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语云:“一代穷,二代富,三代挺胸大揭肚,四代拆屋卖庭柱。”短短的几句话,精警形象而深刻地描绘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一个集团由兴而衰的过程历史,其中颇蕴哲理。第一代人贫穷,但不甘贫穷,不被贫穷所困,穷则思变,穷则奋斗,他们凭自己的一双茧手,一个智慧的脑袋,尝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遭遇千难万险,想出千方百计,摆脱了贫穷的羁绊,开创出新的天地。他们创造出财富,创造出声誉,创造出人格,创造出尊严。他们还来不及欣赏一下用劳苦浇灌出的胜利之花,还来不及品尝一下用艰辛培育出的成功之果,他们心力交瘁地倒下了。  相似文献   

2.
隐喻、认知、翻译、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隐喻的基本概念和翻译的性质、任务以及翻译和隐喻的关系着手,探讨了隐喻和翻译的共性,信息交流过程中隐喻对翻译的影响,说明了翻译过程中隐喻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在英汉隐喻互译中,译者应力求沟通不同文化的人群对事物的认知,求同存异,增进读者对异语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人群间的交流,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3.
在课本和课外资料上,我们常常见到质量、重量、重力、物重及重心等这些名词.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同学们可能常会将它们混淆不清.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将对各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两个主要概念列表比较.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有大小,但没有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千克”.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的多少是确定的,不防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个铅球,在地球上,它的质量是5kg,如果把它拿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仍为5kg,不会改变.质量的称量工具是天…  相似文献   

4.
“鸡、皮、蒜、毛?不应该是鸡毛蒜皮吗?”很多人都会这样问。当然,“鸡皮蒜毛”是错误的,不过,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笑得那么开心了。  相似文献   

5.
“出、侄、离孙、归孙、外孙、”说源庞子朝亲属称谓,在古代应该说起源甚早有了人际氏族血缘亲疏异同关系的产生,便产生了这区别人际氏族血缘亲疏异同关系的称谓概念,以便称谓交际.出、侄、离孙、归孙、外孙这组称谓概念,看来起源甚早,经过历史的演进,称谓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叶叶红 《云南教育》2005,(17):45-47
“爱,是事业杠杆的支点”,即事业的成功无不立足于“热爱”这块基石之上。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倾注自己的心血,才能潜心研究,锐意创新,才能做出成绩,获得成功。而“热爱”的前提又来自于对事业的认识和理解,即所谓“知之越深,爱之越切;爱之越切,干之越诚;干之越诚,效果越好”。在我担任的九年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认为,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桥梁,如果离开这个桥梁,  相似文献   

7.
猜、查、问、记、练循序渐进不间断崔维华成年人学习英语的方法技巧千差万别,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听英语或读英语,遇到不懂的地方,往往总要先猜知它的意义.比如,你已经学了一些英语,也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有一次跟一位英国...  相似文献   

8.
风、云、雨     
还是在中学时代,在长白山北麓的一个“三线”兵工厂里,三个如花少女,已经是莫逆之交的好朋友了,按姓名中间的一个字,她们亲昵地相互称为:风、云、雨。那时,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白,她们对未来的幻想和期冀,就像天上的白云,是那样的飘渺和高远。高中毕业,她们都被分到幼儿园做幼儿教师。后来,她们开始恋爱:“风”的男友聪明,“云”的男友帅,“雨”的男友高,她们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再后来,兵工厂下马,她们随着自己的丈夫各奔东西:“风”到了山东钢城,“雨”来到了齐鲁石化,“云”则北去了更遥远的三江平原的北疆厂。分…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春天,经常会出现大风扬沙天气,晴朗的天空风沙肆虐、黄尘弥漫、遮天蔽日,令人双目难睁。而且目前我国沙漠化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沙化土地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相当于一年沙化一个县)向我们逼近,沙荒地距离天津市仅有17公里,形势十分严峻。现在,你一定要问: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原来,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少雨,土壤表层结构疏松,加之春季冷、暖空气比较活跃,气压差大,因而风力也大。大风容易将地面的沙尘卷入空中,造成大风扬沙天气。此外,人为的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使本来脆弱的植被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土壤失去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新的用法,尤其是熟词生意频频出现。这就要求老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全新的方法思路对待这些新的用法,形成新的视觉效果。切不可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更不能经验主义,甚至穿新鞋走老路,否则,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闹出笑话。请看以下实例:  相似文献   

11.
吴涛 《宣武教育》2006,(4):16-17
这个学期由于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生病住院,校长和年级组长找到我,要我接替她做高三(9)班的班主任工作。由于是刚刚接的高三的教学任务,对年级和班级都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有些犹豫,但是一想到班里学生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就接受了这个“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了管理这个班的难度:虽然是文科班,但是男生挺多,大多不爱学习,经常有迟到早退现象,作业敷衍了事等等……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针对这条路线。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共为什么要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而对同是剥削阶层的富农、地主一个是限制政策,而另一个是消灭政策呢?其采取不同政策的依据与目的是什么?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我觉得搞清楚雇农、贫农、中农、富农这几个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惠文涛 《河北教育》2005,(21):27-27
小学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的、有意义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力求“新”、“活”、“实”、“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单元导读】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相对于欧洲、日本尚处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庄园制的确立)时期而言,中国封建制度明进人高度成熟期;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封建思想化成就突出,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有利于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搞教育工作,我有30多年的实践。官不大,地位不高,无论是当局长还是当校长,我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要充分利用权力和影响,扎扎实实地为师生、为教育办实事。为此,我付出最多、感受和体会最深的,就是决策、用人、协调和服务。领导就是决策每到一个单位,每做一项决策,我都要反复问自己,这件事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对事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假如我认定对群众有利,对事业有益,就会坚决地干下去。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在乎自己的仕途前程,只要问心无愧就行。1995年初,到集宁一中任职以后,根据当时的形势与任务,经过反复调查研…  相似文献   

17.
鼎、鬲、釜、镬、锅的演变递嬗考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鼎、鬲、釜、镬、锅等词皆为汉词中的烹饪炊具,古时读音相近,但并非皆为同源词,而是既有声转相通的同词关系,又有古今词语的更替关系。“锅”原指车缸、而今指烹饪炊具的“锅”原写作“ ”,汉时铁器使用普遍,铁釜和铁镬渐取代铜或陶制的鼎和鬲,晋时“锅”用以借为“ ”,据佛经音义所载,至迟在南北朝时,“锅”已可用来指炊器,唐时“锅”已有取“ ”而代之的趋势。鬲为古代南方言,镬亦为古方言,今方言中闽方言区和赣方言区用“鼎”,粤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广东)用“镬”,西南官自豪感、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也用“煲”,北方方言用“锅”,也有些地区“鼎”与“锅”或“镬”与“锅”并用,从方言对炊具的称呼亦可看到鼎、鬲、釜、镬、锅等词古今演变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奔头、劲头、回头董慧“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学习必须有好的方法,我的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三点:奔头、劲头、回头。学习首先要有计划,有目标。具体作法是,在学习中要有一天的计划,一周的计划,一个学期的大计划,有自己总的学习奋斗目标.这样使自己的学习处在有条...  相似文献   

19.
1.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字词的能力。2.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3.要讲普通话,学会口语交际的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地理方向除了东、西、南、北外,“阴”和“阳”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了:阴者,山之北、水之南也,如华山之北叫华阴。汉水之南日汉阴;阳者,山之南、水之北也,如衡山之南称衡阳,汝河之北谓汝阳。但是,人们对“左”“右”“表”“内”这些表地理方位的名词所指示的方向却不甚明了,给阅读文言作品带来很大的不便,更成为中学生解析文言练习的一大障碍。笔者不揣浅陋,试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