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认为数学枯燥、抽象,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他们看来:数学只需学会加、减、乘、除就可以了,比较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  相似文献   

2.
黄玉 《小学教学研究》2010,(11):50-50,52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建议.依据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建议.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直观演示、做游戏、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此来诱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激情.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密感.增强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职高的数学教学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现象:由于职高生的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上每次数学测试成绩往往都不尽人意,因而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职高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相似文献   

5.
Anonymous  佚名 《高中生》2014,(1):28-29
为数不少的学生害怕解数学题,甚至讨厌数学,用他们的话来说,学数学枯燥无味.的确,在许多学生中.数学的名声不太好.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贴近生活实际、扩大学生想象力的数学问题的涌现,无疑给数学教学增加了一个兴奋点.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能力,仍是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现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我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榕清 《今日教育》2004,(10):25-26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在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教师为了教而教,只是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应付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使数学与生活脱节,完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因此我常常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不应以学生被动听课和让学生反复练习为主要的形式,而应该设置动手实践,动脑分析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与思考.笔者设计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样一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引发他们进行数学思考,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本文由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错误引发思考: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数学本质?运用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把学生自主学习引入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才能使学生成为创造的主人.运用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动态处理.克服思维和心理的定势.实现创新目标.  相似文献   

10.
姜锡春 《今日教育》2007,(4S):46-4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恰当的教学情境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1.
陈珑 《中学文科》2009,(2):26-27
在实际教学中,常听到不少学生发出感叹:数学太难学了!数学真的就那么难学吗?为什么有的学生学起来如鱼得水,而有的学生却困难重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师生交流,深深体会到数学符号的学习和理解是造成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优秀的学生是如何学习和理解数学符号的?他们学习和理解的方式,对于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我们教师有效地进行符号教学有何启迪?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符号的障碍在哪里?教师应如何依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教学?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调查了本校高中二年级理科班不同水平的部分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学习和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中我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一句并不复杂的话,学生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准确地用数学式子和几何图形表示;一个数学式子或一个图形,学生常常解释不了其实际含义.因此现实与数学拉大了距离,学生害怕数学,感到数学枯燥,数学没用.原因何在?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有重视对数学语言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和感官正常,并且上课,不违反纪律,笔记也做得很认真,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甚至下课后还在争分夺秒地学习但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怎么也提不高.这样的学生,我将其定义为数学学科中的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对于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起着重要的决定.走出学困生的困窘,是学生们能够学习到有用的数学知识,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是大多数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陈敏 《考试周刊》2010,(8):83-84
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枯燥乏味,学习起来提不起精神.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认识。但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却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孩子上课听讲不认真,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数学枯燥乏味。但是,即使是平时学习成绩再不好的学生.只要一提到“玩游戏、做活动”.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会玩得十分高兴,并且表现得非常出色。这就说明.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地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所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形成良性循环时,他们将受用终身.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使其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可见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那么,评价在教学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表扬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们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景.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是指有实际背景或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题,强调数学的应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如何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这一能力加以培养.下面来看一个函数最值的几何模型:  相似文献   

19.
李芳 《小学教学研究》2010,(8):115-115,117
最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错误现象:  相似文献   

20.
数学推动了文明.辅助了科学,加之小学是学习的基础,如何策略地教学.传道功成,解惑果就,需长期研磨。下面笔者谈谈教学体会,期指正为感。一、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喜欢数学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们喜欢数学老师.然后学生们才能够喜欢教师所教学的数学。在培养学生们自信心方面。教师对学生要勤加赞美。及时鼓励他们,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打消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厌烦。二、善于提问在教学的时候.要明确数学学习任务。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培养他们正确地认识数学的价值。每次在上新的课程时。我会先问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当中。你学会了什么?”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开始新的课程.三、高度评价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