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出现了新发展.人们习惯把新的儒学体系称为宋明理学。按照学术观点的分歧.宋明理学主要可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流派。  相似文献   

2.
作为清初出色的思想家与教育家,颜元经过为学三交的心路历程,即由深喜陆王心学到尊崇程朱理学而最终走向它们的对立面,突破宋明理学教育哲学的束缚,建构起一种新的理学形态的教育学说。即以“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为旨趣的实用理学教育学说。颜元以“实学”为宗旨,批判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教育哲学,指出宋明理学教育为无用之学。因应于“非气质无以为性”的人性论,颜元突破宋明理学教育哲学对“格物致知”命题的阐释,认为读书穷理不足以为学问,强调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致知,倡导“经世致用”型的理想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朱陆之辩”肇启于南宋,至明末清初仍有回声余绪。陈法著《明辩录》一书,从本体论、道德修养论等方面对陆王心学提出了严厉批评,即属于回声余绪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法对陆王心学的批评,是站在程朱理学立场上开展的,即以程朱理学为正学、为圣学、为道统,而以陆王心学为异端、为冀道。文章的意义在于透过陈法的批评,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理学和心学之异同。  相似文献   

4.
阳明心学做为宋明理学的重要一支,但明显具有不同程朱之说的特色。程朱之“理学”在认识论上倾向于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认识,而阳明“心学”把伦理道德作为认知对象,并在此基础建构“知行合一”之说,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实践色彩。  相似文献   

5.
在"新理学"体系中,冯友兰虽自称是接着程朱理学讲,但对陆王心学还是有所汲取。具体来说,在心性论与工夫论方面,"新理学"对陆王心学的汲取带有较多的批评意味,这反映出冯友兰在哲学建构上的开放心胸与批评精神。  相似文献   

6.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史,过去隐而不彰.本文从理学与赣南客地的最初因缘、闽学在福建客家地区的传播、阳明心学在赣闽粤边客地的传播三个方面表而出之.认为周敦颐与二程在赣南的活动对理学的创立具有奠基作用;闽学先驱杨时、罗从彦及朱子追随者在闽西客家地区的努力使闽学在闽西得到及时和广泛的传播;明中叶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对于安定湘赣闽粤边区社会、促进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起到特殊作用,他倡导的阳明新学因而大行于赣闽粤边客家地区,促使部分士人由理学改宗心学,使陆王心学在客地骎骎乎与程朱理学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7.
陆王心学,尤其是王学,在清代曾经长期受到压抑,直到晚清方始复兴。随着汉学在乾嘉后的衰落,各种学术思想开始活跃起来,为陆王心学的萌动提供了契机。大致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陆王之学尽管受到理学正统派士人的抨击,未能恢复到明末清初时的规模,但其学说则通过持调和论学者的阐发,保留下来,得到潜在性的传播。这一时期赞成陆王之学的士人不少都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他们对陆王之学的肯定、发挥,都用程朱理学的观点进行过滤,阐扬的内容只限于那些对封建统治无妨害而与程朱理学学理不相悖违的部分,而陆王之学中与程朱义理相矛盾的内容却掩而不彰。  相似文献   

8.
整个宋明理学围绕理本论、心本论还是气本论的本体问题展开了旷年持久的争论。程朱理学的理先于气、理静气动、理一分殊难以解决理气相隔的问题,陆王心学用心即是理、心外无物这种化气入理的手法克服了程朱理学的某些缺陷,然而到了王学末流却又流入了狂禅。到了明末清初,实学家以化理入气的手法,提出了元气实体、太虚本动、理在事中等观点,比较圆融地解决了程朱陆王本体论中存在的理气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颜元生活在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时期。随着明王朝的覆灭,理学内部的自我瓦解,商品经济的萌芽与西学的传入,颜元由起初的尊信陆王、迷恋程朱,最终走出了理学的藩篱。他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进而构建了以“习行”与“践履”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继往开来,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李海亮  杨华祥 《文教资料》2010,(18):216-218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借用庄子的"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学,实际上丢掉了儒家平民性和实用性的一面,把佛老本体论、直觉主义的东西植入儒学,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遭到了实学家的激烈批判。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 王安石、王雯、吕惠卿等人都注解过老子,他们解老的共同特点是授儒入老,将儒学与老子之道论结合在一起。此种结合不仅反映了王安石学派力图授引老子思想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宗旨,而且充分反映了宋代以后儒道合流这种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嘉道时期,汉学与宋学的对峙日益走向公开化,"汉宋之争"也随之达到高潮。在这场论辩中,学宗程朱的桐城派全面系统地批判汉学弊病,辩护宋学道统地位,维护程朱形象,并在论争高潮后立足宋学,从经世致用角度出发兼采汉学,逐渐改善了宋学处境,促使嘉道学术格局向有利于宋学的方向转变,为宋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3.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受明代七子派相关思想影响较大,但又自觉地对他们的观点予以驳正与补罅,从而在思路与学理上对明代的汉魏诗歌研究作出一定的推进.本文着重从两方面对他的汉魏诗史观作一评述,一是对格调派尊汉贬魏的诗史价值观的批判,二是以"正变"说建构自己的汉魏诗史序列.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以顾颉刚为代表的著名历史学派——古史辨以还原上古真史为目的,解构传统《诗经》学,清除历代《诗经》学萌生的伪史并查证真史。其诗学取向与价值在于,直面《诗经》本文,解除《诗经》的经典光晕,还原《诗经》的文学面目,因而对《诗经》学作了深度刷新。但是也因游走于历史与文学之间,遗失了更为细腻的历史文化密码,也对《诗经》造成了漏解、无解、误解的阐释缺失。  相似文献   

15.
《孔子和今文学》一文是蒙文通晚年最重要的一篇经学论文,集中体现了他的经学思想。在该文中,他综合了《儒学五论》的主要观点,从解决今古学入手来思考经、子、史的关系,通过构建"批判儒学"来重新定位经、子、史的关系,通过对儒学根源的不断回溯来彰显今文学(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他自觉地将治子之法与治史之法结合起来,着眼于思想与历史的互动,在儒学与诸子传记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中来考察儒家思想的变迁,揭示了今文学的根本精神是"革命""素王"说,今文学井田、辟雍、巡狩等制度寄寓了天下大同、万民平等的理想,从而基本上揭示了今古学的真相。  相似文献   

16.
“七月派”是20世纪40年代主要活动于国统区的影响较大的文学流派之一。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七月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直没能得到合理的评价。直到新时期以来,由于学术思想的解放,“七月派”重新受到研究界的关注,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得以重新确认。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尤为显著,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七月派”的研究有赖于学术界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7.
太谷学派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学术流派之一 ,由周太谷创立 ,绵延近两百年 ,扬州、泰州是学派活动的中心地区。太谷学派的学术思想承继于宋明理学并对儒学道学加以进一步的发展 ,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重视下层民众的作用 ,注意同时代精神相结合 ,在当时有着很大的进步性。在我国学术史上 ,太谷学派也理应有其相应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本文拟从太谷学派的主导思想和太谷学派的发展过程两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墨家是与儒家并称的“显学”。由于代表了小生产者的立场,墨家的学说长期被封建正统文化排斥打击,以致“其学几绝,其书仅存”,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长期存在。墨家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和政治革新的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震是南宋末年“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自己的理学思想作为认识历史的指导,将历史事实赋之以特别的意义,从而形成了历史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即他的历史哲学。本文通过对他的历史哲学的阐述,进而总结他的史学思想的特点,即黄震的史学思想反映了宋代理学影响史学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杜道坚 ,采石人 ,是宋元之际的著名道士。其《原旨》一书 ,为老子《道德经》作注解 ,大量引用儒家著作 ,使儒道二家合流 ,阐发道家思想 ,颇多新意 ,并引用古代历史事实说明。这是一部无名古史 ,有许多历史经验教训 ,对治国救世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