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立了崭新的逻辑体系,这是由《资本论》所研究内容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资本论》写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是极其错综复杂的,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又被各种物的关系所掩盖。因此,摆在马克思面前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关系,认清资本主义经济机体的内在结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中,即使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是在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创立的,“它在以后的具体革命实践和理论斗争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根据当时斗争的需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使其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经历了克列茨纳赫(1843年)、巴黎(1844年)和布鲁塞尔(1845──1846年)三个阶段,其代表著作分别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②…  相似文献   

3.
《莱茵报》时期利益问题是马克思遇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必须要对其“发表意见”的一个“难事”,是马克思产生“苦恼的疑问”的问题源点,也是促使马克思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初动因”。这一时期马克思对利益与等级、国家和法的关系的分析和认识,表明马克思已经由利益触及到了物质利益在社会中的关系问题,认识到了物质利益影响和制约着主体活动。但还未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物质利益所决定的客观社会关系,更未认识到“物质的生活关系”对社会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63年7月6日给恩格斯的信中附了他的“包括全部再生产过程”的《经济表》(见图一)。在这个《经济表》中,马克思勾画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全部过程,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它概括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为我们展现了马克思当时研究社会再生产问题的全部成就。然而,马克思《经济表》的内容及其对再生产理论的贡献是什么?这个《经济表》是怎样形成的?它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下见图1)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发展的一个巅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是与对资本生产的批判紧密相连的,即通过对私有制社会经济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商品及商品生产二重性的分析,揭示出隐藏在大工业生产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背后的矛盾,进而揭示出整个私有制社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弊病与矛盾根源。在《资本论》最后,马克思进一步论证了以私有财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必然会在经济体系内部衍生出否定其自身的现实的经济条件,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必然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是最复杂、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更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在这些涉及剥削阶级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被搞得混乱不堪。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下称《起源》)写作並发表于马克思逝世的翌年。当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马克思在1880年——1881年曾对美国进步科学家摩尔根1877年出版的《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下称《古代社会》)一书作了详细摘要和重要批注后,便决定据此写出一部专著。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在这部著作中,他利用摩尔根的实际材料和某些结论,从研究人类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瓦解的过程入手,分析了家庭、私有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在拙作《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几个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82年第5期)、《也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与徐节文同志商榷》(载《经济研究》82年第10期)等文中提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方法,生产劳动的根本标志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赋予劳动的社会形式规定性;劳动内容是社会形式规定性的物质承担者;从社会形式规定性和劳动内容两重见地考察,是理解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关节点之一。马克思的上述理论方法,是在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从《莱茵报》时期到1843 年10 月,包括经验假设、理论论证和经验确证三个阶段。在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相互交织,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被同时运用,但文章着重论述了经验知识的重大作用,并强调指出在这一理论形成中马克思运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摘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理论贡献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认为,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功,它的发展必然要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然而,与此同时,马克思又强调,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因而,社会的发展也依赖于教育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巨大社会作用,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决定》的理论贡献主要在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兰洋 《教学与研究》2021,(10):47-55
马克思与斯密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钥匙.在一定意义上,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的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打破"近斯密性",进而透视古典经济学之内在矛盾的过程.在《形态》中,马克思以一种接近斯密的方式明确论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进程,形成了他思考资本主义起源和本质的第一个理论范式.而在《哲学的贫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逐步揭示了资本的形式结构化特征,最终摆脱了斯密的"商业化"理论的窠臼.必须看到,这一过程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从一般意义上的分工逻辑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拓展,而是在马克思理解了资本主义的特殊性质之后所生成的真实的历史视域.只有在完成这一转换后,马克思才真正洞察到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假象化"本质和古典经济学的目的 论特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深刻地记录了马克思在巴黎无产阶级直接影响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伟大转变的思想历程。它不仅勾划出马克思世界观的基本轮廓与核心内容,而且描绘了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决定力量。构成马克思学说的核心内容,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动力,决不是马克思头脑中伦理的人道主义,也不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哲学研究的简单综合,而是社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科学的界定,从这一科学论断出发,进一步又阐述了人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运用马克思的自然观来分析我国当今现实社会环境问题发生的本质根源,从而提出:用马克思的自然观来指导并解决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的价值决定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从劳动决定价值的角度,运用高度抽象的方法,对劳动为什么决定价值和劳动怎样决定价值进行了研究,其价值理论的精髓是提出了价值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但马克思忽略了体现在物上的这种关系,使他的价值理论不尽完善。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价值理论,完善其体系,是经济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中明确指出,实践是《费尔巴哈》中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础,并且历史地考察了《费尔巴哈》中人与社会的三种历史关系,揭示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贯穿《费尔巴哈》始终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春夏季节写于克罗茨纳赫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第260-313节的全面分析和批判(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马克思未能将其完整写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从理性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对黑格尔关于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原则的批判研究,第一次提出并郑重阐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市民社会思想,应当承认,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还不是在完全科学的意味上使用的,就其性质而言,还未完全突破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怪圈。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中深刻地孕育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的萌芽,为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通了道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位置显赫,对它进行评析似乎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的核心问题。在这一问题的牵引下,马克思论证了共产主义的逻辑必然性与历史必然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并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这一“人类社会”的原初构型。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的解放是“人类社会”从市民社会中的解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论证了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开端的共产主义。重新梳理马克思“人类社会”思想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脉络,将为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提供理论线索,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本关系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的前提与基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本关系,包括合著文本关系、合作文本关系、编辑出版文本关系、评介文本关系等四种类型。马克思与恩格斯早期合著文本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文本作者问题的相对性。审查恩格斯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是否更准确地表达马克思的思想与精神、是否更好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否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促进作用,是解决《资本论》编辑中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大体说来,《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探索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时期,是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初步建构阶段;《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基本确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特别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和冲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对社会冲突理论进行了深刻地论证,从而使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以正在形成中的唯物史观理论武器,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过程和经济关系的深入考察和分析,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共产主义进行了最初的论证,获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20.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探讨了这一时期马克思对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的研究过程,揭示了劳动的两个本质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这对于准确地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