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所谓出土文献,一般指以物化形态承载人类历史诸多方面文化的最鲜活的历史实物。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出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主张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更好地解读史料、还原历史真相。这里的出土文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出土文献(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是指考古发掘出土(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的文字材料。狭义的出土文献是指出土的书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书),主要是指20世纪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从本质上讲,出土文献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历史遗物,是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2.
现今出土文献的研究日益成为我国文献学研究的热点,出土文献类课程在全国高校文献学课程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教学实践环节——考古实习正成为出土文献类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将考古实习引入出土文献类课程教学,是出土文献自身属性和学科特点的必然要求,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出土文献类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古汉语教学改革中,应适当吸收出土文献研究的成果,以促进古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出土文献研究亦应为古汉语教学提供服务和便利。首先,尽可能将出土文献与相关的传世文献加以对照。其次,尽可能将出土文献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字典、词典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检索和利用。最后,对大型语文辞书中的不当之处予以补正,使其更好地为古汉语教学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将出土文献研究与高校古汉语教学结合时,要注意掌握分寸,以适度为宜。  相似文献   

4.
《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博士丛书》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持,选择两岸三地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博士生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5.
出土简帛文献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在近百年来大量发现,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涉及许多关于中国古代早期思想文化开端的原始神话文献。从这些出土简帛文献中,可以找到很多中国传统神话的原始面目。出土简帛文献中涉及的神话人物非常繁多,一些同时具有多种神话属性,抑或哪种神话属性都不从属。而中国古代地理参照对象的源头与变迁,利用出土文献和存世文献的相互对照,其基本脉络,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布的出土战国文献材料,绝大部分文字已经被释出,这为我们编写一部多卷本的《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丛书》提供了有利条件。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所有的出土战国文献原始资料之上,写出摹本,从文字考释、词语训释、语句通释、思想内容、时代性和地域性等方面概述以往成果,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写出对所选的出土战国文献的释文、标点、汇释、今译。  相似文献   

7.
利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互对照比勘,或者利用其他古文字材料来对读古籍,是古籍整理工作中的重要方法。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既可以用出土材料考证传世材料,又可以用传世材料解读出土材料,两者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8.
出土文献未经后人传抄,保留了原貌,具有很强的语言真实性,应该成为辞书编纂的重要文献材料并加以利用。《上博简》是出土的先秦古佚书,很多词语不见于传世文献,现有的辞书所涉及的文献材料基本上基于传世文献,对出土文献不够重视。用《上博简》中的词语,从“增补词条”“增补义项”“书证补缺”“书证提前”四个方面论证该批出土文献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价值。  相似文献   

9.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汉字学史上一部伟大的奠基性著作。书中收集的玉部字量大、排位靠前,反映了当时玉文化的繁荣。本文提出研究《说文·玉部》字,不仅要从传世文献入手,更要注重结合出土文献,主要是出土玉器和出土古文字进行综合研究,以达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补充印证的作用,从而达到弥补和修正《说文·玉部》字未收、错收的字形、字义及其他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出土文献流传视角,楚竹书传承字新见本义可分为二类:战国前各类文献皆未见的新出本义和战国前传世文献已见的准新出本义。这些本义数量少,使用频率低。战国前出土文献的局部面世和文献内容的字义选择,造成了这种本义呈现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1.
结合修辞学、美学、文艺学等理论对新加坡当代女作家尤今作品中的比喻辞格进行分析。分别从喻体的选取、相似点的捕捉及结构形式规律几方面展开,并结合社会文化因素和主体因素,发掘尤今比喻的深层文化意建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华简《尹诰》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出土文献。简文原先没有篇题,《尹诰》是整理者后来加上去的。文章认为,篇名的拟定是值得商榷的,首先不能根据几句基本相同的语句就判断文章的篇名;其次就是简文不符合“诰”这种文体;最后这篇简文内容杂乱无章,讲述的不是一件事,貌似拼凑而成。  相似文献   

13.
近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老子》的出土文献,为老子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从出土文献来看,《老子》上、下篇的划分并非是依据其思想内容确定的,其八十一章的分法亦是后来形成的。老子以"道"为其思想的核心,阐发了"道"与"德"的关系是体与用、隐与显的关系。《老子》第三十八章提出的"下德"即"仁、义、礼",仍属于"德"的范畴,只是未能像"上德"那样完美。  相似文献   

14.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是中医文献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丰富了唐宋金元时期的医学典籍;为古医籍的校勘和辑佚提供了善本;保存了西夏本民族的医药文献,补充了民族医学内容。对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应引起中医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出土的大量简帛,具有较强的文献真实性。对传世文献的衍、脱、讹、倒等现象,有一定的补正作用。而《汉书·艺文志》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家文献分类目录。本文就从《汉书·艺文志》相关分类逐一谈谈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其著录内容的补正,以示简帛材料的重要文献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出租中永佃权是普遍存在的,出租土地者主要是蒙古族。出租的土地在契约中称作户口地。地契反映出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族户口地的实际运作与官方史料记载是不同的。地契中土地出租价格的变动反映了蒙古族地权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洛阳新出土唐代李适之墓志铭完整记载了李适之的仕途变迁,对其婚姻、生平事迹及相关记载也可补传世文献,体现了出土石刻史料的证史、纠史、补史之功。  相似文献   

18.
新批评借助隐喻的特殊形式——玄学奇喻,阐述文学有机整体观的主要内容,挖掘玄学奇喻所包含的智性和结构层面上的意义,将多恩的诗歌视为文学作品有机整体结构的完美代表。玄学诗歌因奇喻在20世纪被重新发现,反映出历代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对诗歌创作审美情趣和对传统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