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思维缜密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它是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周到而细密地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有的思路不清楚,考虑欠周到,导致答案有误;有的叙述不严谨,顾此失彼,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为了纠正和克服这些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严谨学风和缜密思维的习惯,教学中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解题可以达到巩固双基、促进思维、形成能力的作用。但由于学生受到环境、性格以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解题时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故而虽是同解一道或一组练习,而学生各人的收益却会大不相同。因此,在解题时教师若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进行一些有目的的指导和教育,就会使学生无形中克服解题中所产生的某些心理障碍,很自然地通过解题而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教学效果就越大”。本文主要想分析一下,在解题中学生有哪些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针对学生在解题后缺乏归纳、反思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了"解题反思性学习"。为了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设问、题组练习、变式训练等手段来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及时归纳、反思的习惯。并且在任教高一年级时,对其中一个任教班级尝试了撰写"解题反思性学习"小结的实验。通过对实验成绩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能坚持撰写"解题反思性学习"小结的学生,已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素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坚持不懈地为学生提供归纳、反思的平台,从而达到领会知识、畅通思路、形成通法、提高悟性的解题目标,对做过的题进行反思总结,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加以审视,从中挖掘题目的精髓,看清问题的本质,对数学有思有悟。  相似文献   

4.
针对学生在解题后缺乏归纳、反思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了"解题反思性学习"。为了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设问、题组练习、变式训练等手段来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及时归纳、反思的习惯。并且在任教高一年级时,对其中一个任教班级尝试了撰写"解题反思性学习"小结的实验。通过对实验成绩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能坚持撰写"解题反思性学习"小结的学生,已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素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坚持不懈地为学生提供归纳、反思的平台,从而达到领会知识、畅通思路、形成通法、提高悟性的解题目标,对做过的题进行反思总结,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加以审视,从中挖掘题目的精髓,看清问题的本质,对数学有思有悟。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历届江苏省对口高考试卷分析,解题心理性失误是造成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克服解题失误,提高答题准确性和高考成绩是每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对口高考《机械基础》试题为例,分析解题心理性失误的四种类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思维定势“惯性”作用产生解题错误高考时不少学生解题总是习惯于调用已有的旧知识、旧观念、原有的思维方式等去硬套,使新旧知识在解题心理上交叉,造成旧的知识在思维习惯上形成如记忆定势、理解定势、类比定势等负迁移,从而引起解题错误。犤例1犦如图1所…  相似文献   

6.
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过:"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个体的性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养成多少,也决定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劣.我们知道一题多变的解题习惯的养成对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严密性等诸多方面的品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一题多变的解题习惯呢?本文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眭永翔 《成才之路》2013,(13):22-23
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一种现象:有些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也明确解题原理,却往往在解题过程中或得出解题结果时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很多学生反映,他们会解题,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解错题,这种现象被归因为"粗心"。现代认知心理学则启示我们:当学生缺乏某种能力,存在解题能力障碍时,首先应到学生大脑中查找其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其实,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粗心",只是一种错题的表面现象,错题的根本原因实  相似文献   

8.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此外,单纯地用"√"、"×"来评价学生作业,枯燥乏味、缺乏情感交流。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介绍了一些笔者尝试的作业批改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推进,很多学生会出现越来越倦怠,越来越没信心的现象。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倦怠心理,增强自信,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实效,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笔者做过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复习备考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立体几何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简洁迅速的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解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克服在立体几何解题中的畏惧心理,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立体几何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简捷迅速的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解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克服在立体几何解题中的畏惧心理,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毕业班教学实践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是:不同届、不同班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出现一些错误,几乎是相同的。我觉得原因是学生的解题心理、思维以及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等存在着干扰因素,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如何扫除障碍,克服干扰,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一、教学中常见干扰1.概念意义干扰。如比16少1/4的数是多少?学生把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英语高考试卷上克服汉化英语的现象,目前已成为高考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考试卷中有关中译英的题目,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用汉语习惯翻译的错误,而在考试中丢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高考前夕有必要训练学生正确把握英语的语言习惯,克服在英语中运用汉语习惯进行思维的病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审题惰性,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生物的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的数学解题过程中,粗心现象最令人头疼。学生为什么这么粗心呢?具体可以从他们的心理思维定势和不良行为习惯入手分析成因,并对"症"下药进行矫正,严格要求与方法指导相伴,最大限度的减少"粗心症"。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是上课听得懂,但当自己独立解题时却又困难重重,或者是平时课后练习还可以,但一到考试就一团糟。如此一来,这些学生就会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学习成绩滑坡,结果是谈物理色变,形成了所谓的"高中物理恐惧症"。如何有效克服"高中物理恐惧症",笔者结合物理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学生解题出错是常见的事,如何减少学生第二次出错以及如何有效利用错题则是教师一直研究的焦点。基于对学生解题的错因分析,从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巧用错题三方面提出一些减少学生解题犯错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原现象"的概念,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会产生"高原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克服、缩短高原期,以便更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就有偿还不了的"债务"。一名学生之所以优秀,他一定具有无数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解题,我从以下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的障碍,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而鼓励学生"班门弄斧"则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