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弄清楚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决定理论的关键。因为马克思一贯的思想是: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同时笔者认为,正是由于  相似文献   

2.
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是政治经济学的试金石.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是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经济理论界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到现在一直有着争论.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仅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实现;另一种观点认为,部门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或者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争论的焦点在于: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存在两种含义,或者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各自的职能作用究竟是什么.上述意见分岐表明:价值决定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又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难点.本文有志于此,谈点个人的一些看法,兼与不同的观点商榷,诚恳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我们应从理解马克思给它下的定义入手。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对此,应从以下两点理解: 一、“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什么?是指绝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条件,不是指绝大部分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不是由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各自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也不是由绝大部分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决定的。它是指当时在一定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劳动工具。比如说织布,如果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手工织的布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那么使用织布机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可见,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绝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是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对指导当前经济体制和价格体系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重大争论。一种意见认为:价值量取决于所谓第一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与所谓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根据社会需要分配用于生产某种特殊产品的劳动时间)无关,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同价值实现有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价值量与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它是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分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足够地注意马克思分析这一问题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反之则越小。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经济学界普遍地认为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按照经典作家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生产某个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用 X 代表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m 代表生产该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论述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商品价值量由哪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问题,理论界的争论颇为激烈且至今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决定,并分析了三点理由,得出了三点启示,这对于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典典 《华章》2007,(4):79-79
传统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出现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商品--信息商品在成本结构、生产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商品有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即使是信息本身也拥有价值.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马克思的传统经济学理论面对着很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从价值悖论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汪时珍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决定时,揭示出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生产与再生产同种商品的价值、生产价格与价值以及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与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的背离,产生了商品交换中最终形成的价值量与实际投入劳动量相背离...  相似文献   

11.
把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归结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马克思以前的古典学派中就已有有识之士提出。然而,由于阶级和历史地位的局限,他们不可能对价值量问题作出真正科学的说明。对这一问题的科学揭示,是马克思的历史功绩。马克思在创立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具体、深刻地阐明了商品价值量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测定的原因,并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马克思曾在《资本论》这一巨著中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两种意义上的解释,因此从五十年代起,我国经济学界就一直持续着对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成为价值决定的直接因素?笔者在学习《资本论》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偶有所感,也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2.
商品价值量决定机制在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乃至整个经济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般商品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因此阐明这个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是不容置疑的。说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没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价值动态分析刘祥成高一《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课阐述了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随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范畴,经济学理论界不少同志认为:马克思明确提出两种不同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种涵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涵义是指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为满足社会需要可用于生产某种商品的总劳动时间。同时又把第二种涵义中的“社会需要”理解为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规律是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价值在本质上仅仅表现出一种趋势和倾向,而不是绝对的具体量。马克思对社会必要总劳动进行分析,目的在说明它如何让价值规律表现为一种“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以及价值规律“要求”生产“适合”需求。价值规律的“另一种意义”是指它调节各部门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趋向。而不是讲决定商品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均衡价格决定,价值的本质是计量社会劳动的工具,是社会公平分配的依据。随着时代发展,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不能单纯限定在物质生产部门,凡是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的活动都创造价值,都应依据其一般劳动耗费而取得相应的利益回报。  相似文献   

17.
论价值决定与价值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确立了价值标准即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的稳定状态基础上,批判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价值的观点,从生产商品劳动耗费发展的必然性方面,社会生产的历史和现实方面以及经典论述三方面论证了价值由生产满足一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合理需求的商品所要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理论与供求的关系历来是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一个争论的焦点。从对马克思所论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给、需求内涵的理解入手 ,说明马克思在讨论价值决定时所涉及到的供给和需求都是生产问题 ,它们有别于和市场价格相关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因此 ,考虑到与生产相关的供给和需求因素的影响 ,价值量仍然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科学地揭示了商品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价值是商品经济中,实现劳动社会联系的特殊形式;两种商品交换的基础是等量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这是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的质和量的最抽象最本值的科学规定,它带有粗糙性和简约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的思维行程中,抽象原理导致具体再现的就是商品市场价值量的具体确定,市场价值理论,是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20.
一、《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期以来经济学界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第三卷中提出的,即“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