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跟进插入法及其优点根据甘仲杰同志提出的“终点名次逻辑判定法”的推理,取游泳比赛终点裁判法之长,结合短跑比赛的特点,我们拟用了终点名次判定的“跟进插入法”,在第五届全运会的田径比赛中,与全自动电子计时和终点摄影机同时使用,并验证其可靠性。这次分道比赛共76组,418人次。名次判定的结果,与全自动电子计时和终点摄影机一致的为404人次,成功率达到96.7%;不一致的为14人次,误差率占3.3%,误差情况是:与摄影照片对比略  相似文献   

2.
<正> 终点计时和终点裁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准确计取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成绩和判定名次。计时和终点裁判工作一般是分两个组各自独立进行工作。在进行中长距离赛跑和竞走比赛时,如计时员不够,终点裁判组可与计时组合并,共同完成任务。本讲就终点计时和终点裁判工作中的难点和经常出现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一、终点计时工作 (一)正式计时的方法,分人工计时和全自动电子计时两种。根据国际田联有关规定,人工计时与全自动电子计时计取成绩的对比,200米(含200米)以下项目,允许有0.24"的误差:400米(含400米)以上的项目允许有0.14"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本以2000年全国游泳冠军赛电动计时与人工计时原始资料为基础,对游泳竞赛计时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讨论,对两种计时做了初步的差异比较。应进一步扩大样本,找出误差常数,确保体育竞赛的公正性,同时对计时工作量化考核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在学校运动会中,即便从教多年的专职体育教师对于短跑项目名次的判定及成绩的准确性(手计时)也存在困惑。而现实中,计时员又多为其他科教师,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时不同步等情况而造成开表不能同步进行。笔者发现运用视频软件中的逐帧播放功能,不但可以在有争议时,准确地还原出所有道次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和成绩,而且误差较低,如操作熟练还可以节省人力(省掉终点计时裁判,一般情况下不赞成完全脱离手动计时而单独使用)。一、原理每台摄像机在拍摄时都会记录相对应的时间,每秒的帧数也是固定的,即拍摄多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众多田径比赛仍然是人工目测判定、秒表计时,因为撞线过程转瞬即逝无法再现,所以多名运动员瞬间冲线时的名次判断、计时判读和窜道判定是最困扰裁判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另辟蹊径,构建了一个基于手计时的终点摄像裁判系统。经过反复实验,针对出现的问题,在细节、流程方面进一步完善,使系统更加简易实用。一、设计思路硬件普通易得,软件无需开发;系统即插即用,界面操作简洁;适用手计比赛,人  相似文献   

6.
在大中小型运动会(径赛和游泳)比赛中,终点名次的判定方法,多采用直观判定法和逻辑判定法两种。实践证明这二种判定终点名次的方法,在比赛使用中仍存有一定缺点,直观判定法,裁判员难度大,特别判定中间运动员的名次准确性就难以保证。逻辑判定法虽准确性好于直观判定法,但裁判员人数多,判定终点名次视角大,也往往给裁判员判定终点名次带来一定困难,下面介绍终点名次逻辑直观判定法(以下简称逻直法)供参考: 逻直判定法的基本原理是运用数学逻辑分析综合参加比赛相邻运动员名次关系,最  相似文献   

7.
李强 《体育教学》2010,(8):68-68
在基层的田径比赛中,手动计时给计时带来了较大的误差。在业余时间笔者制作了一款适合学校使用的田径比赛电子计时器,它可同时记录8道成绩,且计时精度和公平性较之传统的计时方法有很大的提高。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8.
<正> 终点裁判是田径裁判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因为田径规则规定,当终点名次与计时成绩发生交叉时,计时必须服从终点;同时,由于运动成绩不断提高,跑速很快,运动员的水平接近,尤其是在60米跑的组次和100米、200米跑的决赛时,往往出现8名运动员几乎同时到达终点的紧张局面。在未实现全自动电子计时和终点摄影装置以前,单凭肉眼观察,很难做到每组的名次判断都准确无误。我们应借助科学原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人工判定名  相似文献   

9.
<正> 中长跑的计圈计时工作是比赛中的一个大问题,有的运动会上往往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形成多记或少记圈的错误,酿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为了保证该项工作顺利进行,按圈计时分组裁判的方法,完全可以杜绝上述错误。特别是在运动员人数多于终点才判人数一倍以上时采用分组裁判使用总记圈表判定名次的方法,效果更好。因此,有必要把这个方  相似文献   

10.
电动计时的普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介了电动计时仪的原理及优点,描述了国内电动计时的应用现状,基层推广使用电动计时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主观评分误差的非参数处理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以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部分决赛项目的评分结果为例,分析了在主观评分项目的比赛中,传统的以最后得分判定名次的方法存在的不足,反映出目前裁判员评分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处理误差的方法有关。提出结合竞技体育比赛的特点,运用秩分判定比赛的名次,并讨论了秩分法处理评分误差的优点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计时工作是客观 反映运动员比赛成 绩、训练水平的重要 环节,它的主要任务 是迅速、准确地计取 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根据游泳竞赛规则中 的计时规则“使用三 个计时数字秒表由三 名计时员计时时,运 动员的正式成绩是名 次的根本依据,不设 终点裁判”的修改,内 容更加强调计时工作 的重要性。计时长是 计时工作的领导者、 组织者。计时员对运 动员成绩、名次判定 得怎样,将直接影响 整个裁判工作质量和 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 的发挥以及整个比赛 的成败。 根据自己几年来做计时长的体会,结合其他同志的经验,就如何当好计时长这一专题谈…  相似文献   

13.
现代竞技田径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往往只能以零点零几秒的微弱优势取胜。因此,需要有更科学、更准确的计时装置来计取运动员正确成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计时装置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七十年代至今全自动电动计时在国内外大型田径比赛中已普遍采用。该装置的使用避免了人的因素所造成的终点名次和成绩的误差。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运动员的实际成绩,但由于这种设备造价昂贵,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计时。一般在采用电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田径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往往只能以零点零几秒的微弱优势取胜。为此,需要有科学、准确的计时装置来计取运动员的正确成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体育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电动计时成绩从1930年可承认为世界纪录,国际从60年代、我国从80年代在重大比赛中普遍采用全自动计时装置,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运动员的实际成绩,避免了人的因素所造成的终点名次和成绩的误差。但由于这种设备造价昂贵,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计时,一般在采用电动计时装置时,为防止装置的故障而造成的漏判、误判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辅以人工计时。当前,人工计时依然是主要的计时方法。因此,田径比赛规则  相似文献   

15.
研究如何快速提高游泳裁判员的准确计时能力,认为要在短时间内提高计时裁判员的准确性,一要思想重视、工作认真,二要练习方法得当,三要总结经验和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6.
简介电动计时仪的原理及优点,描述了国内电动计时的应用现状,基层推广使用电动计时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竞时项目的比赛中,由于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消除人为的因素,正确地记录成绩和名次就显得更为突出。现代科学的发展均能较好地解决正确的计时和客观公正的判别名次。现在竞赛规则中简称的“电动计时”就是借用电子设备来达到上述目的的装置。但又因精度要求不同,分为“全自动电动计时”、“半  相似文献   

18.
径赛裁判工作中的名次判定,人们总结出两大难点:一是百米的终点,因距离短,速度快,一瞬间有多名运动员几乎同时撞线,给肉眼判别名次带来诸多困难;二是长距离跑的终点,因运动员多次通过终点,跑满圈,特别是竞赛者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脱圈情况,给准确记圈判定最后名次带来相当难  相似文献   

19.
电动计时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与相关裁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网络信息技术在田径竞赛尤其是在计时环节中的运用,传统的人工计时及过程的胶片摄影时系统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高智能、数码化的全电动计时网络系统。这个系统的启用更新必然给相关的裁判工作方法带来新的课题。就此对田径运动会电动计时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作简要介绍,并对与此相关的裁判工作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Margaria的跑楼梯法和Wingated30秒蹬功率车法是目前常用的测试人体无氧功率的方法。但是跑楼梯法需要找到合适的楼梯,同时用脚踏计时的方法会影响跑楼梯的速度。Wingated30秒蹬功率车法需要专用的功率自行车,在普通的功率自行车上测试只能依靠人工数圈数。本研究根据Margaria的跑楼梯法原理自制了一个斜坡跑台用来替代楼梯进行无氧功率测试,使测试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同时组装了简易光电开关计时器来取代脚踏开关计时。经测试比较发现,光电开关计时比脚踏开关计时准确性更高,测试出的无氧功率比脚踏开关结果大61%。本研究还组装了简易计圈装置,配合简易功率自行车使用,可以实现半自动计踏蹬自行车圈数,摆脱了人工计圈数,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性,非常适合经费不足的教学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