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斯蒂方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斯蒂方程(Logistic Equation)是数学生物学家Pierre-Francois Verhulst提出的著名的人口增长模型,为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模型的推广,从其问世以来,它的应用从人口增长模型拓展到很多领域,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经济管理学等方面。文章通过对种群增长和传染病传播问题方面的两个案例的讨论,阐述了逻辑斯蒂方程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实际应用,可知逻辑斯蒂方程作为经验方程,在不要求严密解释和推理的前提下,在诸多领域有其非常简便和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浅析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逻辑斯蒂方程中的所有变量因子。结合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把指数增长看成是环境资源充足的极端表现,是种群发展的上限;而把逻辑斯蒂增长看成是受到环境资源制约的极端表现,是种群发展的下限。这种由上限和下限,再加上K值所夹围的一个菱形区,正是许多种群实际增长的波动范围。在运用逻辑斯蒂方程求种群的瞬时增长率时,与种群的起始数无关。因为瞬时增长率是在一定K值和起始增长率r下,某一数量种群所具有的增长潜力。在生产实践中,为了获得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种群水平应控制在K/4和3K/4范围之间,其中最理想的水平是K/2。最后,分析了两个物种的竞争模式,特别是当a>(k_1/K_2)和β>(K_2/K_1)时,两个物种都有可能获胜,它们除了占有共同的生态位外,还各自向着多维的、不重叠的生态位发展。  相似文献   

3.
1.解读逻辑斯谛曲线 逻辑斯谛曲线又称“S”型曲线,是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因为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大多数种群的指数增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生在早期阶段,种群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种内斗争加剧,同时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以K表示)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用坐标图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田间系统调查材料,分析了狼蛛等5种捕食天敌种群在早稻田的数量变动,并用逻辑斯谛方程模拟其变化过程.结果指出:狼蛛等5种捕食天敌总密度的数量变动,符合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即水稻插植初期,这些天敌数量较少,随着禾苗生长,稻田天敌数量逐渐增多,到水稻生长中后期,其种群密度在一个平均密度的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5.
1逻辑斯谛增长初始阶段和指数增长曲线重合吗?指数增长是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方式,种群的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种群数量变化的微分方程为dN/dt=rN。其中,N是种群大小,r是瞬时增长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的几个关键过程,提出二参数和三参数逻辑斯蒂项目反应模型,定义基于这两种模型的项目信息函数和测试信息函数,最后以三参数逻辑斯蒂模型为例给出了函数中相关参数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种群连续增长模型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发现问题 笔者在对必修3《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教学时,利用种群“S型”曲线进行分析,要使种群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不应在K值进行捕捞或砍伐,因为此时增长率为0,不利于种群的恢复,而应在增长率最大时处理最合理,并告诉学生K/2时是种群增长率最大点。课后,有学生问我:“为什么种群在K/2时是增长率最大点?”我当时一怔,说老实话,这两年教学中,我对此知识点也是知其结论,只知道种群数量增长规律中有个逻辑斯谛方程,但未深入了解。现在学生一问,便暴露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借鉴种群生态学的理论,建立了产业集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并通过对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分析,总结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轨迹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文章还对地方政府如何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种群增长方式”一节教学中,以“芜萍种群数量的变化”为情境展开教学。通过参与设计实验、合作建立模型、系列问题推动,帮助学生深度掌握模型应用,理解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本文结合“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具体案例,探讨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种群增长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其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