20-21
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王建坚,在校时曾多次作为校队主力参加北大与清华之间的“京华杯”棋牌对抗赛。他在1988、1990年就读研究生期间,先后人选北京青年队、北京队、国家青年队,曾与史骏、于国明搭档在全国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包括青海全国邀请赛冠军,全国双人锦标赛亚军、国家队选拔赛亚军等,被业界公认为最具潜力的青年牌手之一。  相似文献   

13.
日记大事件     
这是CONVERSE公司一位员工的日记,它记录了这位叫李骁的先生由篮球盲到篮球迷的心路历程。就像刚刚开赛的CONVERSE男子初中校际篮球冠军赛一样,我们与我们正在进行的事务都在共同成长。初中生联赛闭幕式 10月14日9:00北京八中布展早晨有很好的阳光,透过一整面的玻璃窗温暖地洒进八中的篮球馆里。北京的秋天短暂,像今天这样的明媚阳光确实不多见;我以前不喜欢篮球, 觉得不隔着网的运动比较野蛮,像今天这样满心欢喜等着看比赛确实不可思议。我想说的是,当看到一个还未成熟的少年在场上居然有着专注的表情, 感受着他对荣誉热切地向望、他对集体无限地信任、他甚至对裁判无条件地服从;他张狂、他隐忍、他狂喜的样子、他悲伤的眼神……他对篮球的热爱结结实实地打动着我。  相似文献   

14.
张丽娜 《当代体育》2014,(19):54-57
悲伤的过往 你只要跟史蒂文·亚当斯说上两句,就会从他的口音中发现这个孩子有很多不同之处。当然,口音只是他不寻常的过去中最寻常的一部分——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一个没有篮球传统的小国。刚刚踏上美利坚土地之时,他还是个毛头小子,但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在大学篮球圈中打响了名声;又仅仅用了两个月,就在NBA劲旅俄城雷霆队当上了先发中锋。  相似文献   

15.
麦克格拉迪的芝加哥之行多少让人看起来有些 滑稽,他与魔术队的默契早 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但这个 可爱的小家伙在“会晤”完 公牛队的总经理克劳斯之 后居然又转身飞到了迈阿 密,在三个有意吸收高水平自由球 员的都市间转了一圈,仿佛自己已 经成了皇帝的女儿一样地挑肥拣 瘦。 我们不得不承认麦克格拉迪是 个很具天赋的篮球少年,在德哈马 的克里斯蒂安高中,他是校队中的 得分王,并且还改写了校中的得分 记录。他的跳投与突破无人可挡,在 当时的高中生中显得出类拔萃,是 全州球迷的偶像。虽然他的口齿并不算伶俐,但他也曾代表过学校…  相似文献   

16.
皮特的CUBA之旅28岁的美国人皮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本想游历山水,寻访古迹,没想到一场篮球比赛改变了他的整个行程计划。皮特8岁开始打篮球,中学和大学时代都是校队成员,毕业后在华盛顿特区的一所高中担任过两年的篮球教练,虽然他的学校和球队并不知名,但皮特对篮球的热爱和投入不亚于任何一个球星和大牌教练,他到过大多数NCAA名校的主场,喜欢谈论一切和篮球有关的话题。皮特抵达北京第一天,无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正在转播CUBA 八强赛,立刻被火爆的气氛所吸引,萌生了到现场看球的想法,得知最近的一场CUBA比赛将在太原理工大学进行之后,他提前两天坐上了从北京到太原的列车。在太原,皮特无心观光,整整三天时间,他一直在太原理工大学校园里体验CUBA:观看两个队的赛前训练,了解CUBA联赛的历史和特点,考察一场比赛  相似文献   

17.
刘欣然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1):90-90,9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长春市5所重点中学篮球课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组织、教学效果良好;课余篮球活动的开展也相当广泛;校队的竞技水平也很高。但篮球专项教师的缺乏、教学条件的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等等,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篮球大兵周正与体育结缘,与父母的引导有关。他在读初中时,便是跳高第一,铅球第一。周正上初三时,因为课程总是抢学在别人前头,父母担心他的精力过剩,怕惹出别的事来,就给他买了一个胶皮篮球从此他便与篮球结缘,居然也打出了名堂。一个人的生命长河里,总要遇上几个贵人,也就是伯乐。没有伯乐,便没有千里马。有一次,周正所在的学校开运动会,运动会结束后,周正又打了一会儿篮球,一个上篮动作,恰好被体  相似文献   

19.
奈特·阿奇博尔德的身高虽然只有1.85米,但他却是当时NBA历史上唯一能在一个赛季中包揽得分王和助攻王两项殊荣的球员。当人们对他所取得的成就惊羡不已时,也为他颇为坎坷的人生经历所感动。在通往篮球名人堂的道路上,风雨飘摇,阿奇博尔德几乎尝遍了人世的酸甜苦辣。从贫民窟一路拼杀,历经14年NBA征战,最终跻身于传世球星之列,这其中的辛酸百味,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阿奇博尔德的篮球生涯可谓一波三折。尽管他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球感和天赋,但赢弱的身体和羞涩内向的性情,使他在赛场上总是缺乏自信。中学时代,阿奇博尔德曾因身高太低(1.70米)而被排斥在校队之外,人们对这个整天泡在篮球场上的矮小子充满鄙夷和轻蔑,这或许正是他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源之一。后来,当地一位  相似文献   

20.
光荣之路     
奈·史密斯博士发明了篮球,但他不会想到篮球发展到今天会如此繁荣。约翰·伍登则想到了。现代篮球之父,大家都这么叫他,不过我想直接叫他篮球之父更为合适,因为没有人比他对篮球的贡献更大。10月14日,约翰·伍登迎来了自己的99岁生日,这位老人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同时他也为篮球奉献了一个世纪。在这天,有来自13个国家的1500多人通过网站留言,祝他生日快乐。当然,也有更多的人在心里默默的对他表达祝福。人们没有也不会忘记他对篮球的贡献,就如同球员们不会忘记勤奋练球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