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圣洁灵魂遭遇冷落,但他所描画的美丽的边城生活图景始终寄托着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透视出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给人展示了一种湘西农村所特有的山水美、环境美、人性美的奇美景观。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文章从人情、风情、人性、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分析沈从文《边城》的美学特色,揭示出《边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首不老的情歌,是一段美丽的往事。此作品不但为读者展示了湘西世界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还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社会理想以及他重塑民族性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边城》是沈从文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那乡土气息浓郁的《边城》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对母性的淡化与重构,是借助于一系列的物象完成的。其文本世界通过"他在"的介质,如"边城人"、水和大地等来重新绘制蕴藏着深刻而浓厚的母性意味的图式,通过对母性的重构进而实现对人性理想、生命理想和文化理想的再建造,试图由此孕育出理想的新生。  相似文献   

7.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为学者的曹文轩一直关注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成长。他的小说以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在《孤独之旅》里,作者以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意图不是再现人生,而是表现生命.他要从苦难的人生里提炼出生命的高贵与美丽,证明人性的善良,来营造他的"希腊小庙",向沦落的人类提供一个理想的圣所.沈从文净化了生活的悲剧,融进了自身孤独的人生情绪,赋予"边城"一种忧郁的基调,悲剧的旋律和纯美的风格,而悲剧的净化正是<边城>深刻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马艳 《华章》2011,(30)
雨果笔下的吉利亚特是一个孤独的人.作者通过刻画他心灵的孤独、在孤岛上的孤独、爱情的孤独以及他面对这些孤独时所作出的反应,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集中体现着他的文学审美理想追求。而“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展示媒介。他用纯美质朴的文笔,构建了自然与人性的和谐、风情与风俗结合的意境。他正是站在一个“乡下人”的角度思考着他理想的矛盾,创造出了更具有人性美,更近于人情的《边城》。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汪曾祺都是淡泊名利的作家,他们都执著地吟唱充满诗意的故乡与美好的人性。而《边城》与《受戒》也都着力于描写质朴、醇厚的民风,从而营造出理想的"桃源世界",传达出淡味人生的意味。《边城》的主人公翠翠和《受戒》的主人公小英子都凝聚着作者传统士大夫的浪漫理想,然而一悲情一纯美,则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指向。  相似文献   

12.
一篇文章寄托了作者的写作情感,在心情浮躁时读起《边城》,能够让人在喧嚣的环境中感受一丝别样的静谧。关于沈从文,一位用自己的血肉文字为读者构建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尤其是在《边城》这部小说中,将湘西世界生动形象的还原,进一步突出湘西边城这一亮点。在《边城》这部小说中,对于景色的描写是十分温柔的,所描绘的边城天空始终带有一抹含羞的淡紫色烟雾,小河潺潺细水,在无形中将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洗涤干净,以温柔和静谧来反馈给人。在爱恨情仇和是是非非后,静水流深也在无形中诉说了一个没有结局的边城。由此,本文主要为《边城》这部小说的阅读感悟,期望能够在笔下更为深刻的还原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边城》是沈从文为追寻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而创作的一部奇特的作品。作者精心构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为读者打开了一个通往人类理想生命形式的窗口,把读者带进了一种修辞幻想中,即“用语言制造的幻觉”本文从湘西神土、湘西民风、湘西爱情等三个方面对《边城》中这个风光如画、富有传奇色彩的幻象世界进行修辞分析。  相似文献   

1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在作者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淳朴的民风,教化着善良敦厚的人们。  相似文献   

15.
严明 《考试周刊》2014,(84):14-15
<正>沈从文是以一个湘西作家身份进入文坛的,他的作品艺术带有湘西边地人民特有的朴野气质,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他把自己的社会理想的乐园安置在历史和地理上催生《楚辞》,并享有桃花源盛誉的湘西,尽情地赞颂了那里的古朴民风,描绘了一种他心目中理想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就是这类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本文由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探讨他蕴含在作品中丰富而独特的民间性。一《边城》故事的发生地茶峒所在地属花垣县(旧称永绥  相似文献   

16.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但是长期以来对其阐释多忽略了老船夫这个人物形象。本文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的特异性,以及他身上所包蕴的作者关于人的品性的理想性构想。老船夫正是沈从文理想的乡下人形象。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想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纪。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受情的纪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作品,读者从中透视出的不单是人性美,人情美的书写,还有他心灵深处内隐的孤独和苦痛.本文试图以《边城》主人公翠翠生命自在自为状态在现实生存环境中的种种遭际及其透彻心骨的孤独,来探视作者孤独的人生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思.  相似文献   

19.
湘西世界在过去一直保持着一股单纯清新的气息,作者沈从文在他的佳作《边城》里想把一幅风俗、人性皆美的画面展现给我们。然而,现实中的边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力图挽留这美好的边城,可是展现给我们的却是一幅美好风俗、人性走向崩溃的现实画面。  相似文献   

20.
"红楼"佛语     
张威 《华章》2010,(22)
<红楼梦>描写了两个宗教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理想世界;一个是"大观园"以外的世俗世界.作者在追求人的无限性这一理想时,对理想世界表示了赞美和向往,对现实世界表现了嘲笑与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